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坎的故事(上)
贵州省偏僻落後的小山村石门坎,这个要在五十万分之一的贵州省地图上才能标出名字的苗民小山村,原本是边远洪荒之地,但在90年前,如果你从国外寄信到石门坎,写上“中国石门坎”,邮差就能将你的信件准确的送达。石门坎如此出名,是一个叫柏格理的英国人开创了石门坎时代。
伯格理是英国循道公会的传教士,1904年来到石门坎,在这里呆了十年。
伯格理之所以来到中国,不得不提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戴德生。他是19世纪基督教在中国传播一个重要人物,内地会的创办人,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向中国传教的事工。戴德生希望把基督教从中国沿海到内地传播,于是他在英国发起了传教士的招募,本来计划招60个人,没想到竟然有6000人报名,可以想象当时西方传教士对于来中国传教的热情。这样的背景下,伯格理登场了。在报名的6000人之中有一个瘦小的男人就是伯格理,他的父亲是牧师,他就是受到内地会的感召来到中国的。
1887年伯格理到达中国,当时他只有20多岁,虽然很瘦小,但却很有见识。他心中的榜样是李文斯顿。李文斯顿到非洲传教、使非洲一些部落整体归信基督教。伯格理也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带着这样的心来到了云南昭通,但是现实让他很痛苦,他在昭通一直做到1904年,前后17年,但这17年过程中,他一直非常压抑。
因为他在昭通传教的方针跟明朝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是一样的,主要针对中国的儒生、读书人。但是,大家知道,中国的儒生大多有一种文化优越感,有“夷夏之辨”,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四夷都是落后的,野蛮的,充其量也只能承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自我为中心的概念,使中国的儒生很难接受基督教文化,很难接受孔孟以外的精神信仰。
结果他17年在昭通,受洗的人不到17人,平均每年都发展不到一个教徒,而且这些成为基督徒的17人也只是若近若离的状态,并不是真的虔诚。他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他每天在村头敲锣说“大家听福音啊”,小孩子们就跟看耍把戏一样看他,他觉得很受羞辱。虽然伯格理升到了主教,但是内心极为痛苦。
怎么办呢?要么放弃回英国,要么继续坚持。1904年,上帝赐给他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呢?昭通这个地方生活的人叫做大花苗人,是中国远古时代很有名的蚩尤的后代。蚩尤本来是个英勇善战的人,但因为看守的人喝醉了酒,被黄帝追赶一直追到了楚国、追到贵州和云南的大山里。蚩尤和当时蚩尤军队的后代,就是今天的苗人。
其中的大花苗人是蚩尤近卫军的后代,他们的前辈非常骁勇善战,但2000年下来,他们成为最底层的人,他们没有土地财产和地位,是奴隶、是社会最底层的人、没有任何财产、没有社会地位,而且他们任彝族人宰割,因为苗人受彝族人统治,所谓的“土司”和“土目”都是彝族人。
有一天,四个大花苗人打了一头野猪,出现彝族人,这些彝族人说这是在我的土地上打的,所以是我的,就把这头野猪抢走了。结果这4个人很痛苦,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一个外国传教士党居仁。党居仁给了他们饼干吃,他们从没吃过饼干所以觉得很好吃,于是问这是什么,党居仁回答是上帝赐的食物。然后听了他们的遭遇之后,给这些苗人写了一个诉状递给官府,最终官府把野猪判给了苗人。等着四个苗人抬着野猪回去把经历告诉族人之后,族人们整体震惊了,原来会写字、有文化能带来这么大的改变。
因为当时的苗人完全生活在一个蛮荒的状态。在一个苗寨里面,可能有几十上百户人家,几百的人口,可是能从一数到一百只有不到一两个人,而且这一两个人基本都是60岁、70岁、80岁的老头子。如果苗寨的人要去赶场,要把鸡蛋等等卖掉换回一点盐,如果没有这两个老人在场是不能完成的。哪怕老人生病了,抬也到抬到那个场上去,因为只有他才能完成他们之间的简单的加减运算,这个就是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人连从1到10都数不清。
