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如何火热起来?

历史上,清教徒是非常火热追求信仰的一群人。他们的热忱也带来过无数次的大复兴。那么如何才能持守属灵的热心?清教徒们所认为的热心到底是什么?

真热心的来源

在清教徒所写的主题里面,最多的是“在恩典中长进”。清教徒认为,热心的活力最终的来源是圣灵,所以圣灵在哪里熄灭,在哪里忧伤,那里的热心就肯定会消褪。不过,我想让大家思考的是圣灵做工的一种独有特征。热心并不会因着圣灵主权性的运行立即高涨或低落,而与其他任何事物无关,宁可说,圣灵做工的方式是将对上帝之爱的感知带到信徒的心中,正是这种爱使热心活了起来。爱是根本,是源头;正是它驱动了信徒,“神圣之爱是支配性的热情”。哪里有许多爱,哪里就自然而然地、无可避免地有许多热心。正是爱使得基督徒慷慨宽宏,“爱是一种伟大的放大器。”正是爱带来了火热,并使热心燃烧。爱与热心是如此切近,有时候二者甚至被视为等同。所以,路德将热心称为“被激发起来的爱”,西布斯则愿意声称“哪里没有热心,哪里就没有爱”。

清教徒随从新约,谈论爱远比谈论热心要多,虽然如此,他们知道这二者必然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再来看理查德•西布斯(Richard Sibbes)就加拉太书2:20的讲道中所说的话:

……那些从火中被救出来的,通常是那些经过剧烈的转变而归信的基督徒,他们成为最结果子、最有爱心的基督徒,比如圣保罗等人;因为他们知道,基督赦免了他们极多的罪债,一千他连得的债务;罪债越多,他们越是知道自己要忠于上帝,要为耶稣基督牺牲舍己……当他们想到,他如此奇妙的爱竟然施与自己这样的人,他们就再一次燃起爱焰……所以,意识到基督赦免罪恶的爱会驱使一个人进行神圣的努力,尽力完成自己一切义务。这激励我们为基督和他的教会不惜代价,不惜任何代价,牺牲我们的“以撒”……

当我们思想了他对我们特别的爱,我们冰冷的心变得温暖,就更有力量完成神圣之工作。……当人心得享基督之爱的确据,就可以面对一切了。

清教徒关于这个问题的教导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来看以马内利学院院长、“英格兰讲坛事奉最不遗余力的推动者”约翰•普雷斯顿(John Preston)。普雷斯顿就加拉太书5:6保罗的话有五篇关于爱的讲道,“生发仁爱的信心”,他谈论的话题是爱在基督徒整个生命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说,每个信徒都有对上帝的爱,但仍然会祈求更多:

对上帝的爱是圣灵特别的工作,除非上帝亲自做成这爱,圣灵将这种情感植入人心,否则没有人能够爱耶稣。所以,要获取这爱的途径是迫切祷告,承认圣灵的能力,亲近他,并且说:“主,我做不了”。承认圣灵的能力就是获胜的方法……冷水不能加热自己,我们也是这样不能爱主;必须有什么东西使水生热,所以圣灵必须在我们里面生出爱之火来,这火必须是从天上点燃的,不然我们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火热。

普雷斯顿继续阐述我们刚才所提到的原则,就是爱“支配”基督徒的一切。爱使得我们可以为基督的缘故舍弃一切,并如火一般迅疾、活跃。所以他说,当这火在保罗心中的时候,“他不在意一切羞辱,这火帮助他越过各种境遇。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我承认,真是这样,我可以失去自己的名声,你可以认为我是个疯子(有些人确实这么认为);但即便如此,我也必须如此行,基督的爱激励我。所以,哪里有爱,心里就会产生如此强大的驱动,驱使人去服事、去在一切事上讨主的喜悦,他别无选择,只能这样行。”

因此,若要保持热心,首先就需要不断认识更多基督里的上帝之爱。我们需要“爱心有根有基”(弗3:17);爱是基督徒的护心镜(帖前5:8);爱是洋海,我们的心在其中需要被引导(帖后3:5);爱是我们应归给上帝的,超过其他一切,他向我们寻求的也是这个,超过其他一切。“爱就完全了律法”(罗13:10)。“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路10:27)。

两种职责

当我们读到这些,有一个很实际的危险是我们可能单是想要知道、感受到更多,承认只有圣灵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当然,清教徒将此视作一种危险,因为这种态度暗示着“上帝必须来做一切”,我们在此事上并没有什么紧迫的责任。这并不是圣经的教导。上帝在我们里面做工,绝不能被视为可以替代我们自己的工作。重生之时,上帝赐给了我们恩典,但是之后我们需要“将……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提后1:6)。译作“挑旺”的这个词所包含的意义是使火焰持续燃烧。所以,基督指责以弗所教会离弃了起初的爱心,并不是吩咐她“为复兴祷告”,而是让她承担起这一神圣职责来(启2:4-5)。

