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里的假冒为善
在美国对许多人来说,现今是个憧憬幻灭的时代,对青年人尤然。公家机关的信用逐年降低。对此有人生气,有人怨恨,有人忧心;更有人对政府厌恶,与公司企业为敌,对教育机构冷漠,对任何“制度”不信任。大教会的运作若给人“企业”的感觉,自也难逃怀疑的眼神。从某方面说,教会已成了众矢之的;人们对教会有很高的期望,若教会让人失望,这失望也会很深很痛。往往就是在失望之余,人会抱怨说“教会中人个个都是假冒为善”。
我们居住在迅速变迁的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都被人当成累赘拋弃了,可是有一项价值人们觉得是还有几分重要,就是诚实。例如美国的水门事件,给我们许多昭示,其中之一就是人们仍要求政府官员诚实。欺诈、阴谋、骗局与掩饰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丑陋的”。
诚实虽然仍被视为宝贵的美德,可是当我们连诚实也守不住时,要我们承认它却得付很高的代价,有时高到几乎觉得付不起。某方面来说,诚实被认为是一种救赎性的美德,可以“赎”许多罪。我们常听人说,“我喝酒是喝酒,但至少我诚实;我承认我喝,我不虚伪。”
可是我们很少听人说,“我知道我是撒谎的,但至少我对“我撒谎”这件事可是坦承不讳的。”我们很难开口说,“我是撒谎的。”我们比较容易说,“我错了。”我们讨论假冒为善的问题,就是讨论撒谎的问题。诈欺行为正是假冒为善的主要成份,与不诚实和欺骗有关;假冒为善的人就是存心欺骗,伪装成一个比他实际上更为义的人;假冒为善的人在道德上是演员。他整个生活就是一出谎言。他宣称他没有犯丝毫错误,但是行出来的却完全相反。他的生活是经过包装的膺品。
我们对假冒为善下了这样的定义后,“教会中人个个都假冒为善”这说法合适吗?假如教会没有犯这罪,那么教会就是被流言所伤。如果教会是犯了这罪,这可不是小罪。
如果教会中人不全都假冒为善,为什么这么多人这样说呢?有几个理由说明为什么许多人真的相信教会里个个都假冒为善。让我们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教会中都是罪人?
人们往往分不清“罪人”与“假冒为善者”的差别。这是“通称”(genus)与“细目”(species)之分,通常是很容易混淆。罪人是通称,假冒为善者是细目;假冒为善既然是罪,那么我们就能说,“所有假冒为善的人都是罪人。”可是我们不能倒过来说,所有的罪人都是假冒为善的人。我们用标准的三段论法来澄清这混淆:
教会中都是罪人
假冒为善的都是罪人……
教会中都是假冒为善的人
这样的三段论法有什么错误?从这里我们可看出,在逻辑学中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没有将中间条件交待清楚的错误(译注:这在逻辑术语称作“中词不周延”〔undistributed middle term〕);与此相似的错误三段论法更可以说明这问题:
教会中都是罪人
杀人犯是罪人……
教会里都是杀人犯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人们看到教会中的人犯罪,在他们心中就会说,“那个人说他自己是基督徒,基督徒是不应该犯罪的,但那个人犯罪了,所以他是假冒为善的人。”在这人的心中有个假设,即基督徒就是个不犯罪的人;实际上却正相反,一个人想成为基督徒,他首先必须是个罪人,才有资格加入教会,基督教会是世上少有的几个机构之一,要求加入者必须承认自己是个罪人,另一方面说,教会比任何一个机构更少有假冒为善的人,因为教会就是罪人的避难所,如果教会说她是完全人所组成的,那么她就是假冒为善,可是教会从没有如此宣称。就着神对教会的托付来看,说教会中都是罪人乃是称许教会。
教会中假冒为善的一个都没有?
