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少年弑母、弑父频发,这个世界需要怎样的父亲?
3月18日发生在中国江苏盐城的一起弑母案,凶手竟然是杨某之子、现年13岁的邵某。事件起因是,3月16日晚,邵某因不服杨某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导致杨某身亡。
家庭悲剧,层出不穷
是怎样的愤怒使13岁的少年可以向自己的母亲伸出毒手,是什么样的深仇让一个年仅13岁的男孩有着杀人的冲动而豪不留情?
作家刘娜说:母子关系紧张到一定程度,孩子是会想杀死母亲的。哪怕,他很爱她,也深知她爱着他。孩子的反叛有如暴风猛兽让人不寒而栗。
这几年,媒体频频报导的弑母案、弑父案,让人在心痛之余,也让人不禁问“为什么?”
例如——
2018年12月31日,湖南衡南县三塘镇13岁少年罗某,用锤子先后将其母亲谭某某、父亲罗某某锤伤,之后逃逸现场。经抢救,伤者谭某某、罗某某因伤势过重死亡。
2018年12月2日晚间,湖南省沅江泗湖山镇一名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生吴某康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持刀将母亲砍了20余刀,致其母亲当场死亡。
2017年12月5日晚,43岁的文星镇居民陈某某在家中被13岁的儿子袁某某持刀杀害。
父亲的缺失
从新闻细节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家庭普遍有这几个关键字:人到中年、焦灼疲惫忙于生计的妈妈;贪玩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日夜忙碌、常常缺席的父亲。
这些事件背后,值得反思的是,每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都与父亲的缺失有关。当一个人的品格出现问题时,我们都会指责他没有家教,如“子不教,父之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父亲的缺席会给整个家庭带来严重的伤害。
罗伯特·路易斯在他的书《培养现代骑士》中提出令人不安的观点,他指出多数的社会动荡是由男人引起的,美国的研究调查显示的数据中也支持这个观点:
63%的自杀者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80% 报复性强奸犯来自没有父亲的动荡家庭;
70%的州教管所中的青少年来自没有父亲的家庭;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男人是主要的问题,那么男人就需要成为问题的解决之道。
把握生命的节奏
上帝的设计是让我们以特定的方式成长的,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需要执行特定的角色的人来塑造我们。
例如,母亲在孩子4到5岁时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这个阶段孩子会深受母亲的品格的熏陶;而从6到8岁,孩子开始从母亲的怀抱转向父亲的肩膀,这个时期父亲的作用是认可孩子的能力,并教导孩子生活的技能。
到8岁结束,是孩子开始理解灵性对身体和灵魂的影响,这个时期应该明确告诉孩子有关性方面的事情。父亲能够承担这一责任十分重要。
到9到11岁,父亲就要帮助孩子确立自己的身份,例如如何择友,如何进入集体冒险阶段。在这个集体的阶段,青少年找到适合自己的圈子和位置是最重要的探索。
建立真正的父职
在圣经中,天父上帝是真正父亲的角色。从天父与耶稣的关系中,我们发现了父亲的四个不同的职责。
在新约中有两次“天开了”,都是天父对他儿子耶稣所说的话:
“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3:17)
“这是我的爱子”——这是天父对耶稣身份的确认,是父神赋予儿子的身份。
“我所喜悦的”——这是天父给予耶稣情感的安全感,这对于耶稣开始的传道事工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天父在耶稣登山变相时又加上了一句:“你们要听他”(参可9:7)。这是道德权威的传递。
耶稣在他以后的传道生涯中,他以自己是父神所差派,是从父领受的命令而行事来履行天父赋予的救赎的使命。父给予他这样权柄,我们看到父与子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分量。
从天父和耶稣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作为父亲,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
1、身份认同的重要
身份认同是当今孩子普遍面临的一大问题。耶稣教导我们要变成小孩子的样式,其中的原因就是在孩子身上有真实的自我,而不是随着社会文化的潮流开始身份分裂,陷入自我骄傲或自我孤僻中。首先第一个身份,就是我们都是上帝的儿女。
作为父亲,必须首先为他们树立榜样,我们是如何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来作决定的。父亲应该不断地调整孩子的行为,确保他们所持守的价值观是正确的。
2、给孩子提供安全感
父亲的爱可以使孩子没有惧怕。成长中的孩子,也许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在家,能够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玩耍。父亲是家庭中的温控器,是给予家庭最好的情感支持。
3、道德权威带来生命力
道德权威的目标是以善胜恶,并用至高原则赋予受益者能力。作为父亲,应该为孩子营造一个使命感的环境,让孩子知道,生命是关乎上帝,并且让他知道上帝对每个人的计划和呼召,使之能够让孩子服从上帝的权威,并在真理的约束下活出价值。
4、肯定孩子的潜力
肯定是比纠正更好的教育方式,留心孩子的好行为,给予他们鼓励坚持做对的事。肯定孩子的天赋以及性别取向,在适当时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路。对于孩子而言,父亲的认可更有价值。
结语
希望社会能够复原父亲的角色,每一位作父亲的都知道如何担负起家庭的责任,知道如何作父亲。父与子的关系能够成为牢固的纽带,传承生命的品质。我们希望杜绝少年弑母案件的重发,而这需要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每个家庭的觉醒和改善。
作者简介
92年的基督徒;现神学在读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版权归作者及“今日佳音”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来源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