曾陪伴张学良夫妇7年,她对人生竟有如此感悟
与张学良的生活片段
我的四姑奶奶是众人所知的“赵四小姐”,张学良将军是我的四姑爷。从1993到二老去世,我几乎每日都陪伴在两位老人身旁。二老晚年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起来梳洗完毕早餐。餐后我们一起灵修。老太太给老先生和我读当天的《每日灵粮》和圣经。灵修完毕以后,我就给两位老人读报纸。我会挑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读给他们听。然后我就会让四姑爷坐在轮椅上,我推他到海边、公园兜风一两个小时。
中国有句俗话是“生命在于运动”。所以我们都会想方设法地去让老人多走动。可是当我跟四姑爷说“您自己走走吧,不要老是坐在轮椅上让我推你兜风”时,他跟我说:“我凭什么要自己走路呀?有你推着我多美呀!”他还解释给我说:“我小时候坐轿子,年轻的时候骑马,开汽车,还开过飞机。后来又有别人给我开车出出进进,从来就没走过路。现在又有你推着我坐在轮椅上兜风,我才不要自己走路呢。”
我想,这位少帅是习惯对别人发号施令的,没人能命令他或者强迫他做什么事情。我该怎么达到让他自己走路的目的呢?
我们兜了一会儿,我突然想到老先生是一个特别讲道理,又很有爱心的人。于是我就对他说:“您看,我推您走了老半天了,有点儿不公平。现在应该轮到我坐轮椅,您推我了。”老先生一听马上说:“好啊,你来坐下,我推你!”……
前排为赵四与张学良,后排为作者一家三口(图片来源《财新周刊》)
从小事做起
很多人羡慕我到处旅行见世面。可是当我邀请他们跟我一起去的时候,最耳熟的借口是:“很想啊,可是,太忙了,没时间”;“我没钱”;“孩子太小走不开”;“不会说外语”。
我1984年放弃在北京交通部让人羡慕的好工作,到美国去念研究生。当时除了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做自己生活的主宰——以外,口袋里只有五十美元,肚子里的英文不到十句,还有两个不是很熟悉的朋友。因为自己追求自由的大方向明确,剩下的就是如何走向那个目标的过程了。我给人家当清洁工,油漆工,给残疾人当看护,做家教,做大学助教,站柜台,搞翻译,开公司,当老师……所有的一切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无论做什么都是自己的选择,做的时候都是高高兴兴的。从不存在“不得已”,“没办法”之类的情怀。
我不喜欢使用借口推脱、逃避事情。要求自己不这样,也反感别人这样。一般学生没交作业时都会给我一些理由,什么“家里停电了”,“奶奶生病了”,甚至连“手指头骨折了”都有。我会对学生表示同情,但是会跟他们说:“我现在手上没有你的作业,是一个事实。无论你跟我说什么理由,找什么借口,甚至给我看你家长写的条子,都改变不了这个现实。所以还是省点儿口水吧。如果你真的要说什么的话,那就告诉我你下一步的打算。是就这样了,拿个零分呢,还是要补做补交?如果要补交,就把交的时间日子写下来,签个名给我。”
看上去好像我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老师,可是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第一,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本人的一个选择,一个决定,知道是为了什么去做的;第二,做了选择和决定以后,就要对此负全部责任,接受一切后果;第三,要知道每一个借口都是自己给自己戴上的手铐和脚镣,放在自己脚前的挡路石头。我的学生们一般都喜欢我的做法,因为我立场和态度始终一贯,直截了当,不用猜就知道结果。所以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费脑子。
因为我是这样过每天的日子的,所以我的孩子也慢慢地养成了不找借口,独立自主,认真负责的生活习惯。在我们家,“but(可是)”是一个禁词。“我想是想,可是……”,“这件事好是好,可是……”的思维习惯是不受欢迎的。
在我们的生活的环境里,外界的压力、干扰、阻力就已经够多的了,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不自己给自己设限的思维习惯,建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勇敢意志,那就真可以盼望孩子长大以后“前途无量”,“心想事成”,“生活幸福”了。 “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我一贯的态度,因为这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做得到的。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