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孩子就在该回家的时候回家

“念巢”就是我们很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对家的期待,对亲人的思念,对爱和温情的渴望。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念巢”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父母该如何做,儿女才能念巢呢?

 

 

“念巢”就是很想和家人在一起
 
 
 
 
 
 
 
 

每到年关,都是我们很想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这就是“念巢”。曾经我们想远离家乡,但是无论我们离家有多远,每到过年,我们一定要回去。如果回不去,那种难过,很难用语言表达。“念巢”非常重要,不仅仅对我们这一代,也是对我们的孩子这一代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对父母来说,过年最大的盼望和快乐无非就是儿女能够“归巢”,一家人团聚。如果儿女离开家了,再也不愿意回家,那真是伤透了父母的心。父母该如何做,儿女才能念巢呢?

 
 
 
 
 
 

 

离家之前,教孩子独立
 
 
 
 
 
 
 
 

孩子离家之前,我们要教育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我们的孩子在做一些重要决定的时候,需要和我们进行沟通,孩子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和孩子关系的亲密。孩子离家前,需要我们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如果提前没有建立好那种亲密的关系,那么孩子到了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很多问题,孩子不可能和我们去交流。花季雨季,并不都是缤纷斑斓的,需要你把很多关系处理好。父母应该预备好孩子离家前的一些工作,比如和孩子讨论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我们曾经缺失的那一部分,首先要能够自己建立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这一代,有些东西没有教给我们,但是总是以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很多事自动就会了。我们也会感觉很委屈,说实话,我们的父母也是慢慢的学会做父母的。我们无法分辨,就跟随着潮流就走了,回头看的时候,我们非常心疼。微博上有句话,“往世界的深处走,一路生老病死。”这句话特别的苍凉,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引,而是被世界的潮流、媒体的引导等裹挟着向前走

 
 
 
 
 
 

 

该离家了,就选择放手
 
 
 
 

 

 
 
 
 

孩子该离家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离开家。该回来的时候也要回来。但是我们应当怎样预备自己当父母的心。当我们回顾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神所爱的这个孩子,托付给我们这不完全的人。用“托付”这个词,我们会感觉是不是我们有时候辜负了这份托付。我们只是代为照管。我们要转变一个思想,就是孩子是上帝赐给我的产业,孩子不是我们的私人财物,我们只是一个管家。

 

在我们不认识神的时候,我们的所有的情感、精力、时间和金钱全部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且孩子出生以后,甚至夫妻之间的关系都忽略到了。这样下去既然浇灌了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下去,我们就不能放手,一定要有些控制的,读哪个大学、择偶、工作等一定要控制的很难做到放手。有神给我们的这个眼光,到了空巢期我们就会不难适应。这确实是神托付我们的产业,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孩子该出去的时候就该学会放手。

 
 
 
 
 
 

 

爱孩子,最重要的是夫妻彼此相爱
 
 
 
 

 

 
 
 
 

想要爱孩子,首先要夫妻彼此相爱。孩子可以从我们的爱的行为、爱的语言、爱的表达中学到很多东西。看两个人怎样去处理分歧,很多事孩子需要从父母身上去学习的。如果没有提前的预备,很多东西孩子并不是天生自动就会的,比如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择偶的观念问题等。父母给孩子的叮咛其实应该是挺多的,但是往往,就是我们在孩子上飞机前的那一个晚上,我们才告诉孩子很多东西。其实很多东西是我们可以提前告诉孩子的,这种提前的预备非常必要。否则,很难有好的效果。而这种预备,往往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活出来的。

 

当夫妻两人在孩子面前活出彼此相爱相亲的生命,好比让家里充满了爱的气息,孩子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他们的生命就不知不觉的被转化、更新。同时,一个充满爱的夫妻关系,充满了和平和喜乐,自然就会吸引孩子的心灵。他们在外面闯荡,肯定会遭遇人情冷暖;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温暖的港湾,那就是“家”。他们就会渴望回家!

 
 
 
 
 
 

 

原标题:念巢桥——爱是放手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hursday, 2016, February 4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Tuesday, 2016, January 5

录入日期: 

Tuesday, 2016, February 2

录入者: 

Jesurun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