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情、婚前同居,很难诞生真爱!
在这个后现代社会,未婚男女婚前同居已经不再被视为稀奇,如果拒绝婚前性行为,反而被视为OUT。然而,性爱如果不在婚姻的盟约里,那么带来的结果却是令人唏嘘和悲叹的——目今越来越多的未婚妈妈就是一个例子。
一部电影,一个时代
2007年有一部加拿大影片《朱诺》(Juno),讲的是这样的故事:16岁的少女朱诺,第一次偷尝禁果后,意外怀孕。在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下,她生下了孩子,并将孩子交给一位一直渴望做母亲的人抚养。之后,少女的生活继续着,单车,吉他,阳光和男朋友,像从未发生过任何事一样。
这部片子以倔强少女的完满结局告诉人,女性在对待身体内蠢蠢欲动的性欲望,以及性的尴尬结果时,可以多么的坚强洒脱。怀孕的少女,开明的父母,期待孩子却不育、婚姻破裂的年轻夫妇等等,每一个人似乎都因坚持,而最终开创了一个“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
且不说这样的结局有多少现实性,从效果看,这电影是从侧面迎合了当今世代对未婚先孕和性自由的宽容,甚至吹捧。
在现今社会,性自由简直是我们最华丽、最潇洒的“自由”。同居司空见惯,婚外性、一夜情也不少,还有其他更为“惊世骇俗”的性事件,使人的抗羞耻能力不断创出新高。
女性意识的解放和危机
当西方社会从精神一元化中走出来,颠覆了基督教思想的传统主导地位之后,开始有些东张西望地向后现代迈进。在后现代这锅杂拌粥里,虽说甜的、辣的样样俱全,但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无疑还是讨人欢心的主料。社会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高于一切。在个人私生活的领域,公共道德需要小心翼翼地回避。
而作为私生活中最私密的那一部分,性,自然是最快逃避了道德论断的“世外桃源”。在这世外桃源里,萨特和波夫娃,这两位20世纪思想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在存在主义的路上稍作停留,用他们的亢奋的肉体活动,向人间宣告他们惊世骇俗的享受。两位大师永远新鲜的胃口,引领着20世纪的性和爱,进行了“伟大”的分离。
波夫娃点燃的第一簇现代女权主义的烟火,唤醒了几千年来作为“第二性”的女人的自我意识和人生实现感。女人们厌倦了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的传统角色,渴望着头脑和身体的双重自由。作为多年压抑和践踏的反抗,女性希望自己像毛毛虫蜕变一样,甩脱性事上的被动带给她们的卑微感和支配感,以为这样就可以变成美丽斑斓、自由飞翔的蝴蝶。
因此,现代女性向世界宣告:我有自由主宰我的身体,我和男性有同等的享受性的权利。她们认为,两性平等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她们也可以像男人一样随意享受性的快乐,而不必负担那千百年来无法逃离的责任和束缚。
可不是吗,发达的现代医学,使得性可以独立在生育之外。而过去几千年里,女人的存在价值和生育息息相关。有多少女性的一生,在爱、性和生育之间无望地游走,比如德伯家的苔丝,比如安娜•卡列尼娜。
现在的女性,只要懂得使用安全套,似乎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后果。即使一不小心有了孩子,还可以送给别人养育,就像朱诺。但问题是,生活真的能够如影片《朱诺》一样简单?所有的事故只要进行技术性处理,就可以“事如春梦了无痕”吗?
性能做出爱来吗?
对于今天许多女性而言,性可能是爱情的礼物,这个礼物娱人悦己:或是可以讨对方欢心,或者是顺从了自己的荷尔蒙——人为什么要和自己的欲望对抗呢?何不好好享受一下“芙蓉帐暖度春宵”呢?
