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没有结局,总是希望你过得更好

 
 

分手是令人受伤的,从来都没有人希望一段感情最终以分手告终。我们起初怀着坚定的爱走向对方,最终的结果却不得不以分手结束。其实,分手也有很多正面积极的因素,如果你对待爱情足够认真的话,就应当学习必要的爱的功课。

 
 
 

 

分手也是负责任

如果你回忆恋爱过程,发现对方不合适自己,回忆起来痛苦多于甜蜜,发觉这过程两人是在拆毁对方而不是建造对方。而且发觉自己把自己都拆得差不多了,身边没有朋友了,家人也不一正眼看我了…… 怎么办?

 

如果你们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发觉遇到了红绿灯,两人在一起内心没有美善的东西,反而常常一肚子气,这说明你的爱情遇到红灯了。

 

遇到红灯的时候就是缘尽情了,要分手了。分手是恋爱中的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如果没有预备好的话,处理起来会非常尴尬、难堪,会造成双方彼此的伤害。很多时候,两个人明明知道在一起不合适,分手之后看到对方很难过很伤心,禁不住想安慰对方,然后又再度合好,之后又分手,这会造成双重伤害。

 

分手中,如果你是被动的一方,会受到更大的伤害。所以有些人一遇到爱情的挫折和考验就马上放弃,因为怕被对方甩了,这也是不正确的心态。但如果说,你是因为怕主动提出分手而会多担待一点,会有罪恶感而不主动提出分手,跟对方这么拖一拖,耗一耗,直到没有感觉就散了,这是不负责任的作法。因为这样拖既浪费对方的青春,也浪费自己的青春。

 

所以有时候,分手也是负责任的态度,学习分手也是成熟的标志。

 

 

分手要注意的

不要

 

1、不要在节时假日之前提出分手。比如不要在情人节之前提出分手,不要在对方即将考试时提出分手,不要在对方生日时提分手,这样会给对方更大的痛苦。

 

2、不要在电话中提出分手。在电话中提出跟对方分手太草率,也太没人情味,很多细节也难以沟通。分手需要面对面,而且要在大白天的公共场合。不要在黄昏后月光下提分手。

 

3、不要怪罪对方。不要说太绝情太狠心的话,比如说“我从来没有爱过你”等等之类的话。

 

4、不要滥用神的旨意。有些基督徒就说我祷告过了,神让我们分手,这是推卸责任的表现,要敢做敢当。

 

 

1、要承认、感谢对方在过去交往中陪伴你走过这段日子。

 

2、要把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要勇于承认自己在感情上的错。

 

3、要想明白有时候分手是对双方都有益处的,虽然当时很痛苦,但是长痛不如短痛。因为如果你一直拖下去会把这种痛变为恨。

 

 

回想起初的爱

婚姻是上帝所预备的,神所设立的婚姻是要让双方在当中去彼此建造对方的生命,彼此能够成长。爱情中会有许多坎坷,有更多试探和挑战,所以起初的爱很重要,如果在谈恋爱时已经没有爱了,那千万不要进入婚姻。如果是神预备的,那么两个人在一起会有很甜蜜的感觉,回想起那甜蜜的时光是多于痛苦的时光的。

 

如果你现在回忆你们的恋爱过程中痛苦多于甜蜜,那要好好检讨,因为你们起初的爱不够,不足以让你们进入婚姻,因为在婚姻家庭当中,责任和重担更大。在恋爱的时候觉得很累很痛苦很疲惫的时候,那就小心处理,不要进入婚姻。

 

当你提出分手时,需要尊重对方的感受,你需要跟对方道歉,因为你是主动方,被动方总是有点不舒服的感觉,会难过,甚至会很愤怒。如果你是基督徒,那你更要迫切为对方祷告。

 

分手要面对面的谈,面对面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不要用电话、邮件来提分手。分手的时候不要转移话题,可能在你提出分手的时候对方会转移话题,女孩子可能会放不下这段感情,会藕断丝连,这时当男生的要干脆一点,拿得起放得下。

 

 

失恋的7个阶段

1、否认。心里不相信这段感情就这样结束了,还等待对方的电话,期盼对方回心转意。

 

2、自责。发现分手是真实的之后开始自责,觉得因为自己不够好

 

3、心碎。伤心难过,以泪洗面。

 

4、愤怒。称对方无情郎、负心汉,花心女子…… 甚至把愤怒转移到家人、朋友身上

 

5、沮丧。看不下书,工作老走神。

 

6、接受。承认分手了,认识这感情是缘尽情了了。

 

7、医治。开始疗伤,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我们都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中,但如果有情人不能都成眷属的话,就应该学习放手,让双方都找到真正适合的有情人。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Sunday, 2016, May 8

繁體版: 

0

Line?: 

1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Friday, 2010, January 1

录入日期: 

Wednesday, 2016, May 4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