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叛教者》推出精品广播剧,作家揭秘创作背后的故事

 

作者:施玮

作家施玮所著的小说《叛教者》,讲述了中国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一群基督徒的信仰经历。作者用非常写实的手法,描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的信仰者所面对的挑战。你会看到,无情的现实将生命撕裂,暴露出真实的人性。

 

以下这篇内容,是作家分享她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今日佳音获授权,对该访谈重新进行了编辑整理,与读者分享。

 

还有个好消息是,根据小说录制的精品广播剧《叛教者》近期也已面世,该有声节目由胡正军朗读,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三方合作,耗时一年半,精心打造。与纸质阅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文末“购买链接”了解详情。

 

 

01 

创作的主旨、初衷和目的

 

《叛教者》这本书的主旨,是揭示出人是各样的不可把握——对环境不可把握,对自己不可把握,甚至对于自己所信的,我们也很难持守,但上帝却是永恒不变的,并且祂的爱也是永恒不变的。

 

这本书我就是想写一群有信仰的人,在这种变幻的历史之中,经历各样的苦难,各样的不能把握,他们和那些没有信仰的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因为在中国历史中,特别是近当代历史中,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事件。其实所有的动荡,都呈现出人心中的真实、隐恶和软弱。

 

这时,我们似乎看上帝好像没有做什么,只是默默地旁观我们受苦。当我借着这本书,梳理那个时代的人物和故事,梳理他们在历史中命运的转折变化以及他们最终的结果,我们看到上帝的手,也看到祂的保守和关爱。

 

在中国历史中,特别是这本书主要描写的三四十年代一直到七十年代,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文学也好,通过历史记录也好,我们看到各个人群在现当代历史中的命运。但是,基督徒这群有信仰的人,在这个历史阶段的生命状态是怎样的?他们所经历所遭受的,其实大家都不知道。

 

换言之,有这么一大群人生活在我们中间,却被历史掩盖了,后人记录的历史中没有这群人!以至于我们以为,中国近当代史里面好像是没有信仰群体的。

 

 

但事实上,这样一个族群,他们同样经历了现当代史的整个波澜壮阔的起伏跌宕。我想把他们的生命重新呈现出来。

 

那么,对于非基督徒来说,他们也需要知道这个社会中基督徒的人生是怎样的?或者说,在中华民族经受各样苦难的时候,这群人和其他人一样承受了各样的苦难;而且,在承受苦难的同时,他们承受的撕裂和压力更大。然而,他们对待苦难的态度,以及他们里面那个信仰被重新建立、甚至压碎重塑的过程,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外一点关于我写这本书的初衷是,我是1999年信主的,复活节受洗,1999年底去参加达拉斯的跨年祷告会。在全场祷告的时候,赵天恩牧师突然喊我的名字说:“施玮你来为中国祷告!”那是我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在这么大的聚会上带祷告。当时上帝让我看见街上走的那些人、还有公共汽车上那些人的脸……那些脸和灵魂的真实状态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那次聚会结束时,当时已经是2000年了,赵天恩牧师在台上忽然又说:“施玮,你来为中国教会写史诗。”我当时的理解,史诗就是写一首诗。后来我的确也写了一首组歌,但上帝渐渐就将这个显明了,祂是要我来写中国教会历史中发生的这些事情,要我来写这些用生命、用血来成为种子的信仰者,要我来写这些用生命撒种在那块土地上的殉道者——虽然我用的是“叛教者”这个名字,但每一个因着信仰被压碎,每一个因着信仰而舍己的人,无论是主动舍的还是被动舍的,其实都是殉道者。

 

另外,书名之所以没有用“殉道者”,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自己要殉道的,我们的天性都是“叛教”的,但神拣选我们,使我们成为殉道者。谁能主动来殉道呢?当我们以为自己主动的时候,其实仍然是被动的,我们不过是神手中的器皿。

 

赵天恩牧师归天家以后,他在台上呼召我的那双眼睛就好像总是在天上看着我。其实我跟赵牧师并没有太多私下的接触,但他那次的呼召就没有离开过我。我总觉得很对不起,因为后来我虽然写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事,但总觉得辜负了刚刚信主时他的呼召。

