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农二代北漂讲述:我为什么仍选择留在北京?

 

导语

北京,如今已成为许多人心中的痛。在这里,他们有着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也有着无奈的竞争和生存压力。有人说,如果你爱自己,就去北京吧,如果你想断送自己,就去北京吧。日益高涨的房价、呼吸着无法逃避的雾霾。

生存之累,也许是每个时代人类都无法逃避的难题。但是从上帝而来的盼望,仍然可以给予我们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和方向……

 

1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农村。若干世纪前,这里曾是周王朝关外的一片荒漠,祖辈过着并不起眼的生活。父母都是庄稼人,经常受到村里人的排挤——因为我家里穷。我在家排行老大,还有弟弟妹妹。从很小,我就分担了力所能及的一些农活。 


上中学后,唯一能想到的自我拯救的方法,就是考学。 


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不要说教育投资,能接受完六年制义务教育都算是莫大的幸运了,很多和我一般大的同学,上到初中就辍学务农,后来进城打工,加入一个时代蔚为壮观的“打工潮”。 


相形之下,我是幸运的。至少,在学习方面,家人虽然没有给我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但就好像许多亲戚对我的评价:我是块学习的料。 


中学时,我每年都得“三好学生”,还担任过学生会主席。这在其他很多县城里的同学看来,是件令他们感到羞愧的事。因为他们好像从来没有看到我如何努力地学习,也没有看到我参加任何的补习班。当然,我有自己一套学习的方法,死记硬背那一套不适合我。 


高二时,我认识了Y,一个和我同龄的女生。 


很多年后,她成了我的妻子;很多年后,她成了我刚出生的Baby的妈妈。 

 

2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追述我和她的故事。中学时,我们都懵懂,不懂得爱情。但现在我明白了,爱情的感觉很微妙。爱情降临的时候,不需要任何理性的分析、周密的考虑,它是顺理成章的事。如果按外在条件,我们两家绝对算不上门当户对——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她父母都在县城中学教书,书香门第。 


我们最初的关系,是友谊。她能够以一种开朗、豁达、友爱的方式,打开我潜意识中的自卑心理,让我体会到,这世界还是有爱和尊重。每到假期,她会来我家,和家人天南地北地侃,没有丝毫生疏。也许,正是这一点,打动了我。 


在中国教育环境中,早恋是绝对不允许的,更何况在封建守旧的中国农村。那时,我们顶多是“异性相吸”,绝对没有上升到爱情的层面。为了不影响即将而至的高考,我们尽量保持着必要的距离。但彼此深知,这人生中关键的一役,我们都在为对方祝福。 

 

3

 

高考对我来讲,虽然是“鲤鱼跳龙门”的第一跳,但也许是性格使然,我没有体验过紧张备战、彻夜失眠的高考噩梦,依旧简单地学习。 


结束。我填了志愿。第一志愿是我梦寐以求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绩出来后,我距离北航的录取分数线,差了三分! 


这三分,让我再次体会到贫穷意味着什么。当时,有关部门说,只要花三千元,就能买这三分,就能圆我的北航梦。然而,三千元对于我家来说,需要两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父母为此一筹莫展。 


家在西安的姑妈告诉我:“去北航人才济济,你不一定会有一席之地,还不如选择二本类院校。宁做蛇头,不做龙尾。” 


她的话提醒了我,也给了我信心。姑妈是基督徒,她说,我考试那几天,她梦见一架飞机从空中掉了下来。 


这么想,我也就好过一些。 


Y,顺利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她和姑妈意见一致,她告诉我,无论我做什么选择,她永远支持我。


于是,我郑重在志愿表填上“山西太原科技大学”(曾为山西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4

 

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快结束。四年中,收获过感动,有过挫败,有着和唯一的中学异性同学——Y的频繁联系。虽然她在北京,我在太原。 


进入大学,我发现身边所有同学,几乎清一色比我家境优越。他们可以游戏人生,去KTV、去酒吧、频繁地换男女朋友。可是我呢,没资本,也没这方面的嗜好。 


我尽量迫使自己要跳出象牙塔。那时,我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很失望,感觉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完全脱节,一旦毕业,立即无所适从。于是,我积极参与很多社会实践,为毕业后顺利求职打好基础。每年寒暑假,姑妈会帮我联系她们本单位的一些孩子的家长,去做家教,这样既能有一些收入,同时增强了社会阅历。 


现在回想起来,很感恩。Y对我的支持,姑妈对我的爱,父母对我的付出……逐步消散了我心灵中的愤懑和不安,不至于酿造类似马加爵的悲剧。 


大四的最后一学期,广东的一家大型制造型企业来学校招聘。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我脱颖而出。他们只录用了两位英文过了六级的毕业生,我是其中之一。 


