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考”涉嫌作弊,中国学生面临失去世界信任!
9月19日在中国举行的“美国中考”SSAT考试成绩本该在近日查询,结果不少学生被告知“成绩取消”。当中国学生及家长与美国SSAT考试官方委员会沟通时,委员会发来了以下的书面陈述:
“我们将取消2015年9月19日中国地区的所有Upper Level SSAT考试成绩,对此我们深表遗憾。当日在北京和上海参加该考试的考生一共有357名。
在对该次考试的考试数据进行审慎调查和仔细分析后,SSATB有充分的理由对此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进行质疑。因此,基于考生同意书和SSAT考生手册中的有关条例,我们决定取消此次Upper Level SSAT考试的所有成绩。”
在9月19号考试后,有个别培训机构炫耀押题压中,导致考生大面积高分,对于部分机构的不正规现象,当时有老师曾公开说:“这是对SSAT考试这个高尚的考试的公开侮辱,是对考试规则的公开亵渎,是道德底线的彻底溃败。”
缺乏诚信,已经可以与“缺乏公义”“爱贪便宜”“互相猜忌”等特性一同列为中国人国民性特征。其实有关华人国民性的讨论并不是一个新的题目。远在125年前的1890年,一位美国的宣教士阿瑟·史密斯就写了一本《中国人的性格》。他在中国住了几十年,对中国人的性格作过深入的观察。全书列出27个性格特征,有褒有贬。在与“信任”有关的项目上,他列出:“缺乏公心”、“缺乏同情”、 “株连守法”、“互相猜疑”、 “缺乏诚信”。我想,这几个特征我们都不陌生。
要了解一个文化,其中一个秘诀就是去认识,在这个文化中什么是神圣的?如果去到一个旧式的中国家庭,你会发现,中堂里供奉的是“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这个被每家祭祀的牌位就是华人中心信仰的符号。
中国自古祭祀君王以祈求国泰民安,强调忠君爱国的情操。祭亲就是祭祖,这是中国以孝为本的道德基础。祭师就是祭圣人,源于祭圣贤的传统,也泛指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传统。对华人而言,特别是有文化的家庭,这些符号才是神圣的。
在实际上,天地和君都比较遥远,但我如果对亲人没有同情心,或占他便宜,那么一定会受到指责。但是,如果对方不属于自己人,我做生意偷斤减两,或占他便宜,可能丝毫不会内疚,反而自认是种“聪明”的表现,所谓压题、包过等等都被认为是聪明。这里所展现的,就是一种宗法观念下的道德秩序。个人忠诚的对象首先是家族,而后是皇帝。所以,孔子认为,父亲偷别人的羊,儿子不能去告发。“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在其中矣。”这种亲疏之辨,而不是公私之分、是非之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国民性”中缺乏互信和诚信的基因。社会对“公信力”的要求,也远不及保护自己人的权益重要。因为人与人的互相对待没有了一个更高的原则。
改造“国民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梁启超、鲁迅、林语堂等人都曾尝试过改造“国民性”。张宏杰在2013年写了一本书《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他的基本论点是:要改造国民性,必须从制度方面去努力。
从1934年开始,在蒋介石领导下,国民政府推出“新生活运动”,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教导人们礼义廉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丢垃圾,养成整洁习惯等。蒋介石曾说:“革命即生活形态之改进也。我国革命之所以尚未成功,就在于全国国民之生活形态始终无所改进。”
可是,这个运动并没有多大的成效。从制度入手来改造国民性,就好像从政令出发要改变文化素质一样,很难落实、扎根,其影响力远不及流行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实,不要说制度,就是打仗也解决不了问题。美国的南北战争并没有改变南方歧视黑人的毛病。1965年通过的《民权法案》虽然遏阻了大多数有形的歧视,但还是没有根本解决无形的歧视。
1960年,正值美国民权运动高涨的时刻,哈珀·李女士出版了一本有关种族问题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不但获得普利策奖,而且历年来销售超过三千万册,翻译成至少40种语言,1962年好莱坞把它拍成了电影。这本书,以及这部电影,成为美国初中学童的指定读物。它对美国“国民性”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本书如此轰动,不但是因为维权律师阿提克斯的勇敢动人心弦,也不仅是作者的文笔好,更是因为它赤裸裸地反映了美国南方歧视黑人的文化环境。整个故事并非完全虚构,其中许多角色都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作者不过很技巧地把这些原材编织成一个故事而已。
我感觉,作者哈珀·李认为种族歧视,就跟许多其他偏见一样,有很大一部分是文化性的。换句话说,它是“国民性”,根深蒂固了。这种偏见很难只用法律和制度来改变。它需要唤起人的自觉,更需要改变人的观念。而这是个缓慢的过程。
在《知更鸟》出版五年后,也就是《守望者》写作八年后,马丁路德·金牧师因着信仰的力量所推动的运动终于在法律上成功了。不过,直到五十年后的今天,南方社会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该法案的推行还是无法完全到位。因为文化的改变是缓慢的、渐进的。
在《守望者》的末了,杰克对斯各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那也就是书名的由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孤岛,每个人的‘守望者’就是他自己的良心。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集体的良知’这种东西。”
杰克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我想,这里有几层意思。他在说:文化中的偏见存在,但是,它不是借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赤裸裸地面对自己的灵魂,自问:我这样做对得起良心吗?或者对有基督信仰的人来说:我这样做符合耶稣的教导吗?因为,杰克医生深深体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自义,自以为是。
杰克也指出,阿提克斯打心底爱这批有缺陷的乡民,而斯各特不过凭着自己的理念就批评责备这批人,并不求去了解他们。也就是说,你如果没有同情的心灵,就不配指手画脚。
斯各特一直把父亲看作是个完美的象征。杰克告诉她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阿提克斯也不过是个凡人,他也有缺陷。你必须学习接受这个有缺陷的父亲,而不是个理想化的父亲。你不能再单单期望他给你对所有是非问题的答案,因为这个世界没有“集体的良知”,你必须自己面对上帝,面对你自己。
“中国人缺乏诚信”这个“国民性”,我们同样不可能用制度或是运动把它改变。
更基本地,改变“国民性”最需要个人的觉醒,认识这不是一个“集体良知”的问题,而是我个人做人原则的问题。对美国南方白人而言,这要诉诸他们的宗教信仰,基督教的信仰让人愿意承认自己的缺陷,而不仅归诸于社会的病态。他们做得虽然不完美,50年来社会景观还是有了长足的进步。
要改变华人社会中缺乏公共诚信的“国民性”,同样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果人们并不以为缺乏公共社会的诚信是件坏事,那么,无论如何立法,或是教育,都是无用的。首先,哈珀·李女士的创作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华人文化界需要能产生类似的创作,激发人们注重诚信的观念和反思。
其次,要改变人心,仅仅诉诸集体的良知是无用的,人们更需要一个能够超越个人私利的道德秩序和心灵归属。历史证明,这样的道德秩序,这样无私的情操,它只能建立在真实的信仰上,而不仅仅是说理上。就基督徒而言,我们深知,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够的。可是,因着耶稣基督无私的爱和救赎,他给予了信徒道德上的勇气,让我们敢于以诚信待人。
或许,我们都应当质问自己,我的信仰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神圣的呢?
;来源:;蓝橡树《中国学生面临失去世界信任! 参加“美国中考”涉嫌大规模作弊, 中国区成绩全部取消》;境界《“中国式聪明”可以改变吗?》,经删改整理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