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没有给我的,我无法给孩子--一位抑郁症妈妈的见证(上)
晓利出生在一个关系复杂的家庭。父母都是再婚,母亲在之前的婚姻中已有三个孩子,本来不想再要,但耐不住后夫的再三请求,就这样晓利降生了。父亲极其爱这个仅有的亲生女儿,但他为了不在三个非亲生孩子面前显出偏心,就常常用严厉的态度对待晓利。在晓利的印象中,父亲从来没有抱过她,没送过她礼物,也没有对她说过一句温柔的话。“我和爸爸爱的信号从来都没有对上过,一直是误会、误会……”到了青春期,晓利非常叛逆,常常在大自然中流连徘徊,不愿意回家面对冷面的父亲、唠叨的母亲和怨恨自己的哥哥姐姐。
“我学习成绩好,上了大学,哥哥姐姐们十分妒嫉我,他们当面就说我‘就你有亲爸亲妈,还上了大学!我们有什么!’大学的假期别的同学都迫不及待地往家赶,只有我能不回就不回。” 疏离的家庭生活使得晓利的性格我行我素,易走极端,不愿受任何约束,又极其敏感脆弱。上大二那年,父亲去逝的消息传来,一向认为自己不需要被人关爱的晓利顷刻之间傻眼了——她猛然发现自己不仅一直渴望被人关爱,而且尤其渴望被父亲关爱。有一种直觉在晓利的内心深处告诉她:父亲其实是一直深爱她的,可是父女之间一直在错过、错过,如今已无力弥补!对父爱的极度渴望、对错过的万分失望,使晓利无法面对,她的精神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晓利人生的低谷,她遇到了一位爱她的男人,就是她的先生岳亮。这位气宇轩昂的男子准备用他宽阔的臂膀保护心爱的女孩儿不再受伤。他们婚后又接连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生活之船似乎暂时驶进了平静的港湾。
晓利与先生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与家庭,可谁也不知道童年的阴影在她心中挥之不去。直到母亲离逝,晓利心灵的伤痛再次被揭开,她又重新面临逃不开的阴霾。“我从小渴望得到爱,虽然我的父母不懂得如何爱我,但只要他们活着,我就觉得有一份希望还在。可是他们先后离去了,我觉得人生完全没有了盼望和方向,我甚至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了。”
晓利陷入到深深的空虚感当中,无心料理家务,自己不想吃饭也不愿意给先生和孩子做饭,家里养的花和鱼都死了也想不起来去照料,遇到一点刺激她的事就躺到床上去哭泣。先生和孩子处处小心地迁就她,可她还是常常暴怒,把家里墙上的画扔到地上,把女儿打一顿,先生的眼镜也被她毁了好几副。她尝试过自杀,可看着两个幼小的女儿,心中又不忍丢下她们。想爱不能爱,不想伤害却不停地伤害,家,成了晓利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晓利为寻求自我救赎,开始学习心理学,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可是,生命中曾经和现在的伤痛却在她内心深处挥之不去,无论她如何挣扎都没有用。正在这时,她邻居中有一对夫妇悄然走进了她的生活。
这对夫妻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丈夫是一家合资企业的部门主管叫涛,妻子是一位全职主妇叫洁,他们有一个学龄的小男孩儿。吸引晓利的是他们全家人彼此之间的默契与和谐,那位主妇每天带着小男孩儿安安静静地读书、开开心心地做游戏,等孩子的爸爸回来一家人常是欢声笑语、唱歌玩耍。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对夫妇在自己家开了一个父母成长小组,邀请邻居们一起来学习婚姻课程和亲子课程。他们敞开家门、热情款待,脸上真诚的笑容深深地吸引了晓利。
晓利在涛和洁夫妇的邀请下参加了第一期六A学习课程,在这次学习中她开始勇敢面对自己童年的创伤,并逐渐得到愈合。“我在第一遍学习时忍不住一直哭、一直哭。我其实都没有想到要怎么去教养自己的孩子,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童年的回忆里。”
晓利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童年的伤痛,她发现自己易怒、脆弱、不安全感等种种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父母间不能相爱、手足间勾心斗角,自己完全没有从家庭中得到接纳与关爱……“父母没有给我的,我无法给我的孩子,我好像是学习中讲到的那个爱的空杯子,已经枯竭了,必须要与爱的源头连接,否则不可能有爱流出去。”以前,晓利认为只有父母能够成为她爱的源头,现在,她发现父母的生命也有许多残缺,他们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给她。她需要的是一个真正能供给她生命所需的活水泉源。
明天待续...
(原标题:从受伤女孩儿、疯狂母亲到……)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