在这一关连中,圣经谈到了许多的实际职责,不过我只想谈两种,我选择这两种是因为清教徒的教导里非常强调它们,而我们却不太像他们那样突出这两种职责。

1. 若要保持热心和爱心,我们必须在属灵的事情上与同伴一起操练关爱和勤勉

这并不等同于某种避世的教导,或者像法利赛人一样将他人排斥在外,而是认识到圣经中一贯的教导(例如,诗1:1,119:63;代下19:2;林前15:33)。我们是社会性的存在。周围的人对我们会产生有力的影响,尽管我们可能没有觉察到。因此,我们主的警告是必要的:“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太24:12)世界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必须与那些真正爱上帝的人亲密团契,才能抵消这样的影响。

有些人会说,他们也希望自己能跟热心的基督徒多相处,但在自己的处境中无能为力。或者他们不知道有任何本地教会能称得上“热心”。清教徒会这样回答:我们应当竭尽全力,避免活在那种属灵“冰柜”里。十七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平凡的男女基督徒情愿远行三千多英里,从旷野中建造起“新英格兰”,而不愿留在属灵热情已消褪的教区中。与其失去活泼的团契,他们宁肯失去自己的家园。对他们而言,希伯来书的话真是极为要紧:“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还有些人会说,是否加入一个教会,若是由团契是否热情、是否对我们有助益来决定,这样是自私的。他们认为,我们可能有使命来帮助冰冷的教会。我们还可能听到过,如果一个人自称是基督徒,我们是什么人,怎能判断他们的基督信仰呢?答案是:我们首要的责任是个人要尽力爱上帝、事奉上帝,如果以为不与那些严肃对待圣经的人为伍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可就大错特错了。甚至属世的人也知道团契相交对基督徒的影响。

历史上一个悲哀的事实是,一些人开始的时候生命中充满对上帝的热心,后来却变得衰弱、三心二意。而这常常是因为他们与错误的人为伍而导致的。圣灵向我们如此解释了所罗门王悲惨的堕落(王上11:1-4)。错误的交往对灵性健康而言是致命的。莱尔主教谈到婚姻伴侣时,也持相同的观点:“一个祷告、读经、敬畏上帝、爱基督、守安息日的基督徒跟一个对严肃信仰完全不感兴趣的人结了婚,结果还能是什么呢?无非是给基督徒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极大的忧愁。健康是不能传染的,但疾病能传染。这种事情,一般情况下都是好的一方降到坏的一方的水平,而坏的并不会提升到好的一方的水平。”

2. 若要加增和持守热心,我们要恒切地重视默想,将之作为重要的蒙恩之道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与清教徒有重大的实际差别。在祷告、讲道、读经之类的事情上我们可以同意他们的看法,然而,就算我们的思想和实践中真有默想的一席之地,默想在我们这里也比在清教徒那里的地位低得多。假如我们活在清教徒的时代,去找牧师哀叹自己虽然相信上帝的爱,但这爱却没怎么感动我们;如果牧师相信这一抱怨是个真基督徒发出的,他首先问的问题之一肯定是:“你有没有经常花时间默想你所信的呢?”他们的意见是,如果我们只止于听道、甚至止于读经,其实没什么益处。

布鲁克斯(Brooks)说:“默想是你灵魂的食粮,是消化属灵真理的肠胃,自然能为其加热。要是人只读不默想也能得益处,那他大概没有心脏也能活……默想最多的人,通常生命也最茁壮。默想是一种哺育灵魂的工作,是一种强化恩典的工作,是无与伦比的工作。”

我肯定能引出上百位清教徒的话,表达与之相同的意思。不管他们在别的什么方面有什么不同,在这方面他们都是一致的。古诺(Gurnall)称默想为“煽火的风箱”,并且许诺“你若是沉思,这火焰就会燃起。”斯文诺(Swinnock)说:“祷告最好是从默想开始,默想最好是以祷告结束。”可能在这个话题上,没有别的清教徒比托马斯•曼顿(Thomas Manton)写得更好,他在关于诗篇119的伟大作品中写道:“默想不是在脑子里堆满概念,而是改善心灵”。

为什么有些人的祷告如此沉闷、枯干、乏味呢?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缺乏圣洁思想的操练。噢,基督徒们啊!默想就是一切;默想是知识和敬虔的母亲、保姆,是各种恩典的伟大管道。在圣洁的思想中,我们与上帝的纯洁和诚实最相似。若没有默想,我们不过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道听途说一些事,生搬硬套地复述它们,里面却没有情感、没有生命。正是默想,使真理永远在我们里面运行,永远呈现在我们面前,如箴6:21-22所说:“要常系在你心上,……你行走,它必引导你;你躺卧,它必保守你……”爱使心牢牢贴紧所爱的对象或事物,如诗119:97:“我何等爱慕你的律法,终日不住地思想。”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见,清教徒并不是将默想简单地视为冥想或某种梦想。默想是对经文细致的钻研,相信上帝在这里打开了门,可得见他面。虽然默想中可能也包括自省,但其主要目的是更高的:默想是注视上帝在基督里的爱,超过一切,更加确信那爱是赐给我们个人的,由此我们对他的爱就能够更加热切。所以约翰•董那门在论及上帝之爱时说道:

