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曾以为,父亲的含义是“家中的客人”

 

作者:孙基立

父亲这个词,在我五岁左右才逐渐明白它的含义。五岁之前,父母一直分居两地,这是当时许多中国家庭的状况。父亲一年中只有暑假才能回来,幸好他是教师,暑假很长,可以和我们母女度过一段几个月的时光。
 

在五岁之前,我一直以为父亲的意思就是家里的客人,会每年回来,给我和妈妈带回礼物,会陪我们每天傍晚一起散步。看到其他小孩子的父亲每天都在家里,我也挺羡慕,觉得有爸爸陪着学骑车,一起在河岸奔跑,一起玩游戏真是一件幸事。
 

但是因为妈妈和外婆给了我足够的爱,我也并不觉得生活有什么缺憾,不过父亲回来真是锦上添花。

 

 

01 

坚持陪我们散步的父亲

 

我那时印象中父亲是一个腼腆的人,他面对我这样一个三四岁的小孩,似乎有点不知所措。他已习惯与学生打交道,而且中国传统的老师总得在学生面前保持点师道尊严。

 

所以多年养成的习惯已成他性格的一部分,他很难像别的小孩的爸爸那样在一群孩子中疯跑疯玩,充当孩子王。

 

他喜欢的是带我去野外散步。路上,他会不停地叫我看:你看,那里有一只奇怪的鸟;你看,青蛙在草后面看我们;哎呀,那里的一片是不是你想找的煲凉茶的草药“独脚金”?

 

最印象深刻的一次是他突然停下来,叫我看前面的一个小土洞,居然有一条蛇的尾巴在洞口摇摆!吓了我一大跳。

 

现在想起来,我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爱和好奇心,可能就是在那一次次和父亲的散步时悄然萌芽的。

 

 

我记得他曾经在夜幕降临时,指给我看深蓝天幕上渐渐出现的群星,并告诉我这些星星很多比我们生活的地球大几十万倍。

 

我们居住的地球,如果从别的星球上看,也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星,同时又指着地上的尘土说,这些几乎眼睛看不到的灰尘,里面包含的微粒(原子,分子),是不计其数的……

 

父亲说:其实世界上,最大的宇宙和最小的微观世界都是人无法想象的神秘世界,只有上帝才了解这些奥秘。他自己教授的学科是船舶机械制造工程。这让他常常对宇宙这些奇妙的设计赞叹不已。
 

现在想起来,虽然父亲没有常常提到上帝,但是他用一种含蓄的方法,向我指出宇宙的神秘莫测和它的创造者的伟大。
 

后来妈妈终于在爸爸居住的城市联系到了工作,我们举家迁往武汉。我们到武汉和父亲团聚以后,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斯文腼腆,但是他依然每天晚上和我一同去散步。
 

我们父女之间也常聊天,他讲讲他的学生,我讲讲学校的同学,我特别印象深的是他讲到他第一次上讲台时的忐忑不安,深怕自己讲错了什么,被学生背后嘲笑。

 

这可让我对老师的看法大为改观,我一直以为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信心十足,从来不会紧张,原来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呀!

 

我们这些交谈这让我觉得我的世界是和大人世界平等的,也是可以彼此沟通理解的。

 

 

02 

有坚定信仰的父亲

 

我们有时也谈谈信仰。父亲从小信主,我的爷爷奶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他童年时代的许多玩伴也是教会的小朋友。爸爸的信仰始于童年的耳濡目染,他的信仰很安静,不喜张扬。
 

后来我发现我所认识的基督徒在灵修上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只看圣经,对世界其他事物和知识鲜有兴趣,另一种是既看圣经,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从广袤世界的角度去思考信仰的信息。父亲显然是属于后者。

 

他的兴趣极为广泛,小时候我记得他的书架上有长长的一排鲁迅的作品,我在空闲时间常借来看,全都看过好多遍,还有许多科普读物。

 

虽然那些书和信仰无关,但是我和父亲都很喜欢读,看书和谈谈书中的内容可能是我们父女之间最享受的交流了。
 

他对于我一切的兴趣爱好都支持但是不强求的态度,对于我未来的专业也是如此。一次他问我愿不愿意以后考工程专业,女承父业,而我天然对语言文学和外文更有兴趣,学起来也没那么吃力。

 

