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遭遇不順,我們是否已忙到忘記哀哭?
哀歌本來就是我們信仰的一部份,因為我們雖然相信神,但我們的所知所見卻是那麼的有限,所以我們常常無法理解上帝的作為。
我是因耶和華忿怒的杖,遭遇困苦的人。
祂引導我,使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裡。
祂真是終日再三反手攻擊我。
祂使我的皮肉枯乾,祂折斷我的骨頭。
祂築壘攻擊我,用苦楚和艱難圍困我。
祂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
耶利米哀歌 3:1-6
01
如此天國發言人該被炒魷魚嗎?
上帝透過祂的先知向人說話,先知的職份是做上帝的代言人。而匪夷所思的是,天國大概是唯一可以容許其發言人或新聞發佈處,公開詆毀上帝的清譽的國度。
可以想像嗎?如果當差的白宮發言人在記者會上又哭又鬧,公開陳述美國總統如何整他、虐待他,讓他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這種發言人應該立馬會被炒魷魚吧?而他的大不敬言論必定立即從白宮官網上被撤下來,被消音,被屏蔽,被拉黑,被河蟹……
可是,聖經裡那些看似詆毀上帝的言論太多了,耶利米這篇大不敬的《哀歌》,連同先知以利亞、約拿、《詩篇》裡的大衛王、亞薩的作品……不僅沒有被撤走,還持續留在天國官網(聖經)上,供後世千千萬萬的信徒誦讀,供神學家研究,供解經家傷腦筋,更有意思的是,上帝也不怕被那些對基督信仰有敵意的人看見(可能多麼的見獵心喜?!)
02
充滿負能量的先知?
看看這些言語充滿負能量的先知:
我的痛苦為何長久不止呢?我的傷痕為何無法醫治,不能痊癒呢?難道你待我有詭詐,像流乾的河道嗎?——耶利米書 15:18
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約拿書 4:3
我為耶和華萬軍之神大發熱心;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你的約,毀壞了你的壇,用刀殺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列王記上 19:10
有時,這些詩人因困苦患難而發出的哀歎,還被拿來譜上曲(如《詩篇》),當做敬拜詩歌被人傳唱。
耶和華啊,你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詩篇 10:1
但我是蟲,不是人,被眾人羞辱,被百姓藐視。凡看見我的都嗤笑我……——詩篇 22:6-7
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乾;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因我為你的緣故受了辱罵,滿面羞愧。——詩篇 69:3、7
因為我終日遭災難,每早晨受懲治。我若說我要這樣講,這就是以奸詐待你的眾子。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眼看實系為難。——詩篇 73:14-16
神啊,你為何永遠丟棄我們呢?你為何向你草場的羊發怒,如煙冒出呢?——詩篇 74:1
我們成為鄰國的羞辱,成為我們四圍人的嗤笑譏刺……為何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詩篇 79:4、10
如果我們承認《詩篇》是上帝為我們留下的敬拜模板,那麼《詩篇》裡就有40%的篇幅是所謂的哀歌(注1),這些充滿負能量的詩歌對上帝都不太客氣。
而且,別以為《詩篇》裡每篇哀歌都是以完美結局告終,不信讀讀《詩篇》88篇吧!
最後一句是“黑暗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注2),見不到一線生機。
就連上帝自己的兒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也大聲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馬太福音 27:46)
(荷蘭畫家林布蘭的先知耶利米,他背後遠方是耶路撒冷被焚燒,被毀滅的亡國景象。先知在那裡哀歎傷痛。)
03
虛情假意的宗教
我常想,如果整本聖經沒有眼淚,沒有患難和痛苦,都是歡笑,都是喜樂,一派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和諧社會,都是歲月靜好,都是滿滿的正能量,那多好?對於傳福音的人來說,這種聖經引用起來不是更加具有說服力?