有一些途径能让我们的心被上帝之爱的圣火点燃,第一,我们要时常默想上帝无限的良善、卓越、美好和完全,他因此配得一切的爱;默想他如何使这些属性向我们发出,拯救我们……舍了他的独生子为我们死。

在这个问题上,以撒•安布罗斯(Isaac Ambose)教导他所牧养的兰开夏郡人时给出了例子,应该如何进行默想,他所举的第一个例子名为“灵魂对基督的爱”。他说,默想是为了“点燃对上帝的爱”,他告诉基督徒,应当这样对自己说:

来吧,学习,学习更多基督的美善。学习更多基督对你所发的仁慈,有特别针对你的,也有普遍性的;学习更多,基督如何时常在公开处、在私底下遇见你,在会众中、在你家中遇见你,在你室内、在野外、在你不眠的夜里、在你极深的危难里遇见你;学习更多他一切的美好、他如何与你切近,学习(若你愿意)他去往何处,学习你应当怎样跟从他,学习将来你永远与他同在,是何等的喜乐!

最后我还要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理查德•西布斯所说的:

我们是属天国的,并非属这个世界。这不过是一段通往荣耀的旅程,那荣耀是基督为我们护持的。基督就像是天上的磁石,他有力量吸引我们向上。这样的默想将会吸引我们那坚硬如铁、沉重、冰冷的心……当我们发觉自己的灵魂正在坠落,就当努力以这样的默想使自己上升。并且,并不只有默想这些事才会让我们充满属天的思想;而是基督自己,这位天上的影响之源头,给与属灵生命,吸引我们靠近他。“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12:32)

的确,我们的头——基督会对我们产生如此的影响……我们中最好的人也应当自感愧疚,我们背叛了自己的安慰者,离弃了举起自己那僵死、麻木之心的途径,因为缺乏默想。让我们坚持操练。基督在天上的荣耀里,我们在他里面,也就一同在天上,这是如此真实,如同我们已经亲身在那里一样;如果我们这样做,不用太久,就不会再停留于不安、卑劣和世俗的思想中了。

毫无疑问,如果一位清教徒能进入这个年代,感受一下我们这样的冷淡,他定会告诉我们说,我们虽然忙来忙去,却在饿死自己的灵魂。

在这一事上,我们能从历史中得到极大的激励,我将以此作为结束。我们都知道,清教徒时代之后教会出现了一段非常冷淡的时期,讲台与会众都十分冷淡。与冷淡相伴的是,人们极少听到传讲耶稣基督。热心似乎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剩下一些人还读清教徒著作,也担心这样的人再也不会出现了。然而,正当上帝祭坛上的火看似已经永远熄灭了,这火又在一些年轻人心中重燃起来,而重燃的方式跟一个世纪之前清教徒从圣经中得来的完全相同。上帝在基督里的爱成为沉思的伟大主题。人们重新认识到,灵火不过是人们中间广泛感受到上帝的爱。

怀特菲尔德部分是从亨利•斯库格尔(Henry Scougal)的著作《人灵魂中的上帝生命》中学到这一功课的。1740年,一位亲眼见过怀特菲尔德的人这样说起他:“在我看来,他充满了上帝的爱,而且为着基督的缘故燃烧着超凡的热心。”查尔斯•卫斯理第一次见威廉•格里肖(William Grimshaw)时这样说他:“他的心充满了得胜的爱。”约翰•卫斯理后来如此描写格里肖:“像他这样能震动一个国家的人极少。他去到哪儿,就能将火带去。”完全同样的特征也以同样的方式再度出现在威尔士。豪厄尔•哈里斯(Howell Harris)记录道:“爱像雨一样降到我的灵里面,我几乎已经不能自持。”他并没有自持,热心“旺盛地燃烧起来”,由此历史开始了新的一天。

十八世纪的复兴远不止于回归清教徒,而是回归基督。或者我们可以说,圣灵做成了这样的祷告,是基督一向喜悦垂听的。查尔斯•卫斯理的一首诗歌就是这样的祷告,总结了我们试图说明的一切:

你从天降下人间

厚赐纯全之天火

点燃圣爱的炽焰

在我粗鄙的心坛!

为你荣耀而燃烧

永不熄灭的烈焰,

战栗在这源泉前,

谦卑祷告,火热颂赞。

不过我们要记住,真热心甚至无法满足于只是复兴。真正的要点是,我们都要去到天国。我将以牧长约翰•艾兰德(John Ryland)的话作为结束:

福音中显出了对上帝荣耀的热心,这是一个永恒的恩典,与上帝一样恒久;在天国中,这热心更闪烁出一万倍的光辉,比一万个太阳还明亮。在直到永恒的天国中,没有一个不冷不热、昏昏欲睡的灵魂;而是充满欢乐的人群,好像百万团最明亮、最聪慧的火焰;全都向上升起,朝向上帝那高高的宝座;而上帝则会在永恒之中以自己的爱回应他们的爱。

作者:伊恩•默里(Iain H. Murray)

翻译:安娜

校对:杖恩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Sunday, 2015, December 27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Wednesday, 2015, December 2

录入日期: 

Thursday, 2015, December 24

录入者: 

jialilou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