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旷野之路──思想电影《狮子王》

 

回想我们的成长历程,到底是怎么“长大”的呢?是在关注之下吗?是在挫折之中吗?还是何其有幸,是在爱中成长呢?

 

随着整个世界经济型态的改变,家长越来越难陪伴孩子全部的成长过程,特别是,有了手机之后,就很难再说“我找不到你”这件事情,这句话中的“我”,就是“工作”。

 

现代大多数的父母,常常保持一种“双待命”状态,孩子的一个声音,就启动,同时,一个手机信息的声音,也会启动。

 

“无父的世代”大概是基督教界,甚至是心理学界从八十年代至今不断抛出的问题,也就是“男性典范”的失落,造成种种人的成长问题,乃至衍生变成一种“社会问题”。当我们活在这个世代,做父母的与做子女的要如何面对,才会让我们的成长不会有所遗憾。

 

辛巴不想听荣耀国大臣的叮咛

 

01

关于失去与放逐的经典故事

 

我不太能想像,受到华人文化浸润的我们是如何看待《狮子王》的故事,会不会有很多人看成是一个“为父报仇”、“重振家声”的故事呢?但对我来说──完全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关于透过失去与放逐,找到独立与成长的故事。

 

2019年的《狮子王》与1994年的《狮子王》相隔了25年,这个历久不衰的故事,如果有戏剧背景的人可能会知道,是源自于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

 

但不同的地方是,《王子复仇记》是悲剧,说的是“复仇”与“成长”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对立,这是他的苍凉之处。而《狮子王》的复仇结局不同,但那都不是故事的重点。

 

故事的重点在,辛巴在父亲狮王木法沙的爱中受到教育,而这个爱中也带着期许与严格的要求,从而辛巴觉得处处受到约束。

 

叔叔刀疤利用了这点,用谎言勾起了辛巴的反叛性,导致他陷入生死交关;而爱子心切的木法沙为了救辛巴,在辛巴面前失去了性命。自此,辛巴展开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放逐。

 

辛巴逃到旷野,澎澎与丁满劝它忘掉忧虑、及时行乐。

 

02

 

同侪给予的快乐

 

在这个放逐的过程中,辛巴感受到无人约束的自由与快乐,他遇见了澎澎与丁满,并与其结识成为好友,辛巴暂时将丧父的过往与内疚透过那句“Hakuna Matata”(意思就是“没有忧虑烦恼”)抛诸脑后,这两个同侪所给予的快乐就是“及时行乐”。

 

说到这里,读者是否觉得,这不仅跟大多数年轻人所经历的是一模一样的过程,同侪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很大的程度上,是用来“忘记烦恼”的,同时,也让我们想到《圣经》中的一位人物──摩西。

 

这位埃及王子,失手杀了埃及人,然后躲到旷野自我放逐,在旷野中娶了叶忒罗的女儿。四十年的时间,他的心性一方面在生活的平静与安稳中被重新塑造,一方面也在物资的匮乏下被磨练。

 

而回到《狮子王》的辛巴,电影并没有说它受到磨练,可是,辛巴却藉由水中自己的倒影,想起了自己是万兽之王木法沙的儿子。

 

这个身分的反思,也就是当我们成长到一个阶段,经历过被约束,感受过放逐自我的一种自由,回头要去追寻生命终极价值时会询问的:我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我真的要将我现在的生活过到永远吗?永远是什么?

 

对我而言,这些常常都只能在生命的“旷野”经历中才能发生。原因是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经历过失去与放逐,经历过自由与享乐,是很难对“使命”降伏的。

 

辛巴长大了,不免要想“我是谁?”。

 

 

03

 

旷野经验的觉醒

 

最终《狮子王》的故事当然是那样的简单与理所当然,辛巴从旷野回归,重拾它的使命与责任,正如同摩西降伏于上帝的呼召,回到埃及,重拾一个比“王子”更符合他本来受造的身分与使命,带以色列人出埃及。

 

辛巴也是将刀疤击败之后,效法父亲木法沙,成为名符其实的“狮子王”。

 

“无父的世代”的缺席是我们一直尝试改变的,我们强调“天父”与“属灵孤儿”之间的关系,我们强调“遮盖”;但是在我们的文化中,似乎比较少谈“旷野经验”。

 

这是很吊诡的,可能我们真的觉得,都已经是“孤儿”了,再谈“旷野经验”是不是很残忍呢?尤其是当我们为人父母,当然是希望小孩能够在越多的爱中成长,能够陪伴他们越久越好。

 

另一方面,这也是教会牧养会遇到的问题。在爱中教导,成为成长阶段时的同伴,却发现不断豢养出属灵的婴儿。我们从“孤儿世代”到“婴儿世代”中间,到底缺少了什么呢?

 

 

或许就是我们忘记上帝有另外一面的“训练课程”,就是“放逐”。我们可曾想过放逐与旷野,其实是一门最深的、爱的艺术。

 

这门功课的关键前提,就是让“离开的人”永远知道爱的存在与价值,永远知道这世界上有“旷野”给予的自由,但也有一个“爱”所给予的自由。这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要自己为自己负责。这不就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成熟”特质至关重要的标准吗?

 

爱在保护与呵护的阶段,会让人觉得不管我做错了些什么,还是有人会替我“买单”的,这就好像法律上未成年人犯罪,法定代理人与监护人也要被问责一样。

 

可是在放逐的阶段,就好像不管做什么,都不需要负责,因为可以把一切行为都推给“年轻”,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在为自己“争取未来”时,可以有充分的理由,因为生命的时间还有很多,犯错就有了空间。

 

然而千万别忘记,时间与自由有一天是会乘载着所有我们所做过的事,无论对错,来反诘我们的,此时,我们将无所遁形,必然要面对过去与未来。

 

“无父的世代”缺乏的是爱,但倘若我们也能将“旷野经验”转换成成长的爱时,我们才能真正逆转“孤儿”的身分,成为一个有爱的父母亲。

 

因为我们的爱不是只是出自被爱,而是出自我们明白爱的源头在何处?以及爱的本质是什么?乃至我们能连接爱的本源,也成为给予爱的人。

 

— 完 

 

版权声明

本文经授权,

选编自“基督教论坛报”,特此致谢!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日佳音编辑整理 | 转载需注明出处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Saturday, 2019, August 31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作者: 

原创日期: 

Saturday, 2019, August 31

录入日期: 

Thursday, 2019, August 29

录入者: 

TonyJackson15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