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佩蓉:给孩子一个间隔年
间隔年,是让学生们在大学之前有一年的时间好好享受人生。间隔年就是西方年轻人“成人” 的阶段,可能相当于我们的成人礼。他们绝大多数是选择出国来完成这项成年礼。
有时我会遇见些准备申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就读的学生,他们已经高中毕业,常会告诉我他们准备过间隔年。一般来说,学生选择休整一年的原因无非是未能考进理想的大学就读,或者高考成绩欠佳,想要重新复读。不过这不是间隔年的初衷。倘若学生因此而打算过一个所谓的“间隔年”,那么一年之后,他被西方名校录取的几率会更低。
对西方教育体系来说,考试成绩并不能决定一切,他们看重的是学生利用时间的方式。间隔年实际上是指学生向大学提交入学申请并被录取之后,告诉校方自己打算延迟一年或两年入学。一旦得到了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学生就会开心地放松自己,从事一些能挖掘潜能、加深自我认识的活动。
在紧张而匆忙的现代生活中, 每一天的每一分钟似乎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据着。对一位学习压力颇大的高中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可以让他用于内省或自我挖掘的了。学生的时间表已经被各种考试、作业,甚至课外活动填满了,用于创造力开发和加深自我认知的时间就变得少之又少了。
父母、老师、社会总是希望孩子按他们预先设定的“默认程序”从一个成长阶段步入下一个阶段,而没有留出些时间让孩子独立思想下一阶段目标的必要性。这种“默认程序”通常为小学、初中、高中期间的十二年普通教育;然后是大学或职业学校;第三阶段是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第四阶段便是购置房产,成家。孩子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以上各项“默认程序”,都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接下来的“程序”是否有意义,是否是自己内心所盼望的。最近一位年轻的母亲告诉我,她在三十岁之前几乎没有什么自我意识。因为她总是听命于师长,按他们的意愿生活,从未思考过自己希望从生活中获取什么。
近来有机构对世界最具创造力的人群做过研究,他们得出了如下结论:人的创造力常有一段潜伏期,创造性的意念常会在意识的表层之下得以酝酿;人一旦从高度专注的状态暂时转移注意力,稍作休息,纠结难题之类的信息就会自然进入人的潜意识里。之后人的潜意识会以某种方式对难题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也会生成各种各样非逻辑性的关联,而这些看似非理性的关联对于难题的解决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如果让难题仅停留于人的意识层面,人的理智只会摒弃脑海中出现的这些不合常理的信息。“间隔年”是人生赛场中的韬光养晦期,它让步履匆促的赶路人可以停下来思考以往的路途,内省自身,重新得力,为以后的赛程预备好充分的脑力和体力。
以下是美联社几年前有关间隔年的一则新闻报道:
许多大学负责招生工作的人都赞成新生延迟一至两年入学。他们认为高中和大学之间的“间隔年”虽不是要求每位学生必须遵守的铁定规则,而且倘若是无所事事地晃荡一两年也没什么意义,可还是发觉很多经过了间隔年的学生更加自信、自知……
大学一般会让学生提交一份间隔年计划书,内容只要不光是“沐浴沙滩阳光”什么的就行,此外别无要求。芝加哥大学的招生官员说,只要学生的间隔年申请书没投错地方,他们一旦接收到学生的申请,无论其中理由如何,都会批准。
“我们这些做招生工作的人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让学生真正放松下来,充分得到休息、调整。”康涅狄格学院负责招生和资助工作的玛莎·梅里尔这么说道。
这里有一位斯坦福大学学生的间隔年经历。萨曼莎顺利地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批准,得以延迟一年入学。她在间隔年的计划之一是攀登珠穆朗玛峰。之后萨曼莎成功地完成了该计划。不仅如此,萨曼莎还征服了其他六大洲的最高峰,成为了征服七大洲最高峰的最年轻的攀登者。
大多数西方大学的招生官员都感到经过间隔年的学生会比之前变得更加成熟,适应力更强,自我意识也会变得更为完善。麻省理工学院招生办对于间隔年的描述是:没人后悔过间隔年,后悔没过间隔年的人倒是一大堆。重要的是这时放慢脚步也挺不错。生活、大学、职业——不是一场场比赛。
