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不再约会》的作者放弃信仰?
▲ 2019年7月18日,约书亚·哈里斯在instagram上宣布他和妻子珊妮因“我们俩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分居。7月27日,哈里斯宣布他自认不再是基督徒。
作者:赵擎寰
一度热心服侍、被称为神的仆人的人,却背弃了信仰,这样的事情总是让我们心痛,也让我们(不论是不是全职服侍)警醒:热心为主做工的同时,要省察自己是否在真理上坚固,免得“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9:27)。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们该怎么看这个人(一度热心服侍神的人)和他曾经的工作呢?以下先分享圣经所教导的原则,再对这一事件做一些具体观察。
1.如何合乎中道地应对?
如何按着圣经、合乎中道地对待失丧信心的人呢?
第一,当自我警醒。
《哥林多前书》10章,保罗以摩西时代许多以色列人在旷野倒毙,警诫信徒:“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10:12)。
当我们看到曾经为主大发热心的人有一天离弃信仰时,我们要警惕,不要以自己的服侍自夸和自义,因为这些不能确保我们是真认识神的。
耶稣明白地警告我们,会有许多人在世上奉他的名传道、赶鬼、行许多异能,在天国里却被主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太7:22-23)。
当我们看到曾经的牧师、教会领袖被异端乃至邪教掳去的时候,我们要警诫自己:要对神有真知识,把信心建立在稳固的根基之上。“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来2:1)
第二,当以温柔的心挽回,又要谨慎小心。
“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帖前5:14)
“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加6:1)
当我们身边曾经一同奔走天路的伙伴跌倒、放弃时,以论断、否定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往往只会将他们更远地推离基督;而以温柔的心,敞开怀抱倾听、扶助,以恒久忍耐的爱心为他们祷告,可能正是亡羊重回羊圈的契机。
但同时也需要小心,因为不信的意念是可能传染的。因此在温柔挽回的同时,也务必要自己更加小心,自己在与基督的关系上是紧密的,才谈得上帮助失丧的人。
第三,要持续地传讲真道,彼此坚固。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来3:12-14)
这段经文提醒我们:在已经信主得救的圣徒群体中,也不可忽视真理的劝导,只有“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才能在基督里有份。
今天的福音派教会容易发生一个偏差,就是十分重视向不信的人传福音的同时,却轻忽已经归信的群体的坚固与真理上继续的教导。
当基督徒在教会中得不到持续的真理浇灌时,就容易在教会外到处寻找食粮。缺乏分辨能力的人,这时就很可能成为异端迷惑的对象。因此,教会重视向已经归信者持续传讲真道,是防备教会中大量出现离弃神的现象的基础工作。
2.曾经的服事:神的恩典会失效吗?
现在我们转向第二个问题:当一个曾经的牧者离弃神以后,该怎么看待他曾经的工作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人服侍神所作的工,应该算为谁的功劳?保罗面对哥林多教会的结党纷争、各自认不同的使徒为头领的状况,一针见血地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唯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3:6-7)
可见,不管是谁传福音给我们,谁为我们施洗,谁在教导牧养我们,根源上让这一切工作产生果效的是神自己。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因此轻视神的仆人,圣经也教导我们要为他们支付合理的报酬,并且要因为他们的劳苦和忠心而尊重他们,因为他们从神领受的权柄而顺服他们。
但是归根结底,救恩在人身上产生功效,从始至终都是靠着神——圣父的拣选、圣子的死与复活、圣灵的感动。因此已经在我们身上产生果效的救恩,绝不会因为某一位曾经的领路人失丧,而“株连”到我们。
其次,可能会有人问:如果一个传道的人自己失丧了,神为何一开始还要使用他呢?这其实也是一种见证:
❶ 人会失信,神却永远可信(提后2:13)。让我们将视线从传道的人转向他所传的道;并且神使用失信的人甚至不信的人来为自己做见证,更彰显他的权柄与能力,比如术士巴兰(民22-24)。
❷ 对失信的人而言,则是以他们自己口中所宣讲的真理,来定他们的罪,让他们无可推诿。
最后,我们当谨记:属灵的权柄是从神而来,不是从人而来。耶稣基督对门徒们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太23:2-3)
耶稣谴责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许多恶行,但仍然告诉门徒,当他们“坐在摩西的位上”,也就是拥有合法的属灵权柄时,他们所吩咐的话仍要遵行(当然隐含的前提是,这些话是合乎圣经的,这也是“坐在摩西的位上”的本意)。
因此,即使是一个已经不信或失信的人因为某些原因合法地行使属灵权柄,他凭着这权柄而做的教导、施洗、带领敬拜、主领圣餐等等工作,仍然是有效的,更不必说他在失丧信仰之前所做的工作了。
▲ 约书亚·哈里斯畅销书《不再约会》英文版封面
3.事情如何发展到这一步?
具体到畅销书《不再约会》的作者、曾经教导基督教婚恋观的约书亚·哈里斯(Joshua Harris),当他公开宣布放弃基督教信仰并与妻子离婚的消息传来时,许多基督徒感到震惊和难过,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升起一个疑问:事情是怎么发展到这一地步的?