他听了以后也没有什么异议,还自言自语了一句,是呀,工程专业也是很辛苦的,你有别的兴趣也很好,只要努力就好了。

 

在那个时代,文科远远没有理工科那么受重视,找工作也不容易,他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比较鼓励我学相对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外文,这也很适合我的兴趣。

 

我后来读了法国语言文学专业,又修了语言教育,最后专攻语言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这很大归功于父亲开明,宽松和明智的引导。当然,他对我的决定也有反对和不理解的时候,也有彼此争论,但是只要我真的决定了,他依然会尊重我的选择。

 

 

在信仰方面,他也采取了同样的态度,教育上我们接受的都是无神论的教育。在青少年时代我对信仰也有过怀疑,我问他,为什么学校里讲的是上帝根本不存在?

 

父亲很坦白地说,这个问题的确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我们是基督徒,所以相信圣经说的是真理,但是许多人并不是基督徒,世界上也有许多无神论者。

 

这些问题长辈可以分享自己的信仰经验,但是信仰本身,却需要个人的思考和探索。他好像并不为我的怀疑而担心,只是笼统地说,你可以自己探索,即使有一段时间不能相信,也没关系,家人能做的,就是为你祈祷。
 

我后来决定要好好读读圣经,进而在大学毕业时选择了研究法国文学中对信仰有深刻思考的诺贝尔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çoisMauriac)的作品为毕业论文题目。

 

后来我去法国留学,也在攻读语言学的同时,攻读了四年神学,这些都是我的“思考和探索”(也是父亲母亲所鼓励的)。

 

我现在依然是基督徒。我很感激父亲在我的成长中给予了我自由探索的空间,并且家人一直用祈祷陪伴我的思考,上帝也回应了他们的祈祷。
 

现在父亲年纪大了,虽然我们天各一方,我们依然常常联系,他依然非常爱读书,关心各国的历史时政,常有心得,我们之间的交谈依然像以前那样平等宽松真诚,我现在也“女承父业”地当了教师,常常和他交流一下工作心得。

 

 

03 

用生活实践信仰的父亲

 

他退休以后,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续聘”,继续工作,他觉得应该享受一下退休生活,但是当外婆年迈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将她接回家中,和妈妈一起一直细心照料她十几年,直到她去世。
 

父亲的性格中有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知足常乐”“孝道”。虽然他从未要求我背诵这些传统古籍中的文字,但是他的生活就是这些文字的活教材。中国文化中所含有的谦逊,厚道,不争名利也是他一生为人处事的原则。

 

他的信仰浸润了中国文化中的含蓄内敛。这样的信仰方式也影响了我,让我对一些狂热缺乏思考的宗教潮流保持清醒和客观,这在我信仰的道路上避免了许多错误和曲折。
 

中国历史一向敬重父亲,但是我的家庭中,对父亲的尊敬并不来源于传统中国社会中父亲所拥有的经济权,话语权,父母向我言传身教地创造了另一种家庭关系:尊敬和爱并不由权力大小,财富的多少来决定。

 

 

在耶稣的家庭中,他的养父约瑟是一个谦和,善良的父亲,他甘心隐身于许多大事的背后,虽然圣经上对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对他充满敬意:他爱护相信他的爱人玛丽亚,他默默地保护自己的家庭,他养育耶稣成人,教他谋生的木匠活……

 

他总是默默地奉献,听从上帝的启示和召唤,并不在意自己的荣耀和位份。约瑟重新定义了父亲的形象。
 

父亲在神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称上帝为“天父”,他是我们天上的父亲。他的公义,善良,慈爱让我们在曲折的人生旅途中有一个稳定安全的依靠。

 

他为了我们的拯救,曾经降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用十字架上的牺牲换得我们“上帝儿女”的身份。天父完美地诠释“父爱”的舍己,牺牲,颠覆了人类世界中的“尊长”含义。
 

父亲节,在这个感恩父亲的节日,我回忆父亲所给予我的一切,深感自己作为儿女的幸福,而作为基督徒,我们能成为天父的儿女是何等幸事!

 

我们拥有了天父,也拥有了一个天上的家庭,他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爱无法用人间的爱来比拟。

 

— 完 

 

作者简介:

作者毕业于法国索邦大学, 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 现任教于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uesday, 2019, June 18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作者: 

原创日期: 

Tuesday, 2019, June 18

录入日期: 

Monday, 2019, June 17

录入者: 

TonyJackson15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