 

所以,我就决心来写《叛教者》,目前在写宋尚节,而且我打算一直写下去,以半虚构和非虚构的形式,将中国教会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特别是将那一个个基督的生命,呈现出来。这就是我写作的目的。我的目的不为了别的,甚至也不是为了辨别历史中一些事情细节的真伪,而是要我们的生命在基督生命里被成全的真实,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

 

 

02 

以史为镜、认识自己

 

但凡是一个人,他内心都会有“宗教情结”。因为人都是由上帝所造的。人不是动物,不是植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都有良心,而且这个良心来源于灵魂和生命。这个层面其实才是文学要表达的。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文学好像只是讲故事,其实如果文学只是表达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些奇闻异事,哪怕是很美的故事,这样的文学恐怕渐渐会被新闻所代替,或者被童话所代替。真正的文学,是将一群人灵魂深处的撕裂与挣扎、升华与重造展现给人。

 

因此,看这本书与其说是看一段历史,不如说是看我们自己,正所谓“以史为镜”,这段历史并不遥远,这些人所经历的可能就是我们父母辈所经历的。

 

那么,看他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今天我们常说“活在当下”,但我们活在当下的时候,其实我们只活在自己眼睛所见的事物中。我们以为活在当下非常真实,其实,我们甚至不了解当下;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历史这面镜子,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真实的生命、真实的灵魂是怎样的。

 

比如说今天,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我们常会觉得自己好像一切都挺好的,而这段历史,将人内心深处真实的罪性,以及人心中那个无可把控性,呈现给我们。

 

打个比方说,有一瓶水,水里面有很多渣滓,如果水和瓶子都处于静止状态,表面看来水挺清的;但一旦瓶子被摇晃,才看见很多渣滓浮上来。同理,当我们生命中没有经历大的苦难,没有经历摇晃的时候,我们有可能活在一种虚假的认识之中,而一旦我们被摇晃,就看见渣滓。

 

所以,我们借着看前人的历史,看别人在苦难中的生命,我们不等到自己的生命被摇晃,就先来认识自己。只有认识自己里面的罪性,才会更认识救恩的宝贵,也会更认识到我们自己是有限的,是无法自我拯救的。

 

 

03 

上帝保守的信仰

 

小说中的基督徒,弃绝信仰成为“叛教者”是有各种原因的。比如说,这个小说里面有一个弟兄,他当时就是看到一些由外部揭露出来的领袖的问题,也看到一些教会内部彼此互相揭发出来的问题,好像这教会不是那么美啊,这个信仰也不是那么完美……他这时其实仍然不想弃绝这位神,病中的他就跟神有个祷告:“今天晚上,你让我的这个指标降下来,那么,不管外面怎么变化,我都信你。”

 

我觉得这个祷告我非常能理解——就让我的指标降下来,哪怕之后指标再上去都可以,我要你显给我看!但是第二天他一量,他的指标不降反升,所以他就彻底崩溃。他不是不爱主,也不是说一定要被主医治,他是要神——你按我的方式向我显明一次!

 

这样的信仰在今天看来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如果回到圣经来看,主对我们的带领、主对我们祷告的应许就不是按照我们的意思。所以,第二天他发现指标不降反升,他就因此认定没有神。

 

之后,他妻子和女儿仍然信主,还为他祷告,他就非常恨她们。他经常责骂他们,还打他妻子。他还开始追求“进步”……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基督徒,所以他在政治上并没有前途,他又自暴自弃:打牌、抽烟、喝酒……到一定程度,他甚至非常厌恶自己。

 

一方面,他每次看到他的妻子女儿祷告的时候,他就有一个自我责备和连带产生的绝望感。这样熬到一九七几年的时候,大概已经二十年了,那时,他就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觉得活着毫无意义。他原来是青岛某银行的一个高管,曾经放弃自己所有的东西,将自己的财产、房子全部捐献给教会。他认为自己捐献那么多,所以上帝就应该对他更好一些。

 