无论是哪种原因,性都似乎在亲密关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妨看看好莱坞电影,或者朦胧,或者激烈的做爱镜头。若没有这些镜头,观众的观赏兴趣要大打折扣了。甚至还有人说:“爱是做出来的!”极端的例子就是电影《色戒》里的王佳芝,在李安的安排下,成就了一个由性的惨烈到爱得惨烈,甚至理想、人生瓦解殆尽的悲剧人物。
按理说,性的随意和自由,理应创造出更多的爱。但奇怪的是,现今社会反倒稀缺爱情,人缺乏爱的能力。而越是没有爱,人越急于“做”出一些爱;越是没有爱,人越是忍不住提前享受一下爱的部分愉悦。而“做”出来的“爱”又迷惑了人,似乎在那短暂的过程中,寂寞者已接近天堂。于是“聪明人”肉体上了床,就把沉重、复杂的心灵渴望丢在床下——却也就此和那因沉重而深厚、因等待而珍贵的爱情,擦肩而过了。
我想,所谓性能做出爱来,大概是因为肉体的温暖具有暂时的迷幻效果,以至于人忘却了双方精神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可是,这些冲突并不会在性的高温熔炉里消失殆尽,只是暂时潜伏在床下。在时钟滴答着走过一个又一个晨昏之后,它们终会像魔鬼一样伺机而动,将床上那两个不知何为真爱的人一网打尽。
所以,如果性真的能做出爱来,我相信那也是易碎的赝品。
性需要在婚姻中
爱情这真品的代价之高,分量之沉重,对于享乐主义时代缺乏耐心和专注的人而言,是不可承担之重。
麦道卫在《真爱需要等待》(Why True Love Waits )这本书里,采访了许多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女人,她们无一例外地对当年过早的性行为感到后悔。她们当初或是出于好奇,或是为了讨好男友,都义无反顾地尝了禁果,还颇为自己的敢作敢为而自豪。而经过人生历练之后,回过头再看来时路,她们才明白,自己所要的和应该恐惧的是什么。
人对性有过多的期盼,性的快乐被过度地崇尚,这就是性的神话和迷思。有人说:现代社会有三粒毒药:消费主义、性自由和成功学。其中,性自由以人性为噱头,告诉人追逐性快乐是多么的举足轻重。当今流行一句话“只要我愿意,有什么不可以?”,甚而有人说“只要我愿意,现在就可以”。
如今,更有人将性看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成人娱乐,是最流行的娱乐方式。还有人搬出教育大师孔子的话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食色,性也”。不过,就连饮食也有饮食的规矩,一日三餐,荤素搭配。滥食过度,不仅伤脾胃,也伤身体。而性更非吃饭那样简单,岂可轻易地消费?
几年前的艳照门事件,虽然从法律上讲,陈冠希和其他女星们,是隐私被窥的受害者,但是他们为什么还要向公众道歉呢?既然个人在卧室里的行为完全不与他人相干,未婚男女跟谁上床纯属自由,自拍自乐的爱好,旁人也无可非议,为什么大众舆论还会哗然呢?是因为大众对明星还有“清纯”的期望吗?还是说,人们心底仍然隐藏着一丝不堕落的希望?
我们从《圣经》的教导,可以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原则:人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婚姻之内的性受到祝福,婚姻以外的性是罪。
讨厌约束的人不会对此高唱赞歌,但是,恰恰是人性的短视,需要规约和导向。性道德并不是道貌岸然的禁锢,其存在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幸福。性可享受,但性本身是不能自给自足的,它只有在一定的框架中,才能达到圆满,这框架就是誓约和委身。
性,没有誓约和委身,这不是爱。真正的爱,是“无论顺境或是逆境,富有或是贫穷,健康或是疾病,不离不弃,至死不渝”,它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样的爱,才会是真的“永不止息”。
这个世界上,真正使人心满足的是爱,人性最深的诉求也是爱。若没有真正的爱,性便成为一个掉了底的盒子,那渴望把自己最宝贝的欢乐寄存在盒子里面的人,最终会失望地发现所托非物。
原文标题:《性自由的哀思》,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