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剧《隐秘的角落》,看到罪恶,又重新燃起希望……
作者:FLY
口碑爆棚的国产剧《隐秘的角落》,这几天掀起一阵热议。导演辛爽曾说,《隐秘的角落》讲了一个关于以爱之名行恶的故事。
01
整部剧最大的焦点,便是恶。
或许如果用一段来自诺斯替主义的著作片段来作为开头,配合电视剧的片头,或许再合适不过。
片头用黑白色调。三个孩子,进入迷宫。
而诺斯替主义的著作片段是这么说的:
一旦迷失在罪恶的迷宫之中,
可怜的灵魂就找不到任何出路。
TA奋力要脱离这痛苦的混乱,
却不知道如何才能逃出。
片头中,看似只有一个孩子能够逃出,但其实都已在罪恶的迷宫之中。
在看剧的同时,我看到异常丰富的弹幕。很多弹幕,都是在谴责剧中的主要人物之狠毒。于是有了“不能得罪数学好的人”“一起去爬山”之类的梗。
恶,几乎出现在剧中几乎各个人物身上。只不过,张东升极端的做法,把恶推向另一极端。而这种极端的做法,同样突现出,他人对张东升的恶,或许这在他人看来稀松平常,但是却真实戳痛了张东升最敏感的暗处。
而张东升这一做法,在经过一系列蝴蝶效应之后,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死亡。
这里,我们不讨论罪至不至死的问题。我们的焦点在于罪本身。
而张朝阳,其名字便与“东升”有着微妙的关联,更被很多网友称为最不能得罪的小孩。可是,张朝阳难道一开始就是“恶”的吗?我觉得并不是,从他拒绝帮助同学作弊、接待多年未见的朋友、打电话报警就可以看出,前期的他可以说是天真无邪的,甚至还有一丝正义感。但他仍然走向堕落。
《创世记》中关于堕落的故事,其实也可以作这样一个描述。人在生活中的发展,或许就是从天真无邪走向罪恶。这或许就可以用来描述,张朝阳变成张东升的这样一个过程。
02
剧中的人一开始都是十恶不赦的人吗?或许除张东升外,都不是。但是社会之复杂,人物之关联,使得“恶”被突现出来。
剧中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有各种恶。恶如何产生?或许可以用保罗·利科的一个解释:失误。
利科曾在《会失误的人》中谈到,人是会失误的人。这个“失误”,是指会犯错误,也可以包括:做事不顺的失误,决策不对的失误,同样包括意料之外的失误。
犹如在剧中,从一个失误到另一个失误,环环相扣,出现了一宗又一宗的命案。只有杀人犯有这样的失误吗?不,剧中每个人物都有失误。因人是脆弱的,是容易犯错误的。这种“失误”,就成为了人堕落的可能性。
所以,有人能逃离堕落,逃离罪恶吗?似乎不可能。
人之有限性,在这个地方,必须要被承认。
而值得思考的是,这部剧的另一个名字,也是原著名是:坏孩子。可这部剧最坏的人,其实是大人,孩子只不过是被逼变成坏孩子。但剧名仍然是“坏孩子”,而不是坏大人。
或许,在成人世界中,一些犯罪的事迹,并不那么稀奇。我们近似乎以一种默认的方式认为,大人的“坏”不值得被特别提起,但孩子的坏,应该被重视。
为何我们会重视那些在孩子身上的坏、恶?是因为他们还是孩子呀!他们需要成长,他们可以改变,他们还有很多时间“重新开始”。犹如张朝阳的爸爸在死前和他儿子说的那样。
我虽然看到了遍地的恶,但是我们仍然对孩子,对世界抱以希望。
从绝望到希望;从结束一切到重新开始。
所有这一切的最后一幕,
结束这奇妙的纷扰人生,这是再次的返归婴幼,
也是纯粹的湮没遗忘,
无牙、无眼、无味、无一切。(莎士比亚《如愿》)
03
人类应是生活在希望之中,而非绝望之中。如此,人类文明才得以延续。如若要往前走,就必须要有一点光明。不论这光多么微弱,都有变好的可能性。
只不过这个“可能性”的根基在于哪里?靠人自己吗?或许可以,但这无法被确保,甚至可以说,不可能。
因为人类的希望,是普世的、包容的。但是有限且有罪的人类,几乎不可能靠自己来实现这样的希望。因此,超越人类之希望,必然需要超越人类的主体来完成。
这主体,必然也是超越人性的主体。这主体,便是上帝。
信仰上帝,抱以希望,才得在这遍地罪恶的世界中,重新相信、盼望美好的未来。
但我并不是在说,人一无是处。而是希望的根基在于上帝。当思、行在这根基之上,我们便成了这有血有肉的世界中的一份子。
这样的希望是包容、普世的,在某种自由且具有创造性的空间和时间中,即使在某种微小的程度上,我们每一个都有份于形成和改变这个世界。
导演辛爽曾说,“隐秘的角落最终还会有阳光照进来。”但这应是信仰之光。
— 完 —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