这种信仰的心态,其实也反映了当下我们对信仰的理解和实践。我们忘记了,我们只是上帝的仆人和使女。

 

 

这种情况下,他到七几年时想结束生命。那时,他捐献了自己的房子,他住在上海父母家里,他就想从阳台跳下去。他一只腿跨过阳台栏杆的时候,听到敲门声。他问:“谁呀?”没有声音,他就下来了,去开门,门外没人。他就再要去自杀,又到阳台要跳下去时,又听到敲门声,他去开门,还是没有人。

 

所以,当他第三次听到敲门声,他说:“谁还敲门啊,我都要死了,不开门了!”这时,他听到耶稣说:“是我。”

 

就这两个字。他说:“我当时就知道是谁的声音!”

 

这是真实的一个见证,他们回忆的。

 

当我听到这个见证并写下来时,我非常感动。一个二十年不认主、背叛主的人,仍然能够认得他救主的声音,我觉得这个救恩是有一个确实的把握!我们若是神的羊,就听得见神的声音。所以,他当时听到“是我”,他就知道是主,然后他从阳台栏杆上下来,跪在客厅说:“主,是你?你不是早就走了吗?”主说:“我没有走,我一直在这里。”他就嚎啕痛哭。

 

当时他跪下来祷告说:“主啊,原来你没有走,你一直在这里!”就这样,他重新回到神的怀里,后来他成为一个传福音非常有能力的人。

 

我在思想并写作这个小人物的故事的时候,我想到,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事是我们有把握的呢?无论是有信仰的还是没有信仰的,我们常常都在一种没有把握之中;但是如果你有真正的信仰,你就知道你的信心和确据,并不在你手中,而是在神的保守之中,就如圣经所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参 提摩太后书1:12)

 

因此,在这个小人物身上我感受到一点——这样由上帝亲自保守的信仰,才是人真正的希望,否则靠我们自己努力修行的,靠我们自己来持守的信仰,其实都是没有把握的,因为我们人都是靠不住的。

 

基督信仰所讲的不是被动忍耐,而是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无论我们怎样得不可靠,上帝的可靠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相信,这种超越人自我把握、自我控制的一个超越性的恩典和怜悯,是今天的教会、基督徒和所有的人,最需要认识的。因为只有这种超越,可以使我们脱离我们眼见的,脱离我们对自己的那些绝望和困惑,能够转眼仰望耶稣,仰望祂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

 

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是完全的救恩,就是说,我们所有的罪都由祂担当。只要你对这个有信心,你跟祂的生命连结,你就得着。这种超越的信心是这个时代超越宗教、超越文化的一种盼望,这个盼望可以使我们脱离肉体和环境的限制与捆绑。

 

 

04

《叛教者》背后的故事

 

在《叛教者》之前,我大概写过三本长篇小说,之前比较多创作的是诗歌、散文等体裁。《叛教者》这本书,开始了我一个全新的写作。因为之前我写的小说,基本上都和自己的生活有关;而关于《叛教者》,起初并没有想过要写这本书。

 

我是1999年信主以后,深受两个人的影响——宋尚节和倪柝声弟兄。倪弟兄很多的属灵书籍帮助我对自己灵里面的很多细微之处有更多的分析,帮助我学习来炼净自己。我经历很多困难的时候,倪弟兄的诗歌,像《炼我愈精》《让我爱》等对我影响非常大,所以我看他的书也比较多。我所在的那个教会也是有小群背景的,所以我会对地方教会和小群教会比较感兴趣,也收集到比较多的资料。

 

那年,某福音机构请我去采访许梅骊——许梅骊就是《叛教者》中徐文英的原型,她跟我讲了很多。后来她也写了《难泯岁月》这本书。她是比较写实地记录她所经历的这些难以泯灭的岁月。另外,我也从张锡康弟兄那得到很多见证——张锡康写过一本《地方教会六十年》。

 