第二个人容易相信“教会全都假冒为善”的理由乃是,教会中确有假冒为善的人。基督徒会犯各式各样的罪,其中也包括假冒为善,虽然教会可能不至于“都假冒为善”,但也不能说一个也没有。基督徒伪装成比自己原本更为义,这样的事不能说没有;也不是教会中每个自称是基督徒的都是真信徒。假冒为善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大部分在教会中都可看到一些。
信仰上的假冒为善
有一种教会中看得到的假冒为善,和人信仰的态度随便有关。有些人假借名目加入教会。许多地区至今还有“隶属某一教派很时髦”的观念;以致有人为求社会地位,或是因着亲戚、朋友的关系,而加入教会;有人在商场上为求广结善缘,建立人际网络,或得人尊敬而加入教会。
正如基督亲口所说,教会总有“稗子与麦子”相混,真信徒与假信徒共处(参太十三24-30)。
有些不信的人加入教会,不是他们肆意欺骗,而是因为教会没有明确要求会友讲明自己的信仰,或是教会没有讲清楚教会的信仰立场。有的教会热衷于人数增长,或是讲求凡事包容,便采取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态度。有些教会对他们收取信徒的标准一无所知。这种情形下,假冒为善并不是不信者个人的错误,乃是教会对申请入会者没有善尽引领与告知的责任。
誓约上的假冒为善
若要说教会生活中有哪个地方假冒为善的事特别多,恐怕非神圣的誓约莫属。大多的教会,加入教会的条件是需要公开作信仰告白,并且宣誓所当履行的义务,这些誓言包括以下的应许:(1)忠心参加崇拜;(2)忠心在财物上支持教会;(3)殷勤读经、祷告、圣礼,公开或私下皆然,以蒙神恩;(4)服从治理教会的人做出的惩戒。可是有人立了以上誓约以后就很少到教会,吝于奉献,也不祈祷读经,坚拒教会的惩戒,还辩称他们的私生活用不着教会来关心。
我本人也碰过誓约的问题。我遇过一个人来到教会大发雷霆,因他的儿子被教会除名,所以他批评教会没有爱心,并自以为义的说教会没有考虑到有他儿子做教友是好的无比;这个人在他盛怒之下,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儿子早在五年之前起了誓约,而却有四年之久没到过教会,当然他就无法履行参加聚会祈祷查经的誓约,也未用金钱支持教会。教会并没有突然将他除名,而是履次柔和的劝告他,邀请他参加教会的活动,但这个人完全拋弃了他所当守的誓约;然而当他被教会除名时,教会反而受到假冒为善的责难。假如这个人是一般俱乐部或社团的会员,而未能遵守会约,他老早就被开除了。
在婚姻的誓约中也同样有假冒为善的事,他们立誓约时没有考虑到婚姻有神圣而严肃的责任;新婚二人站在家人、亲友、教会、以及政府代表的面前,公开的宣读永远交托的誓言。有些人一生中只来一次教会,那就是到教会找牧师为他们证婚,使他们的婚礼庄严隆重。立这样的誓约,而没有履行该誓约的心愿,就是一项假冒为善的行为。
牧师假冒为善?
往往牧师们特别被挑出来,说成是万人中最假冒为善的,“行你所传的吧!”已经成为批评牧师的专言。牧师虽有任职证书,也无法免于假冒为善,或许牧师们比任何一种人更容易犯这个罪。别的不说,牧师的生活必须符合会众对他高标准的期许,又要符合一般人对牧师的刻板印象。光这样就足以让他们想要装出一副敬虔的模样。这是一个不小的试探。
此外尚有许多动机引导人进入牧职,有些动机非常高尚;有些则不那么高尚。有人传道是出于一颗至诚的心愿意服事神;可是有些人进入牧职是出于强烈的不信。怎么会有这种事呢?有一等人他们对于宗教和神的问题非常熟练,每天都找人辩论宗教,在大学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时常辩论宗教,就迫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他们学习不是为别的理由,完全是为了谤道,结果这些人跑到神学院里,一生在教会内从事怀疑派的战争,这就是“如果我打不过他们,我就参加他们”引发的果效。
想被按立为牧师的另一个动机就是逃避兵役(越战期间美国所有神学院都客满);还有的人是为求得一份职位,有机会领更多的补助;还有是家庭所施的压力(我母亲一生的愿望就是要我当牧师)引发的结果;有的则是想在教会找到管道从事慈善业等等。
每次当耶稣斥责假冒为善的时候,就指责牧师,他斥责牧师所用的话极其尖锐:“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太廿三15)耶稣论到当时的牧者如同“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太廿三27)。
所有的牧师都假冒为善?当然,世界上没有一个牧师能够完全实行他所传的,假如牧师只能传他所行的道,那他就没什么道可传了。这是牧师最困难的地方,讲一篇道不单针对会众,也是针对着自己,这点非常重要,事实上有许多这样的讲道,是牧师在灵性上经过一番挣扎才产生出来的。牧师必须传讲神的完全圣洁与完全顺服的道,而且不能等自己有朝一日完全顺服了、圣洁了,才传讲完全顺服、完全圣洁的道。早在他学好这功课以前,他就要传讲了。所以传讲一个比自己更高、更完全的道,并不是假冒为善。宣称自己达到一个属灵高峰,其实还没达到,这才是假冒为善。
假冒为善严重吗?
