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费“女大学生”——拨开校园淫乱的真相(上)

近日,一篇名为《大学成妓院,社会怎么啦?!女记者假扮大学生进行暗访》的文章在微信疯狂转发。文章说的是一名女记者以学生的身份暗访云南民族大学,并揭开后勤老师以免水电费的名义组织学生卖淫的真相。

而此前的7月,厦门大学曝出历史系博导长期猥亵诱奸多名女学生的新闻,令上下一片哗然;不久前的中秋节前夕,各大媒体再发“猛料”,报道大陆女大学生为买名牌包、赚钱整容,多次赴台湾卖淫……

毫无疑问,在这些新闻中“女大学生”与“性”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两大关键词。事实上,只要这两个关键词一相遇,便立刻迸发出神奇能量,吸引无数眼球。

人们不禁要问:“如今的高校究竟怎么了?如今的女大学生究竟怎么了?难道大学真的成了染缸、成了淫窝,而女大学生真的有这么多人变成一个个堕落虚荣的‘高级妓女’了吗?

有一个社会学的术语,叫做“失踪白种女人综合症”,指在欧美的各种媒体中,中产阶级以上白人家庭女孩失踪的新闻,出现频率远高于其他类型人的失踪新闻。实际上,男人与女人失踪的比率、白人与有色人种失踪的比率都差不多,可就是因为人们都喜欢看这种“白富美危难记”,于是电视台便不停挖掘与播放这类新闻。

仔细想来,各类媒体所热衷的女大学生性泛滥的新闻也是如此:校园性泛滥的比率并不一定比医院、工厂或企业高出多少,但恰恰由于将正值妙龄、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与残暴、淫乱联系在一起才足以产生戏剧冲突,引发新闻卖点。

与其说如今中国的女大学生性泛滥程度令人忧心,倒不如说人们在潜意识里实际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至少,大多数人乐于“消费”有关女大学生性泛滥的新闻或传言。

媒体的肆意而为

曾几何时,“女大学生”所代表的是时代与社会的进步,是女性地位与权利的提高,但不知从何时起,它逐渐沦为这个罪恶社会的集中意淫对象。

而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挖空心思寻找资源甚至虚构情节,喂养和满足那些喜好这类事件的灵魂。有数据显示,在日本与欧美的色情电影中,女学生题材是最受观众欢迎的一种类型。

有的人虽在口头上痛骂女大学生的堕落,心底却懊恼自己不是“享用”这些女大学生的一员。笔者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老师,女学生占了全校人数的大半。当与人聊起自己的职业时,一些人常报以暧昧一笑,仿佛自己占有了什么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优质资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高校教师的职业所令人羡慕的,竟不是教书育人的崇高,博览群书的智慧,而是可以比别人更加容易“消费”女大学生……原来,电视与电脑满屏的女大学生性泛滥的丑闻,所反映的并非当代女大学生集体堕落的现实,而恰恰是这个被罪侵入骨髓的社会的期待,是如《圣经》耶利米书所写“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的真相。

虚荣带来的堕落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在性开放的借口之下日趋堕落,但为什么她们会如此?最多的解释是虚荣,正如新闻中所提到的赴台卖淫的女大学生,她们卖淫的原因就是爱慕虚荣与崇尚名牌。

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可也是一个不负责任和太简单的解释。追求荣耀、得到肯定是人类的天性,是上帝放在人内心中的本能,只是在一个罪恶的社会中,荣耀的源头与判断标准被扭曲了。

“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女大学生们相信,一身名牌、妆容精致、出入高级场所便是荣耀。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台魔鬼控制下的庞大机器,一边在向她们不停灌输这样的价值观,一边伺机利用人性的弱点,将她们拉入泥潭,满足肮脏的淫念;事成之后,再迅速换上一副道貌岸然的嘴脸,大声指责尽情批判;最后再经过媒体的加工与传播,失足女学生又一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与某些人性幻想的素材,由此榨干她们身上一切“价值”。

将校园卖淫、师生性交易、女学生被包养等丑闻无限夸大,除了满足社会的窥私欲之外,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对女大学生的成长与身心健康均无多大益处。表面上声称揭露真实的媒体,到头来却掩盖了问题的症结,堵塞着让人灵魂得救的通道。

发布时间: 

Monday, 2014, September 15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Friday, 2014, September 12

录入日期: 

Sunday, 2014, September 14

录入者: 

jialilou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