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李医生,谢谢你的留言板......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夺走了李文亮医生的生命,却让十多亿的中国人认识并记住了他。李文亮医生2月7日离世,但人们从不曾感觉他离开。他的微博,吸引了一百多万的粉丝,更诞生了几十万的留言。
01
微博下令人泪目的留言
在李医生最后一条微博的下方,已累积近62万条留言,每天仍有无数人留言分享。
人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感,毫无保留地倾述给他。
有人说,希望李文亮医生的微博成为中国的网络哭墙,承载千万人的喜怒哀乐和盼望。
有人把自己的失败和难处告诉李医生,希望能让自己熬过人生的寒冬。
有人给李医生报春,送上樱花和李医生爱的美食。
也有人借此缅怀逝去的亲人,希望李医生带去问候。
……
所有这些留言都阐述着人生百态,令人泪目。在这些微博下面,没有人会嘲笑你的失败和不堪,没有人会逼你做出决定和选择。这里成了人们喘息的净土。
李医生,真的活进了人们的心中。
02
无声的“树洞”与呐喊
李医生微博的留言板,俨然已经成了一个树洞,一面哭墙。
由最初公共的悲愤、缅怀与同情,渐渐地演变为个人的、私密的倾诉。而到最后,这一个个的倾诉,已与当事人渐渐变得毫无关联:有谈个人股票的,有失恋后诉苦的,有为工作烦恼的,有为宝宝感恩的……
对于活着的人,没有一个人是容易的。疫情虽然有所好转,但那些生命中会经历的坎坷、喜怒哀乐,需要每个人去直面和承担。李医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出口,一个倾诉的出口,一个无声却带着温柔盼望的出口。
在这里,人们尽情宣泄着各种属于自己的情感,有痛惜疫情给人带来的失去,有诉苦生活给人带来的重压,也有祈愿未来会变得更好……这些留言,如滚动条一般,每一秒都在发生变化。这些故事,就像剪辑的电影镜头,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轮番上演……
这些留言,让我们看到人生多艰。也许,被封闭的口,真的需要一次宣泄;被压抑的心,真的需要一次释放。
在这里,无论是怎样的情感,都被接纳,都会产生共情,这是一场集体的心里治愈。李医生虽然离开了,但又没真正离开。他无声地存在着,治愈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隐疾。
奇妙的是,各种职业、年龄、身份的人都在这里扎堆,抱团取暖,不是因为这里有所谓的“正能量”和好消息,恰恰是因为在这里人们可以卸下伪装、卸下“假装积极”、卸下“被迫感恩”,共同释放最真实的人性。
留言下,人们恢复了人性本真的东西:倾诉和同感。
被捂住的嘴,恰恰成了最好的代言。被掩埋的耳,恰恰提供了最好的聆听。
有的人死了,他依然活着。那些活着的人,为了感受活的气息,依然在呼吸,依然在表达着各种人之为人的诉求。这些诉求,不见得有多么伟大,但它们是共同的,是压抑不住的,是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会无声地呐喊的……
它们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03
在永恒中度日
李医生是广大一线抗疫医护中的一员,跟很多无名英雄是一样的;他也与我们一样,是会为家人和朋友担心的一个普通人。他的离开,让我们再次直面死亡。
“日光之下没有新事”(参《传道书》1:9),“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参《传道书》1:4),作为在这个世上寄居的客旅,每个生命都会走向既定的结局。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之所以有很多先行离去的人被缅怀、哀悼、纪念,是因为他们给世间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感动并吸引着相通的心灵。
李医生就是这样的例子,他已经离开我们一个多月了,但人们久久不愿离开,他的微博成了许多“悄悄话”的留言板。
有人说:是因为我们对于爱的憧憬是人性的一种本能。而微博的公开、匿名,给人性提供了宣泄的土壤。也或许,这是源于人们对良善、公义能永恒长存的渴望。
对于千千万万个普罗大众来说,其实每个人都被赋予对美好事物和人生价值的期许。正如《传道书》所说:“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
因着认识神,永恒的渴望对我们来说不只是期许,而是真实地存在。永恒能够融入每一个今天,每一个当下,改变着我们生命的轨迹……
愿这一切美好在永恒中被纪念,也让我们在永恒中相遇。
- End -
版权声明
佳音小编整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今日佳音编辑整理 | 转载需联系授权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