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消费上帝么?-80、90后离开教会
几乎所有组织,包括宗教组织,都希望巩固自己的权力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它们对内是藉着一个“危机-惧怕-控制-危机”的循环模式来巩固权力。
首先,它要建立共同的危机感,不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危机意识就产生惧怕和焦虑,特别是惧怕失控,于是就加强操纵控制。加强控制后会发现力有不逮之处,于是就更加觉得危机深重,如此循环下去。
从这个模式来看,“消费者福音”的教会所制造的危机是个人的失败,无论是灵性上的、关系上的,还是物质上的。“行动者福音”的教会所制造的危机是“上帝的愤怒”,或“对上帝毫无贡献”。这些其实都是人为宗教的产物,让人因惧怕而就范。
对基督徒而言,真信仰建立在耶稣基督的爱和上帝的恩典的基础上,并在这个基础上与上帝亲密接触。真正的信仰不在于仰赖坚强的意志力来支撑,也不在于仰赖我所积蓄的功德来保障。上帝与我们相遇之处也不限定在教会,它也在我们独处的时刻,或在家庭生活、职场应对、社交圈以及服务的处所。
在爱里没有惧怕。如果还活在惧怕当中,我们需要问自己,我到底信的是什么?什么是我信心的驱动力?
关心美国民权运动的人一定记得1956年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镇所爆发的联合抵制巴士运动。这个抵制活动是美国民权运动的第一枪,民权运动由此诞生。勇敢的非裔妇女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公然挑战种族歧视的吉姆·克劳法,在巴士上拒绝让坐给白人,使得她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暴乱发生后,怕事的黑人领袖们推举初出道的27岁小伙子来领导抗争,他就是马丁·路德·金牧师。金牧师是附近一家浸信会的牧师,上任才刚满两年。在他负起领导责任之后,家里每天有30-40起恐吓电话,多数发生在晚上。一般来说,金牧师会放下电话,回去睡觉。
但1956年1月27日有一通电话特别突出。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已睡了,电话另一端传来一个声音:“黑鬼,我们对你的搅局已经厌烦了。三天内如果你不离开这里,我们将把你的屋子和你的脑袋炸掉。”
受到惊吓的金牧师安静地走到厨房,热了杯咖啡,坐在那里,把头埋在手里。他祷告说:“我的主啊,我在试图做对的事情……但是……我承认……我开始失去勇气。”
金牧师后来跟人分享这段经历:“我听到一个内在的声音对我说,马丁·路德,为真理站起来,为正义站起来,为公义站起来。”忽然间,金牧师的惧怕消失了。可是,恐吓并没有停止。几天后,在一个晚上9点左右,一颗炸弹在他们家门口爆炸,幸好无人受伤。
就是厨房里的祷告经历,而不是后来的抵制活动,改变了金牧师,也由此改变了民权运动,更进而改变了美国的命运。在这个厨房里,金牧师从惧怕变成勇敢。
到底是什么力量克服了惧怕?金牧师知道,上帝与他同在。他凭着信心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交托在上帝手中,勇敢地顺服。
在今天美国,大批的“千禧世代”(80+90后)离开教会,而且这次离开与他们上一辈当年的离开不同,它很可能是永久性的。“巴拿研究所”的大卫·肯纳曼(David Kinnaman)在2011年出版的研究报告:《你失去了我:对年轻基督徒离开教会的信仰反思》里面对“千禧世代”流失的现象作了仔细的分析。
他们的研究发现,教会用节目来填补年轻人的好奇心,用惧怕来维护他们的信仰,但并没有培养与上帝沟通的经验。成长后才意识到,教会提供的制式答案与文化无法接轨,与理性和科学相对抗。他们甚至必须在智性完整和僵化教条间做个选择。
其实人的深处都有对上帝的渴望,那不是节目可以填满的。葛尼斯说过一句很中肯的话:“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我们被呼召是来到上帝面前,而不是去作工(服务),或是去到某处。”
其次,青年人渴望在生活里经验耶稣和他的救恩,在职场上经验上帝的呼召,在人际关系里认识他的作为。他们认为,信仰必得在这里落实。年轻人渴求实质的内涵,单单节目与活动不能满足他们,“消费者福音”也只会让他们感觉虚假。
派博牧师说得好:“福音的目的不是把人送进天堂,福音的目的是让人得到上帝。如果你来到天堂,虽然没有耶稣你也很快乐,那么,你根本不该来。”
他们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不是一个“道德的治疗性自然神论”的信仰,他们远比上一代更渴求真实、上帝,排斥虚假、偶像。我们若想了解“千禧世代”,就必须从这里开始。
(原标题:在消费上帝么?)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