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副总编: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却在下降?

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幸福感却不见增加甚至降低。为什么会这样?下面这篇对曾任《求是》杂志副总编辑的朱铁志(于2016年6月25日不幸辞世)的采访(节选),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朱铁志:杂文作家,《求是》杂志副总编辑) 

问:追求幸福和快乐,是每个人的本能和天性。但我越来越觉得,咱们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改善,但人们的幸福感好像并没有水涨船高,相反,倒是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不知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答: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种感觉不仅年轻人有,中老年人也有。区别在于,中老年人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所以在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三十多年间,他们的总体感觉还是幸福的。但这个总体的幸福感大体经历了正弦曲线那样的变化过程:改革开放初期整个社会百废俱兴,人们的物质生活迅速改善,百姓的幸福感呈快速上升态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深层次矛盾渐次显现,人们的幸福感开始降低,一部分人甚至感到生活困难。而后随着问题的逐一解决,人们的幸福感又有所上升……

 

而年轻人则不同,他们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享受着独生子女特有的关爱和照顾,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基本是家中的中心,虽然也经历过学生时代的所谓艰苦,但总体来说是比较幸福的,对未来是怀着美好憧憬的。工作以后开始独立生活,压力陡增,幸福感也随之下降。

 
 

 

 问:这种感觉是我们个别人的错觉?还是社会普遍存在的?是少数人关注的问题,还是整体性的社会问题?

 

 
 
 

答:应该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大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

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中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三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995上升到7.08,2001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十年前快乐了。美国“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在2005至2009年间访问了来自一百五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民众,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作出评价,研究者据此进行幸福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位列一百二十五位。

 
 

 

问:现在年轻人结婚除非举全家三代人之财力买房,否则就很难有自己的小窝儿。何况除了买房还有买车的问题,还有将来养育孩子的成本问题等等,“房奴”、“车奴”、“卡奴”加“孩奴”,想想就不寒而栗,哪里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还侈谈什么个人的价值实现?

 
 
 

答:这就涉及到攀比问题了。它主要涉及心理调试问题。在不少人看来,这可能是一个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问题,我认为还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幸福观和心理健康问题。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存在的,在比较中发现自我价值和自己的生活状况。不少成就感是从比较当中得来的,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也是比较中自找的。我不想重复安贫乐道的老话,人家会说你怎么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呢?但我想说的是,一方面要在和别人的比较中积极地面对生活、改善境遇;另一方面,在一时还难以改变外在世界的情况下,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少和别人横向比,多和自己纵向比,只要纵向比较的结论是乐观的,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因为横向比较永无止境,而纵向比较相对容易看到成绩和进步,做到知足长乐。不幸的是,咱们中国人好像特别喜欢和别人攀比,比位子、比票子、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比来比去,比得只剩下贪欲,而忘了生活的基本需要其实很少,结果活得比谁都累。

 
 

 

问:不和别人比,觉得自己还可以,一和别人较劲,就发现自己灰头土脸的,满是挫折感。有些朋友频繁地跳槽,也是指望通过换环境改变境遇吧。

 
 
 

答:我能理解那些朋友的想法,人各有志,不可强勉。其实在职场的人都知道,频繁跳槽的成本是很高的,没有哪个单位会很欣赏跳来跳去的人,先就对他有个不踏实、不忠诚的印象。聪明人总是反求诸己,通过提高自身来寻找生命的至高点。

 
 

 

 问:幸福感降低是不是还有一个孤独的问题?

 
 
 

 答:孤独感可以说是幸福感下降的一个外在标志,孤独和不幸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我把它归结为“信任缺失”,这正是我想说的第三层意思。因为对外在世界缺乏应有的信任而感到孤独,而孤独的堆积就是不幸。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信任危机”已经不是学者研究的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存在了。

 
 

 

 问:我们不敢随便相信什么人,从小就被灌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似乎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了。

 
 
 

 答:这是典型的由信任缺失导致的自我保护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对社会、对外在的这个世界,似乎总是缺少必要的信任感,遇到任何一个人、一件事,总是先从坏的方面去想,先小人,后君子,宁可错怪一千,绝不轻信一个。当你自己或你的亲人生病住院时,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肯定是千方百计找个好医生,然后想方设法送个红包。如果人家欣然接受,你便心里踏实;如果人家严词拒绝,你一定如坐针毡。因为你不敢相信如今还有不收红包照样认真看病的好医生。你虽然不愿把人想得那么龌龊,但你必须按照潜规则向医生表示尊重,否则便是拿自己和亲人的健康开玩笑。

 

 问:确实如此。其实,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我们未必总是遇到那么可怕的事情、那么可恶的人,但为什么对坏人坏事总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呢?为什么总是“用最阴暗的心理”去推断别人呢?这种不健康的心态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我们的下意识的呢?

 
 
 

答:首先,从不远的历史教训看,是长期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缺失。轻信和盲从带来的损失是以政治生命和肉体生命的终结为代价的。从社会心理看,人大抵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记忆通常是短暂而肤浅的,而对丑恶和痛苦的记忆却是铭心刻骨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吃过一回注水肉,从此见到猪肉就犯嘀咕,猪肉可以注水,牛肉和羊肉为什么不能注?婴儿奶可以放三聚氰胺,成人奶当然更不在话下吧?人们就是循着这样的思路考虑问题,照着这样的逻辑推断事物的。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说的越是天花乱坠,人们越是报以怀疑的目光。对商品广告如此,对各种改进措施、社会承诺,又何尝不如此?

 
 

 

编后语:

 

 

虽然人与人的信任面临危机,但是我们却有一位永远可信的,那就是耶稣基督。因为公义、圣洁、信实、怜悯、盼望都在他里面。如果我们不回归上帝里面,我们心中无所敬畏,只会被欲望、恐惧占据。回归秩序,恢复诚信,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我们心的问题。《圣经》早就提醒我们:“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哪里。““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的由心发出。”。

 

来源:论文网  《杂志选刊》2010年11期

 
征稿 | 为基督写作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 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 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来稿请发至邮箱:pushijiayin@qq.com
活动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普世佳音对此次征稿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hursday, 2016, June 30

繁體版: 

0

Line?: 

1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Friday, 2010, October 1

录入日期: 

Monday, 2016, June 27

录入者: 

jialilou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