我们相信,他不可能一夜之间从敬虔、有信心的牧者变成背信者,他的婚姻也不可能一夜之间从互爱、和谐、美满的状态变得破镜难圆。中间一定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去挖掘他生活的隐私细节,但是从公开披露的一些信息,可以管窥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两年前,他公开收回了他在《不再约会》一书中的观点,表示其中有许多律法主义的教导。例如,作为书名的“不再约会”,是该书一个核心观点,即认为单身男女在婚前恋爱过程中的“约会”有诸多弊端,应该废弃。
他承认这个观点是武断和律法主义的。在公开的宣告中,他表示这是基于之前长时间的反思与研究而做出的决定。
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与他自己婚姻生活的状况有关。不管怎样,对律法主义表示悔改是一件好事。但一位基督徒作家、牧者,在主要服事领域长期受律法主义辖制(《不再约会》一书出版于1997年,时年哈里斯23岁,而他形成这样的观念应该更早),却仍然取得很大成功,这至少反映出:
❶ 他自己所在的教会缺乏使他归正的、健康的批判力量;
❷ 更广泛的基督教社群,也对律法主义教导缺乏警惕与合宜的回应。
▲ 约书亚·哈里斯畅销书《不再约会》封面
此外,在一位友人致他的公开信中,提到他移居加拿大后,暴露在更加自由化的文化中。这位友人认为世俗文化会产生压力与引诱,这也让我们反思:当哈里斯放弃律法主义的观念后,是否更容易倒向另一个极端(即世俗化、不要神的律法),而不是重建一个平衡的、合乎正道的根基?
引申开来,我们可以想见,任何一个曾经敬虔的基督徒——特别是牧者——走上背信的道路,或者有严重的跌倒、犯罪(如美国柳溪教会的牧师比尔·海波斯被曝光的性犯罪),都绝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在这个变化发生的过程中,也绝不是一点征兆都没有。一定是有许多东西被人们看到,却忽视,终究导致悲剧发生。
首先,教会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失灵。圣经教导了许多有关教会内部监督、保守牧者,防止他们跌倒犯罪的原则。例如,总是强调众人同心协力,而不支持一个人单打独斗;使徒们在各地教会,总是按立多位长老、监督。
《使徒行传》与《加拉太书》更让我们看到:即使对于教会领袖,其他人也有批评、指正的权利。
但在教会历史和现实中,一位被神大大使用的牧者,很容易吸引众人盲目顺服,进而在教会中形成垄断性的权威,导致教会应有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失灵。
当我们在一个教会中,看到会众对牧者(特别是对一位牧者)盲目服从,无论他/她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一片“阿们”,这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记号了。
其次,教会与基督徒社群流行的文化,寻求简单的生活问题解决方案;而不是回到圣经,探寻神不变的心意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寻求属灵的智慧,并合宜地运用于复杂多变的环境。
这导致律法主义,甚至快餐式的“属灵教导”大行其道。比如,不是探寻圣经所启示的夫妻相爱与委身之道,而是简单化为“不再约会”一类简明教条,或一些技术性建议(某本同样流行的基督教婚恋书籍,亦将妻子对丈夫的顺服简化为“满足他的所有需要”)。
基督徒们不愿意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在世上你们有苦难”。这个世界永远是充满挑战的,对于选择走成圣道路的基督徒尤其如此。我们若幻想遵循某些简明教导,就可以消灭这些挑战,甚至得到美满的生活,往往适得其反。
这个幻想破灭了,许多人的信仰根基也动摇了。因为这根基从最初就不是纯正的,在信仰生活中也一直没有得到真道坚固,反而是长期被这些快餐教导喂养得更加营养不良。
所以,如果一个基督徒长期推崇这类教导,那么即使他/她的信仰生活呈现一片敬虔与喜乐的外观,也需要小心其根基是否牢固。
最后,对于暴露于世俗文化这一点,缺乏平衡的教导,很容易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例如有不少曾经对同性恋持有极端反感态度、甚至积极领导和推动同性恋“治疗”运动的基督徒,却在多年之后一变而“出柜”。
我们不能否认世俗文化在许多方面(甚至可以说整体上)是反基督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视之为洪水猛兽,视之为“不可摸、不可尝”的禁忌,必须避之唯恐不及。
我们越是想在行为与外观上刻意显示“划清界线”,在心态上就越容易失去平衡,忘记我们的大使命不是离世而居,却是要进入世界,使万人做主的门徒;忘记福音的大能不是在“我们”与“他们”之间竖起高墙,而是走进“他们”,让“他们”被耶稣基督的生命改变而成为“我们”。
所以,如果一个基督徒表达自己的信仰,常常不是以主耶稣柔和谦卑的样式,而是以斗士和纠察的样式,显示与世俗文化和不信者势不两立,这并不是敬虔的表现;反而值得为之担心,恐怕他/她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
— 完 —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微读圣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日佳音编辑整理 | 转载需注明出处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