为什么基督对于假冒为善这么声色俱厉呢?在他与罪人接触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他言谈平和、温柔,可是遇到假冒为善者,他说话的语调就变严厉了。这或许与假冒为善所造成的巨大伤害有关。一旦假冒为善被揭发,许多人将受到伤害、失望与迷惘。一个假冒为善的人,不单使他的信誉丧失,连他同事的信誉也受到牵连,所以耶稣警告人不可叫小子中的一个跌倒。保罗也说到人们所以亵渎神,是因为教会中的坏行为。
我们都知道憧憬幻灭的痛苦是怎么回事。水门事件不能只看其政治意涵,而是尼克森总统令老百姓失望。其实尼克森也不是违反诚信的始作俑者。我还清楚记得五○年代艾森豪总统一口否认苏俄指控美国飞机高空摄影获取情报的事。我一直相信总统大人,直到苏俄公布他们所俘虏的盖瑞包尔的相片,我才知道我受骗了。艾森豪的说谎事件虽与水门案还差了一截,但从此美国政府与人民之间有了所谓的“信用落差”(credibility gap),也因此产生一连串的问题。
一个人对政府失望是一回事,信仰基督耶稣又是另一回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世界上有很多人,不愿与基督和其教会发生关系,乃因他们受到过基督徒的苦害;印度的甘地始终不接受基督教,就是因为受过一些自称为基督徒的,残忍无情地苦待。无数的人都曾经受过牧师、神父的伤害,对他们失望。这种情形可说影响深远。
为了说明假冒为善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有多深远,让我讲一个在德国所发生的故事。有一个年轻的犹太男孩子,他非常景仰他的父亲;他的家庭生活非常敬虔,凡事都按着犹太教的教规去行事。这位父亲对崇拜非常热心,也教导儿女们谨守此事。当这男孩十多岁的时候,这家庭被迫迁往德国另一个城市;在那城市中没有犹太教堂,而所有的教会都属于路德会。突然有一天,这父亲宣布要脱离犹太教,加入路德会,家人在惊愕之余问他缘由,父亲就解释说,“为了帮助我的事业,我不得不这样做。”这青年人大为困惑,由极深的失望转为怨恨达一生之久。
后来这青年人离开德国到英国求学,他每天坐在大英博物院里思想、写书,完成了著名的“资本论”,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完整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并酝酿出一个打算改变全世界的运动;在那本书中,他说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是完全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宗教。今日世界有二十亿人口生活在这苦毒的人所发明的思想系统下。他的名字就是马克斯。由于受到他父亲假冒为善的影响之故,至今全世界的人仍深受其思想的苦害。
世界上不仅教会一个地方受到假冒为善的影响。欺诈、任何形式的谎言都是假冒为善。作假帐是假冒为善,报税不实是假冒为善,考试作弊也是假冒为善。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离不开假冒为善;当我们向公众呈现出优于我们本身的形象时,我们就是在玩假冒为善的把戏。
可是基督教最根本最重要的部份,是基督的位格与工作。我们真正要问的问题应该是:基督假冒为善吗?假如基督假冒为善,我们就根本别碰他的教会;假如他不是一个假冒为善的人,而正是他所宣称的那一位,我们就一定要委身于他的教会了。教会的目的不是要赞扬或尊荣他的教友,教会所以存在是要尊荣他的主。
基督教为不完全的人提供了一位完全的基督,在基督里并无诡诈,在他里面没有虚伪,没有假冒,他爱真理,他行真理,并且他就是真理。
1、假冒为善是一种特定的罪,不是笼统的罪,两者不要混为一谈。所有基督徒都犯过罪,不代表基督徒都是犯假冒为善的罪;教会中有假冒为善的人,但并非“个个都假冒为善”。
2、所有的基督徒都是罪人,但并非所有基督徒都假冒为善。教会中都是罪人,因为教会被设立,就是为收容罪人。一个人想要加入教会,还非得是个罪人不可。
3、假冒为善是一种欺诈,也确实存在于教会中。那是一个很严重的罪;教会中是有假冒为善之辈,他们有三分义,却装成有五分。假冒为善在教会中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特别是在入会誓约与结婚誓约上更是明显。
4、牧师也不能免于假冒为善的罪。
5、耶稣严厉批评假冒为善的罪,特别是针对祂那个时代的教牧人员——文士与法利赛人。人们可能为了不正当的理由被封立为牧师。牧师也有很大的压力要“有三分却表现出五分”。如果牧师要传扬神全备的旨意,没有一个牧师能完全“行他所传的”。
6、假冒为善会使人蒙受深远的伤害。假冒为善会引出不满,愤怒与苦毒的情绪。马克斯的经验是个很重要的例子。
7、基督并不假冒为善。有关假冒为善的问题,讨论到最后必须把焦点放在基督的身上。虽然人们往往根据基督徒的行为判断基督教,但是最后的判决必须在于基督他自己。基督教乃是为不完全的人提供了完全的基督。
——选自R.C史普罗《教我如何不信祂》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 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 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来稿请发至邮箱:pushijiayin@qq.com
活动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普世佳音对此次征稿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