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是华丽流水线,专造功利小绵羊?开始不是这样的!
临近9月,家长孩子们最关心的事要到了——开学。其实入学名额争夺战在6月就已打响,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为了能进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家长们是使出浑身解数。而对于条件允许的家庭,则把目标瞄准国外。但是从国外名校出来的孩子,就意味着拿到成功的钥匙了吗?
此前就有南方周末一篇专文《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春藤的绵羊》,引起极大的关注和转发。文中提到,曾在耶鲁任教的威廉·德雷谢维奇在十年的教学观察中,认识到美国名校出来的毕业生也不过是“优秀的绵羊”: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名校的他们,从小就是取悦老师和家长的高手。“别人对他们有什么期待,他们就做什么,而且一定能做好。层层过关的选拔制度,确保这些学生都是习惯性的成功者。”“不敢冒险,互相模仿。一群一群的都往同样的方向走。这不就是绵羊吗?”
无独有偶,今年五月,一位名叫Zach Schwartz的移民学生发表了题为《去常春藤上学很差劲》的文章,身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踌躇满志进入常春藤盟校,入学三年后深深感受到常春藤有着难以想象的财富、特权、残酷与压力,身心灵皆被榨干:“在常春藤,患上抑郁是很常态的现象。”“我看到很多学生进来,他们有令人惊讶的音乐才华,但是他们选择了金融专业;我看到有学生想要成为宇航员,但依然放弃了这个想法选择了金融专业。”“在常春藤,梦想在声望和稳定面前是次要的。”
对名校与高材生发出警语,中外皆然。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中一语道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当我们把这些“优秀的绵羊”与中国名校中的被称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高材生做一个巧妙的对比之后,看到不论中外,这世代一批批最优秀的年轻人在各自的游戏规则中,为着成为一个“成功者”而付出一切代价,甚至舍弃自我——他们或许在高中就自学完成大学的微积分或分子生物学、或许是冰球校队的主力、或许说得一口流利的外语,在重重竞争中被保送至北大或获得美国常春藤多所学校录取,但是在剥开这些外在的出众表现之后,其内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我始终记得当我走进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兴奋。”Zach在他的文章中分享道:“在我大一新生培训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关于‘来常春藤意味着什么’的讨论。最伟大的艺术家、政治家、科学家和企业家都曾走过这里的大厅。‘我们是精英。’有女孩说,‘我们不像其他人。’她指了指窗外的行人,‘我们将要改变世界。’”
刚从高中毕业的本科新鲜人,在大学里告别人生中最青涩的十几岁,告别青少年时期的叛逆与任性,在这里将要重整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进入二十岁以后的人生阶段。这四年的岁月如何度过,将影响着他们未来一生面对社会、职场与家庭的态度,成为未来整个世代的风向球。
然而,人生最精华的这四年,许多看似最优秀丶最雄心勃勃的孩子们,却在名校之中,用整个青春来演绎一群在成功、声望与权力面前降服的温驯小绵羊,一群精致的功利主义者,究竟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还是整个大时代的过错?
“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存贮地,这些大学是成功的,但它们忘记了本科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十几岁的人成长为二十几岁的人,让他们了解自我、探索自己生活的远大目标,毕业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曾在哈佛任教三十年的刘易斯在着作《没有灵魂的卓越》中反思当今名校早已背离最起始的教育初衷。
“我认为学生是想让自己的工作有意义的,他们想成为有职业素养的人,但问题是商学院总体来说没有为学生提供将好的价值观与他们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的途径。近几十年商学院的宗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100多年前商学院创建时的使命。”哈佛商学院教授拉克什·库拉纳(Rakesh Khurana)反思道。
“结果是,许多学生不相信那些好的价值观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活出来,”库拉纳接着说,“他们认为,我上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快地挣到尽可能多的钱,然后我才能回馈社会。这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塑造有完整健全人格的公民。”“不让学生看到将工作视为天职的可能,不让学生认识到工作本身具有超出个人抱负和名利追求的意义,也就是断绝了让学生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与更大的人生目的联结起来的可能性。”
当卓越成为没有灵魂的随波逐流,名校与常春藤只不过是一条看似华丽而高级的生产流水线,成功不过是单一的模仿与复制,所谓精英也不过是同一模子刻成的玩偶,操弄于欲望与贪婪之手。
然而在整个单讲究成功不计算灵魂成本的世代中,与其说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倒不如说是整个世代出现了问题,学校不过是在顺应趋势的过程中寻找生存之道。
人类历史中,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渴望速成与致富,在物欲横流的今日,我们许多人都是利己主义者,都是随着钱波逐流的绵羊,只不过成绩更好背景更好一些的,就成为了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常春藤的绵羊,不是吗?我们都渴望自己离成功与财富更近一点,我们都恐惧渺小的自己,终将在物竞天择的流沙里被淘汰,以成功学攻略与心灵励志鸡汤作为饥渴灵魂的食物,苟延残喘地活下来。
哥大高材生Zach或许道出了常春藤绵羊与平凡绵羊共有的无奈与挣扎:“相信我,常春藤的学生也和其他人一样很困惑。这不是你可以放松和‘发现自我’的地方,因为如果你有那么一刻停了下来,你就已经被别人甩在了身后。”当我们按着世界的标准去追逐成功时,我们也离上帝创造人类的初衷越来越远,当我们敬拜成功与财富时,它们正像吸血虫一样,一点一点吸干我们的喜乐、创造力与生命力。我们活的越来越不像人。
事实上,北美的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它的建立者是一群因着对信仰的执着而来到美洲的移民。这些人创立哈佛的意图至今仍然镌刻在哈佛中心校园门口的墙上:“在神让我们安全抵达新英格兰之后,我们建立家园、提供谋生必需品,设立方便地点好敬拜神,也组建公民政府;紧接着我们最渴望的事情之一就是推进学习,并使之延及后代;唯恐当我们的牧者归于尘土时,留给众教会的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牧养群体。”
也就是说,哈佛建立的初衷,并非是为了要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绵羊,乃是要培育出一个一个的好牧人,在这个充满试探、诱惑、危险与陷阱的世界中,训练出警醒忠心的牧羊人,牧养每个世代不同的群众,守护这个世代的心灵,带领众人避开幽暗之谷,走向上帝所应许的流奶与蜜之地。
圣经里说,好牧人为羊舍命。耶稣基督在世上做了最理想的典范。作为上帝的儿子,耶稣比任何人都有资格接受诸般荣华富贵与成功,他却选择医治人身心灵的疾病、为他的门徒洗脚,为着人类的过犯死在十架上,在耶稣的眼中,真实的成功乃是一条牺牲舍己的窄路。
美国著名基督徒思想家葛尼斯在《一生的呼召》中说,当我们以自己最擅长的能力,来服事身旁有需要的人,使人在当中经历到上帝的爱丶恩典与荣耀时,我们便能在一条看似黑暗、狭窄、暗眛不明的人生道路中,找到自己一生的天职与存在的意义。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当这世代最优秀的年轻人在各自的游戏规则中,为着成为一个“成功者”而付出一切代价,甚至舍弃自我时,所赔上的是一生不可逆转的青春与最宝贵的灵魂。
愿我们放弃对金钱与财富的崇拜,回归到上帝的面前,找到一生的天职与存在的意义。
原标题:常春藤名校生的真相与挣扎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