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遇者

世界上有不该爱的人吗?答案是“YES”。首先你不该爱一个已经结过婚的人,因为这称为“外遇”,不是爱;再者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人你不该爱,这叫做“同情”,不是爱;想报答你或你想报答的人你不该爱,这叫做“还债”,不是爱;性格异常的人你不该爱,这叫做“自以为是救世主”,不是爱。

错爱中的榜首——外遇

基本上,爱上不该爱的人,根本不能称为“爱”,这一点很残酷。而世界上的种种错爱中,最常发生的,就是外遇。因此,我们就来谈外遇吧。

一个外遇者背叛婚姻,唯一能合理化他的行为的,就是“真爱无罪”,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小三”(第三者)。然而,当整个社会都同意“让真心相爱的人在一起,大家不要批判他们”时,这些说风凉话的人可曾想过,他们终于找到真爱,那“原配”呢?当年是谁大宴宾客,昭告天下,说这是我的真爱?如果你是配偶,你还会这样说吗?当年的真爱经过时间考验,证实不是真爱;口口声声说现在的真爱才是真爱,不要忘了,现在才是“这位真爱”考验的开始。

这就是人性,善忘而强词夺理。至于别人的看法,其实毫无参考价值,因为自始至终别人都只是出一张嘴,不痛不痒,这也是人性。

圣经早就警告说“偷来的水是甜的”,这就是人性。两个不该相爱的人,擦出激情的火花,正如电线走火发出的光芒……下一秒就是火灾了。

外遇始终有致命的吸引力,考验着男性的喜新厌旧,也考验着女性的“一生为真爱而活”,所以,所有的已婚者都活在外遇的试探里,没有例外。

世间男女都持续渴望爱与被爱,当你发现一个“新来的同学”竟然跟你“郎情妾意”,当然会高兴自己仍然对异性有吸引力,当男人天花乱坠地诉说着自己如何在乎对方,女人意乱情迷之际,很容易以为“终于找到真爱”,这种情况下,谴责有用吗?

如何帮助外遇者?

“所有外遇者都应该被谴责”,这是社会的另一种声音,但我认为这句话也是错的,应该改成“所有外遇者都应该被帮助”。这两句话有何差别呢?差别就是“谴责”无济于事,只是满足旁观好事者的“虚拟正义”(这就是拿石头审判行淫妇人的群众心理),徒增当事人的罪恶感与愤怒,媒体越谴责,外遇者就更加唇齿相依,这又是人性。

你如果陪伴过外遇者就会知道,根本不必谴责他,外遇本身的结局已经是地狱级的惩罚了。起初的甜蜜如同糖衣渐渐融化,里头的穿心毒药令人痛不欲生。两个人为了维持这段感情,剩下的必然是“永无止境的争吵”,从来没有例外。所以外遇很多年以后,就算没被发现,还是会结束,因为双方都累了。

或许有人认为现代的“小三”已经进化为“不吵不闹、安分守己、好吃不黏牙”的怪兽,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外遇本身永远困扰着有婚姻约束的人。你或许会举一些相安无事的例子,我只能说,世界上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人,有着异于常人的想法和观念,但我依然不觉得他们会幸福。不过,还是那句老话:“别人如何不关我的事。”我们只是站在圣经立场上,反对婚外情,主张婚姻的神圣与美好,并且不断说明这不是传统,而是现代人需要的祝福。

耶稣对行淫妇人所做的,正是一种“帮助”,耶稣对撒玛利亚妇人做的也是一样。

耶稣看见婚外情背后的无奈,的确很令人同情,但是更要紧的是怎样帮助他们。怎么帮助?当然不是就地合法,认同他们婚姻之外自己宣称的真爱,而是帮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爱上不该爱的人,世间多情男女无数,为什么“真爱”偏偏是已婚者?他们可能会说是“命运弄人”,把责任推给上帝,其实根本是自己的内在世界一团混乱。一个闯红灯的人一直问:“这里怎么会有红绿灯?”不是笑话吗?

敬畏神,远离恶事

人到中年会想好好再活一次,“轰轰烈烈再爱一场”往往是选项之一;但是,不顾婚约是“自私”的,介入别人的婚约是“无知”的,两个自私与无知的人相爱,就算有千万人祝福,注定没有好下场。

如果先离婚,再跟外遇对象结婚呢?若没有经过医治,再次离婚的比例很高;就算没有离婚,婚姻品质也多半不佳。请所有已婚者想想看,你跟配偶吵架的时候,下手会留情吗?你们过去的一笔糊涂账,不会被拿出来清算吗?有婚外情经验的人,吵架时可能说出口的话,我光是想象就头皮发麻。

唉,说了这么多,人性还是很难拒绝外遇那种远胜巧克力的甜蜜诱惑,唯一的取胜机会,就在于“敬畏神,远离恶事”,这是约瑟给我们的忠告。

不管我们有没有被外遇折磨过,基督徒强调“向前看”,寻求上帝的帮助,永远是追求幸福的保命丸。

在爱的世界里,谁是该爱的,谁是不能爱的?只要搞清楚,幸福不远矣。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hursday, 2015, May 28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Thursday, 2015, May 21

录入日期: 

Saturday, 2015, May 23

录入者: 

jialilou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