这些书给了我很多史料,我并没有打算要写,但他们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其实大家对这段经历和这群人最纠结的,就是书中主人公的原型究竟有没有犯这个罪?我却觉得,那不是最重要的!他有没有犯这个罪,是上帝和他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一群人,他们的生命向我彰显的,是一群有罪的、和我们有一样性情的人,所以我用小说这个形式的目的,就是写一群和我们一样,甚至是写我自己这样一个或许一定会“叛教”的,一定会犯罪的人,如何因着耶稣而站立,如何被耶稣挽回。

 

后来,上帝不断带人到我跟前,包括我书中写的这些人的原型,他们年老时给他们送终养老的年轻传道人,我得到很多信息。最后我觉得,大家争论的那个问题我并不关心。也有人问我:“为什么你要写成小说,不写成真名实姓的传记或是历史见证?”我说:“我的目的就不是纠结某个人、某些人、某件事。我的目的,是追问自己的内心。”

 

如果我们在这本书中寻找的,是别人有没有犯罪,那我不用写这本书!他或犯罪或不犯罪与我何干?我也希望我的读者在这本书中要寻求的是自己:我的信仰里面有哪些是虚谎的?我的生命中有哪些是不讨神喜悦的,是需要被上帝重新破碎、剔除、雕琢、制作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心中那源自上帝的呼召已经很明确了——要写这本书!甚至“叛教者”这个书名,也是祷告的时候神给的很清楚的。我起初并不想用这个书名,我觉得有些刺激,又不合我的心意,当然也会得罪人。但是一次又一次想改书名,一次又一次神不允许改。

 

后来有一次,我带一个基督徒艺术家、作家的退修会。那次上帝给我们一个主题,就是“去除恐惧”。你有什么最恐惧的事情?他们祷告,我为他们祷告。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好像没有什么恐惧的事情。每个人到神面前祷告,我这人比较天不怕地不怕,可等轮到我的时候,我跪下来,突然之间,我知道自己恐惧什么——我恐惧写这本书!

 

那时候,我已经牧会一段时间了。我在人面前已经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挺完美的传道人,已经有十来年没有写小说,因为一旦写长篇小说,你会跟着人物起伏而情绪敏感,很难保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仍然能够对弟兄姐妹、对同工客客气气。

 

所以我觉得,写这本书既有可能得罪教会和社会,还有可能使我重新回到一个作家的身份。一个真正的作家是很难隐藏的,因为他里面必须要很敏感,而且真实,去除伪装。

 

今天基督教的很多文学,甚至我们的见证,其实伪装度是很高的……所以,当我要真正来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记得那天晚上大家也为我祷告,我觉得我面前就像一个深潭,一旦跳下去,不知道会是怎样!当时有一个姊妹就指出说:“你不就是怕被打碎了你这个完美的外表吗?好像挺属灵的一个传道人的外表。你不就是怕打碎你自己吗?”

 

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我要写的这些人,其实他们也是不愿意打碎自己的,但最后被神打得更碎。我不敢写这群人,也是因为我不敢被破碎。可是,我若不敢被破碎,上帝的光如何照出来?所以我后来就跟这些同伴说,如果我写了,教会把我开除了怎么办?他们就说没事,教会开除你,我们认你做弟兄姐妹。他们中间有几个还是我非常尊敬的牧者。我想,有他们认可就够了!然后就抱着这样的心开始了写作。

 

 

《叛教者》广播剧购买连接:

https://global-reachout.org/en/shop

或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购买链接

 

 

— 完 

 

作者简介:

施玮,金陵女子,诗人、作家,也从事编辑、绘画。“灵性文学”倡导者,致力于灵性文学艺术,跨越文学、艺术、音乐、影视等领域,出版的主要作品包括诗歌总集《歌中雅歌》,长篇小说《叛教者》、《柔情无限》、《放逐伊甸》、《红墙白玉兰》,《基督颂》交响诗等。时而专研诗文小说世界,时而自在挥洒油墨水彩,这位全方位的艺术人以细腻的文字语言,深刻真挚的主题内容,与你一起探讨人生。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Friday, 2019, November 22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作者: 

原创日期: 

Friday, 2019, November 22

录入日期: 

Wednesday, 2019, November 20

录入者: 

TonyJackson15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