這世上哪個國度,不是積極努力做正面的大內宣、大外宣,企圖給自己擦脂抹粉?但我們的上帝不僅不怕祂的兒女看見這些哀歌,祂還大方地要我們誦讀,祂從未把我們對祂真情實意的回應當成是對其權力榮耀的威脅。
上帝不要我們做一個陽奉陰違,表裡不一,只會討好諂媚的跟從者。耶穌說一個敬拜的人要在“心靈和真理”中敬拜,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參約 4:23)
以《耶利米哀歌》為例,其希伯來原文書名就是אֵיכָה 《何竟》(注 3)。“何竟”正是整卷書的第一個字,先知來到上帝面前情詞迫切地求問;為什麼?怎麼會這樣?何竟如此?
哀歌本來就是我們信仰的一部份,因為我們雖然相信神,但我們的所知所見卻是那麼的有限,所以我們常常無法理解上帝的作為。
為什麼那麼愛主的姐妹會得癌症?而且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為什麼我在工作上那麼認真努力,按時十一奉獻,可是失業的不是別人,卻是我?為什麼我在教會裡面輔導許多在婚姻中受傷的姐妹,可是丈夫竟然背著我在外面搞外遇?……
20世紀最偉大的護教家C˙S˙Lewis,那位平素最會宣講苦難意義的重量級學者,也有他的哀歌——那本悼念亡妻的震撼人心之作《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就是他血淚斑斑的哀歌,他殘酷地自我剖析,記錄妻子Joy癌症過世後,他的悲傷,他的眼淚,他的痛苦。Lewis向上帝呼求,卻驚訝地發現上帝離棄了他:“上帝當著面,重重地甩上了門,裡面還傳來上鎖的聲音,接著又聽到祂上了第二道鎖。”(注4)
正是因為唱哀歌的人在乎上帝,在與祂同行的關係中,對祂的公義、憐憫、慈愛有所期待,所以當我們遇見無法解釋的苦難,我們的理性、感性無法接受的時候,我們才會質問,才會有情緒,才會痛苦,才會唱哀歌!
打開耶利米書9:17-20,這一段描述非常有意思:南國猶大的百姓因為不懂得哀哭,上帝要耶利米去找專業哭喪團來舉哀,希望能幫助百姓 “眼淚汪汪”,使他們的“眼皮湧出水來”。並且要做母親的“教導你們的兒女舉哀,各人教導鄰舍唱哀歌”。
04
哀歌的3個目的
哀歌存在於聖經裡,而且佔有如此大的篇幅,我想可以歸納出以下三個目的:
1、提出異議——上帝容許我們誠實的質疑祂。我們的上帝不會因此查封我們的號,堵上我們的嘴,關掉我們的麥克風。
2、表達困惑——唱哀歌的人因為不相信一位慈愛憐憫的上帝會容許這樣的苦難發生,他百思不得其解,他的思想體系要崩潰了,他的系統神學解構了……
而神容許我們困惑,困惑才會促使我們思考,如果我們像行屍走肉般對上帝的作為無感,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對上帝順服敬虔,實質上骨子裡是冷漠,是遠離神。如果我們毫不在意我們的遭遇和對上帝的認識之間有無矛盾,如果我們的敬虔只是用阿諛奉承來和上帝進行利益交換,這種信仰便淪為虛情假意的宗教,那只說明了我們絲毫不在意祂是誰。
3、宣洩情緒——你我是血肉之驅,我們被造就有情緒,上帝容讓我們哀哭、悲傷、憤怒、絕望……上帝沒有因為我們的情緒崩潰而輕看我們,我們的信仰不是精神鴉片,用來麻痺人的感受。
上帝知道我們需要宣洩我們的壓力和哀傷。所以,如果教會的輔導,教人一味地棄絕,壓抑,否定情緒的存在,這是不健康的。該哭的時候就好好哭一場,該氣憤的時候,義憤填膺也不見得是壞事。這是基督教和佛教很大的不同。佛教講究一種沒有情緒,波瀾不驚,看破紅塵的修為,要無慾無我,要六根清淨……我們的上帝卻非如此,祂並不輕看我們的痛苦。哀歌給人類所受的苦難賦予了神聖的尊嚴。
05
失落的哀歌傳統
哀歌是基督教和猶太教很重要的傳統,但可惜在現代教會情境下,哀歌的傳統幾乎要失傳了。
我們所處的世代是一個講究成功的時代,教會也不例外,大家都喜歡成功的故事,勵志的見證,禱告蒙垂聽,祈求蒙應允,病痛得醫治。現代人哪有時間哀哭?哪有時間沮喪呢?