所有人得知后,感到非常欣慰。对于父母来讲,终于可以缓解一下经济压力;对于Y,虽然我毕业后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她仍然支持我;而姑妈呢,终于不负所望,看到我毕业后有一份工作,安心了不少。 


就这样,带着大家对我的期许,我来到了广东东莞。在这里,一干就是三年。 


这是一家大型国企,是汽车制造类企业,和我的专业吻合。 


正如同许多职场新人的普遍经历:刚工作时充满惊喜和期待,尤其是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用自己赚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那种人生的价值感、成就感,非常令人陶醉。 


工作一年后,起初的惊奇渐渐消失了。首先,越多越多新同事加入,他们几乎都是名校毕业,研究生比比皆是,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我觉得心有余力不足;其次,我发现自己不太适应国企的工作环境。在国企,讲凭的是关系,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一个再有能力的人却没有“后台”,在国企里注定没有出头之日,而对于我这个从农村出来的“一穷二白”的人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国企各种福利虽然优厚,工作稳定,但时间长了,会失去斗志,发展空间也相对缩小了。 


那时,我和Y已确立了恋爱关系。考虑到异地恋不太现实,家里人坚决反对。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鸿沟,我越来越明确,她就是那个会伴我一生的贤内助。 


Y本科毕业后,已经开始了漫长的北漂生活。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金融公司。和我一样,Y刚刚进入职场,产生过瞬间的激动、长久的失落,她谈到在北京,高学历的人比比皆是,但为什么许多人宁愿背负着巨大的生存压力选择北漂呢?因为这座城市能给每一个人提供公平的发展空间。这是一座充斥着白日梦、青春梦、事业梦的梦工厂。 


对于只有本科学历的我们,置身在两个不同的城市,在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前提下,闯出一片天无异于痴人说梦。我们对此感同身受,依旧可以互相打气,我们安慰自己:年轻就是资本。向前走吧,就有惊喜。 


她工作两年后,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研究生。我呢,最终选择辞职,离开东莞,将工作三年以来的所有积蓄,约二十万全部拿出,来北京读清华大学的MBA。 


这样,我们的爱情有了实际的进展,我感到人生将会开启新的一页。 

 

5

 

两年的清华进修很快结束。毕业后,我第一份工作是在印度的塔塔集团,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型的跨国企业,总部设在印度;Y毕业后在一个新的中外合资的金融公司上班。工作一年后,我们春节时在老家匆匆结婚。没有新房,没有钻戒,没有奢华的排场,我们是地道的“闪婚”和“裸婚”一族。两年下来,虽然我们在不同的企业已略有绩效,仍然渴望谋求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我和她先后辞职,她去了清华同方,我在一间小型的制造型企业任部门经理。 


那两年,我们租了一个民用住房的一个小单间,和房东一家三口合住,房租一月1500;2011年末,妻子怀孕,我不得不考虑更长远的生存问题,为了妻在孕期方便上班,我们新租了离她公司最近的两居室,月租4000。 


2012年对我们来说,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无疑会带给我们喜悦,但更多的现实问题逐渐浮现出来:房子的压力,高昂的赞助费,一个异乡人在北京体验到的那种心灵的空落感,那种“没有家”的纠结,让我一度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有可能会成为一生的败笔。我不知道选择来北京镀金、然后开始北漂是否错误,几乎所有人一致认为:如果当初Y为了我去东莞,同样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而我在国企上班,现在至少已经有车有房,生活相当安定。 


人生没有后悔药。实际上,每个人对未来都没有掌控权,过去的一页已经翻过,我们拥有的只有当下。未来就在当下!我还记得基督徒姑妈以前一直告诉我的话,“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惟有耶和华指引他”,虽然我还没有进入这信仰,但我也逐渐了解,有信仰的人生,终究是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至少,面对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现实,仍然可以选择心怀盼望。 


讲述完自己的故事,妻已产下一枚女婴。看着婴儿童稚的面孔,在冲着这个世界哭泣,偶尔向她最亲的人笑,我的初为人父的那种责任感油然而生。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我看到自己最心爱的宝贝躺卧在妈妈的身旁,顿时发现生命的美妙,尽管在无数次的奔波中,我已无暇考虑生命的意义,而生命本质的奥秘,是一切生存的困境都无法阻隔的传奇。

我做好了准备,为了给妻女更好的生活,也许我近几年都会一直处在因为职业变动而产生的某种焦虑中。即便有一天,我在北京已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但我想,只要有爱,我和Y,还有我们的宝宝,会依然携手,用心经营我们的小家。毕竟,这么多年过来了,我开始变得乐观,也凡事淡定了。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uesday, 2017, January 3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Saturday, 2012, March 17

录入日期: 

Friday, 2016, December 30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