于是,他们决定寻找党居仁,接着他们到处找,说我们碰到一个“眼睛长得跟鸡蛋一样大”的人。最终找到了党居仁,可惜的是他在黄果树瀑布附近,距离比较远,但是他想起来伯格理离这些苗人所在地很近,就把伯格理介绍给了他们。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天早上,伯格理起来开门发现外面站着许多的大华苗人,说“你教我们读书、教我们认字”,开始只是10个人、30个人、100人,后来是1000多人,使得他们家根本无法容纳,他后来知道了这是党居仁介绍来的,想跟他学习文化。他觉得这是上帝给他的机会,于是他就把传教地从昭通转到了石门坎,这两个地方有60公里之远。接着,循道公会苗疆部成立,这也代表着伯格理的传教从汉人转到了苗人。
伯格理1904年到了石门坎,当时的石门坎是个什么样子呢?当地的人形容石门坎是个“拉屎都不长蛆的”地方,可见它的贫瘠和荒凉。。
到了当地之后,伯格理找了当地一个姓安的土目,说“你给我一块地,让我建个教堂”。这个人本来也很犹豫,因为他们是什么都拜连石头也拜,根本不懂教堂是什么,建的话也会有矛盾,但是如果他下面管辖的人天天成百成百的往昭通跑,更不安宁,于是就给了。
这些大花苗人非常感谢伯格里过来石门坎,所以说每家出10个铜钱建这个教堂,很快就筹集好了,大约是5个英镑,修了一个简易的教堂,叫做五磅房。这个教堂一直到今天还有它的遗迹。这是伯格里过去石门坎后建设的第一个教堂,非常简陋。五磅房就是一个历史的记录,这是当时伯格理把基督教带到石门坎的原始记录。这个房子就是教堂,就是学校,也是伯格理的住所,他的办公室。
汉人尤其是儒生总是有一种“华夷之辩”,觉得外族都是蛮夷,只能我们来影响他们,不能他们来影响我们,苗人完全没这种负担。教堂刚建好,就有5000人受洗,当时是很多人前一天晚上爬山过来等到第二天受洗,他们过来之后早上把泥巴的衣服脱掉换上节日的衣服,然后等到傍晚受洗,因为教堂很小,每次只有30人受洗,所以要一批批的受洗知道晚上,之后晚上是篝火庆祝、大家一起唱赞美上帝的歌曲。
苗人们对伯格理非常尊敬。因为伯格理发现这里没有文化,所以他创办了大花苗文字、也翻译了圣经。
发明文字对苗人来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个文字一直到今天的乌蒙山区苗人当中还在使用,大花苗文。因为苗人在伯格理之前是没有文字的。但是,苗族人的衣服纹饰中的确有他们的历史记载。伯格理从苗人所穿的衣服各种各样的花纹上产生了灵感,这些花纹都有特殊的记号。因为苗人的祖先是蚩尤,蚩尤在中原和黄帝打仗,失败了以后就被他们往西南边垂追赶,一直追到最偏僻的地区。苗人跟我们讲,如果他们衣服下面三角形下面有一条绿色的横杠,就代表这个部落在南迁中渡了一条大河。如果有两条横杠,就表示渡过了两条大河。可以推定,过一条大河,那就是跨过长江,如果过两条大河,那一定是在黄河以北,一渡过了黄河和长江,苗族人由于没有文字,很多文化符号都暗藏在衣服的纹饰。
伯格理在这个地方和苗人汉人一起发明这个文字,正是这些衣服的纹饰给他的灵感。这个文字被联合国称之为“坡拉文”。或者称为“大花苗文”,文字中很多元音、辅音都是用苗人衣服的符号来作为这个文字的设计。
1919年出版的苗文新约圣经,由英国圣经公会出版
苗人们非常感激伯格理,因为他们的传说是他们曾经是有文字的,但是,苗族在南迁的过程中,跨过大江大河时,大水把书籍冲走了,所以文字就失去了,而如今伯格理把他们的文字恢复了,所以他们说“伯格理就是我们的苗王”。
苗文发明出来以后,伯格理用大花苗文翻译了《圣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功绩。大家知道,《圣经》被翻译成什么文字,非常重要,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就是由他把《圣经》翻译成为德文,才使基督教新教开始传播。《圣经》被翻译成为大花苗文,就意味着基督教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成为可能。苗文《圣经》翻译出来以后,当时在中国找不到一个工厂可以把大花苗文圣经制版印刷出来,包括工业最发达的上海也不行。结果找到日本横滨,在日本横滨制版完成了大花苗文的《圣经》的印刷,我们今天到石门坎去,你到这些苗人的教堂里面去,所用的《圣经》依然是一百年前伯格理用花苗文翻译过来的《圣经》,直到今天还在使用传播。
苗文的创制,结束了苗族人没有母语文字的历史,同时,也开启了苗族走向现代教育的文明开端。伯格理创办苗文实际上是把苗人从落后的社会带出来了、带到新的文明。石门坎对于中国西南的意义就是西南的耶路撒冷,它是一个精神圣地。
(原标题:石门坎给今天中国教会和社会带来什么启发?)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