有多少人聽過華人教會的詩歌敬拜裡唱哀歌的?我們喜歡唱滿有能力,我們唱“榮耀君王”,我們都是宣告哈利路亞,基督已得勝,這種充滿盼望(uplifting)的詩歌。
美國有一個組織叫CCLI(Christian Copyright Licensing International),許多教會每年都要編預算,買現代詩歌的版權,他們會去統計每個月各個教會唱了哪些現代詩歌。有學者就去用內容分析法,研究他們的前100首最受教會歡迎的流行詩歌,然後看看裡面有多少比例是所謂的哀歌?(注5)
統計的結果是,只有5% 的現代詩歌符合哀歌的定義,這和《詩篇》的40%相差很遠!如果我們口口聲聲說《詩篇》是我們的敬拜模板。那CCLI反應的現代詩歌品味與《詩篇》哀歌比例的距離不可以道理計。
美國的教會,若是以宗派背景來看,長老會(Presbyterian)算是表現最好的,有人以內容分析他們唱的詩歌,有20%可以歸類為哀歌的範疇,其次是浸信會13%,但和《詩篇》的40%相比都是不及格!
06
為COVID-19唱哀歌
COVID-19在全球造成的人類死亡及社會經濟體系的破壞,是無比巨大的,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值得我們在哀歌中省思。
但疫情爆發至今,我們看到大部份的教會和福音機構都是用一種problem-solving(解決問題)的態度來面對,所謂兵來將檔,水來土淹:如何運用科技讓無法實體聚會的教會延續?如何在線敬拜?如何網絡查經?
全球知名的企管課程“卡內基訓練”提倡的“正向積極思考”,早已深入社會,成為我們處理事情的顯學(教會也不例外)。我們習慣定策略,排日程,項目管理,績效評估……然後我們等不及要慶祝、歡呼、分享我們成功的勵志故事。
我們早已忙到忘記要哀哭,忘記此刻該放慢腳步,停下來,靜下來,思索我們自己在哪裡?上帝在哪裡?祂要透過苦難對我們說什麼?我們與祂的關係又是什麼?
這不是說,不應該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但如果這就是我們應對COVID-19的全部,那麼我們也許錯失透過哀歌與上帝對話的機會,這是危險的!
當然我們知道,上帝的兒女所遭遇的苦難不過是暫時的,耶穌基督已經得勝,有一天,“神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 21:4)。
但在這“已然而未然”之間(already but not yet),求主讓我們知道何時該哭,何時該笑!
註釋:
1 、根據舊約學者Glen Pemberton研究統計,見其作品Hurting with God: Learning to Lament with the Psalms。
2、第18節最後一句合和本聖經譯為“使我所認識的人進入黑暗裡”,原文直譯“我所熟識的是黑暗”,我喜歡NIV的英文翻譯“The darkness is my closest friend”(黑暗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
3、現在我們通稱它為《哀歌》,是因為希臘文《七十士譯本》的譯者把書名改稱為“特雷諾”(Θρῆνοι),意即“輓歌”或“哀歌”。然後四世紀天主教聖經學者耶柔米把希臘文轉成拉丁文,就成了“Lamentations”,也是此書英文名的由來。
4、出自C. S. Lewis的A Grief Observed(中譯:《卿卿如晤》),原文“A door slammed in your face, and a sound of bolting and double bolting on the inside。”
5、這是芝加哥North Park Theological Seminary教授Soong-Chan Rah的內容分析研究,發表在他的著作Prophetic Lament: A Call for Justice in Troubled Times。
我幾次流離,你都記數。
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
這不都記在你冊子上嗎?
- 詩篇 56:8 -
- End -
版權聲明:
來源:OC舉目
感謝授權今日佳音發佈
轉載須聯繫授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