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必读:流泪并不是男人的羞耻

导语

 
 
 
 

 

一直以来,中华男子汉在人面前必须强忍眼泪,不随便将内心的感情表露出来。这样一代传一代,父传子,子传孙,形成男儿不轻易流泪的传统文化。

 

然而,这种文化是否合乎圣经?值得商榷。 圣经中不少属灵伟人都曾流过泪,如约伯在神面前眼泪汪汪(伯十六20);耶利米被称为“泪眼的先知”。耶稣基督是“忧患之子”,在世时至少三次流泪(约十一35;路十九41-44;来五7)!被公认为“铁汉”的保罗亦曾多次落泪,并且不讳言将它们记录下来(徒二十1931)。

 

保罗一生效法耶稣──效法祂生命美善的特质,学习祂“刚柔相济”的性情。最意想不到的是保罗在“流泪”的事上亦学效耶稣。

 

耶稣面对强权而坚定不屈,在死亡的阴影下仍不改面容。祂对当时腐败的政客发出严峻的挑战,却看顾卑微而贫寒的人。耶稣的一生显然为当时社会带来改革;不但如此,祂同时将“流泪文化”带进新的境界中。保罗在上述这几项特质上都与主耶稣看齐,一点没有落后。

 

让我们从三方面探讨保罗流泪所带来的属灵信息。

 
 

不要多为自己流泪

 
 

 

 

看保罗的一生,可知他多次流泪,但他的泪是少为自己流的。有一处经文似乎暗示他曾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而流泪。他说:“(我)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徒二十19)然而细读之下,发现保罗的“眼中流泪”是接续上文“服事主,凡事谦卑”,而不是连于下文“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保罗因为事奉主而流泪,我相信这与下文第31节所述三年以来劝戒以弗所教会有关。

 

诗篇记述一些困苦人用眼泪向神倾诉心曲(诗六6-7,三十九12,四十二3-4,八十5)。诗人强调,这种眼泪神会装在祂的皮袋里(诗五十六8),表明神的接纳。 然而,我们得小心,这种眼泪有时是流于感怀身世,自怨自怜,或自我申诉。这类自我成分较多的眼泪,少流为佳。

 

保罗是一条少为自己流泪的硬汉,然而他的心肠一点也不硬。他多次的流泪,都是为主,为神的国度与事工,为所牧养的人而流的。

 

 
 

常存一颗柔软的心

 
 

 

 

导致流泪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由于有一颗柔软的心。

保罗在米利都对以弗所的长老说:“(我)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徒二十19),流泪与“谦卑”经常连在一起。只有心存谦卑、心肠柔软的人,眼中才会出现泪水。

 

保罗不单流泪,更是经常流泪。他为以弗所教会“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徒二十31),劝戒他们各人;为哥林多教会“多多地流泪”(林后二4)。真没想到这位大使徒保罗,他的泪管竟是这么发达!

 

保罗是一位外强中柔的使徒,他外表坚强,里面却有一颗软绵绵的心。他好像母亲对孩子一般,充满关切的爱。 由于这份爱,随之而来是关切的“眼泪”。保罗在写信给帖撒罗尼迦教会时,将这种慈母的心肠表露无遗:“(我们)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帖前二7-8)这份关切的爱是基于一份心底里的记挂:盼望所爱的人得到最大的支持,能有最好的表现,并达成最好的结果。

 

然而,这份爱亦有它坚韧的一面。因为对所爱之人的关切,又恐怕他们远离神的标准与心意,所以心里极度迫切,含泪责备他们的过错。

 

保罗至少写过两封信给哥林多教会。他在哥林多后书说:“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林后二4)保罗没有因为哥林多教会充满问题而放弃他们。反之,因他“格外地疼爱”他们,顾念他们,故此含泪写信劝他们悔改并离弃恶道。这封“先前”的信看似是哥林多前书,但有学者认为那可能是介乎前书与后书之间的一封失落的书信。 无论如何,保罗虽痛斥哥林多教会的罪恶,他那份用泪水洗涤的爱是无毋庸置疑的(参腓三18)。正是“爱之深,责之切”情怀的表现。

 

救世军的创办人卜威廉将军曾被人问及如何可以有效传福音。他说:“请尝试用眼泪吧!”(try tears)是的! 没有关心人灵魂的眼泪,传福音不会有深远的功效。

 

请问:你事奉主是否到了一种不冷不热的境地──心中对人的关切早已失去,对事工的热诚早已冷却,每天只是照章办事,心灵麻木,一点感动都没有?若是这样,求神开通我们的泪管,让它不再闭塞。

 

当然,若不是出于一颗柔软与关切的心,眼泪是挤不出来的。因此,在求神赐下眼泪之前,先向祂求一颗热切的心,好使我们不再用职业化的心态去事奉,不再冷漠,不再“不在乎”,不再将人的需要以个案形式去处理。

 

 
 

建立分担悲情的团队

 
 

 

 

曾有人说:“笑,世界和你一起笑;但哭,你就得自己哭了!”这句话反映了这世界的冷酷,缺乏同情。只知道沾别人的欢乐,却不懂分担别人的忧伤。

 

因此,保罗劝勉弟兄姊妹不单“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也“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十二15)。保罗是一位流泪的使徒,他不单自己流泪,也鼓励弟兄姊妹要为别人流泪。 这种悲情的分担,有时比物质的分享来得更宝贵。正如一首诗歌的歌词说:“分享的快乐加倍的多,分担的重担格外的轻。”

 

另外,这句话说明了基督徒“他向”的人生写照。不是“为”(for)别人作什么事,乃是“与”(with)别人一起分享内心世界的喜悦,或分担忧伤。保罗在此强调教会要建立一个同甘共苦的团体,信徒须将自己的心敞开,与其它弟兄姊妹作心灵的交流。

 

要怎样才可以建立这样的团体呢?必须先有“同理心”(empathy)与“同情心”(sympathy)。“同理心”是心中清楚感到别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情心”是进一步愿意与别人分担他们心中的感受。惟有具备这两种心态,才可以促使我们为哀伤的人洒下同情之泪。

 

其实,坐在别人身旁与他一同落泪,这行动看似简单,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有人称之为“恩赐”,但我喜欢称它为“灵感”( “灵里的感动”,而不是指文学创作上的思路)。有些人因为没有这种生命的感应力,即使看见别人痛苦也无动于衷。

 

求神医治我们的“冷感症”与“冷眼症”,不要因为太忙碌或太现实,而忽略别人感情上的需要。我更求神使教会成为心灵的疗伤处与疗养所,让更多受伤的人在那里得到医治。

 

 
 

结语

 
 

 

阿拉伯人有一则妙喻说:“天使的眼泪,落入了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了珍珠。”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更改为:“信徒的眼泪,落入神的皮袋里,变成了宝贝的珍藏。”

 

因此,身为华人基督徒应该超越我们文化的传统,要强调:属灵的大丈夫流血亦流泪!我们要为神国度的扩展,多流激动的泪;为别人的需要,多流关切的泪;为哀伤的人,多流同情的泪。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Wednesday, 2016, December 28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Thursday, 2013, July 4

录入日期: 

Sunday, 2016, December 25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