古时的所罗门王曾写过一部闻名的著作。里面提到: 万事万物都有定时,栽种有时,拔出有时栽种也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在今日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很少有人肯停下来思考人生的走向,包括莘莘学子。学子们迈着匆匆的步伐,仓促地从人生的一站赶往下一站。而间隔年的适时出现,正好可以缓解学子们的旅途劳顿。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博客里,有一位名叫安东尼的学长对间隔年有如下的叙述:
“假如你有一整年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时间限制, 没有任务要求, 没有SATs(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班级排名、闲话,没有学生会主席来找你的茬儿……你会做何打算呢? 我们假想一下,高中毕业后,你没有照例在秋季进大学学习,而是致力于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计划,在某实验室里摆弄着各种器皿,或者是整年都泡在海外(所有费用都无需自己承担)。你可以在国外做老师,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同时也可以像海绵一样充分地汲取周围的新鲜信息、知识养分。每天清晨一醒来,麻省理工学院的美丽校园就会浮现在你眼前。想到不久便能进入这座梦寐以求的大学就读,你就高兴得合不拢嘴。
也许你只是想花些时间打工挣些大学期间的花费。或者你是想在紧张的大学备考之后,让自己放松一下。尽管海阔天高,际遇却难测,说不定你此生再无其他机会得以如此这般自由轻松了。所以干吗那么着急呢?又不是不能进麻省理工学院读书了。给自己放一段时间的假吧,这样你会更加明确上大学的真正目的。”
上述这番话听起来似乎有点令人惊奇,可我还是肯定,在间隔年的这段时间里,学生能学到比大学新生更多的东西。也许学生不会端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但他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增长见识——这种学习方式能帮助学生规划出未来生活的蓝图,让他们更有自知之明,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
事实上,有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会调整自己的主修专业,有些学生甚至会调几次,原因就在于他们在求学之前并未弄清自己目标何在。间隔年让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学子们是否真的确定以后想成为一名医生、工程师,或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呢?内心已经深思熟虑,下定决心了吗?建议学生把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归类整理,花些时间到医院、实验室等单位考察、了解,也可以在家附近找家公司实习看看。
间隔年给大学新生的成长提供了极宝贵的机会,对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完善自我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益处,而且这些益处也是大学全日制教育无法取代和弥补的,因此麻省理工学院鼓励新生在正式读大学之前过一段时间的间隔年。
我的大儿子凯文现正努力备考,准备明年向美国的大学提交入学申请。不过,凯文也在为间隔年做着计划,他准备利用这段宝贵的轻松时光开拓一下自己的创造力。凯文想写几部小说,创作更多的歌曲,灌制更多的歌碟。凯文也想到遥远、陌生的国度旅游,这些都是他平时向往却苦于没时间去的地方。也许凯文会在法国待上一段时间,练习法语,期间他会打工挣钱。尽管凯文对即将来临的大学生活满有憧憬和期待,可他还是不会让间隔年时光偷偷地从自己的手中消磨掉。
国内的高中毕业生通常一考上大学就马上去报名,要休息一年的人都是有负面原因才休息的,但是为什么不考虑用一个正面的态度去策划休息一年,以便上大学以后避免迷茫的感觉呢?你跟孩子可以考虑考上理想的大学以后去做一些社会服务,学一些在学校里面没有时间学的东西,努力实现一直想要实现的梦想,去一个一直想去旅游的地方,或是通过实习或工作累积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也能够为明年的学费做一些储蓄。
(原标题:蒋佩蓉:给孩子一个间隔年)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