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重建巴黎圣母院:一场在信仰废墟上的技艺狂欢
作者:半夏
2019年4月15日,拥有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惨遭大火,导致屋顶和塔尖被烧毁。大火后四个月,巴黎圣母院再登热点。
因法国政府倡议而起,当地时间8月6日,名为“人民的圣母院”的非官方国际设计竞赛终于决出桂冠。
由超过30000人参与投票,中国的参赛组合Zeyu Cai和Sibei Li的设计,从来自全球56个国家共226组作品中脱颖而出,高票夺冠。
据设计者介绍,这组胜出的名为“巴黎的心跳”的设计作品,由三部分组成:未来感极强的水晶镜面屋顶,反射了城市每日变幻的景象;以磁悬浮科技漂浮在空中的塔尖,收藏着每半个世纪打开一次的回顾历史的时间胶囊,并且塔尖喻表了巴黎的心跳,可以有规律的上下跳动;而塔楼则是以原塔楼外形为灵感创作,被称作“城市的万花筒”,在室内时可以看到彩色玻璃折射的光线、城市的碎片镜像,以及倒影在其中的参观者自己的影子。
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来看,这每一部分都富含想象并充满思索。一个建筑在能够实施的情况下,融入了对城市规划、人文、科技和时间的思考,就已经是个不可多得的作品。加上惹眼的外表,非常震撼人心。
获奖作品Paris Heart Beat,鸟瞰图
(来源:designnotredame)
在网站(https://www.designnotredame.com/)
上可查看比赛的所有作品。
你既可看到前沿的技术,建造的胆量,还有无限大的脑洞。例如在圣母院顶上放一只的巨大凤凰,似乎喻意佛教的“涅槃重生”;有开游乐场、游泳池的;甚至有人直接在上面开了一条人工运河……而在圣母院的屋顶上加盖穆斯林清真寺屋顶的也不是没有。真是千奇百怪,玩得尽兴。
不过,包括头奖在内的的这些作品,考虑到社会舆论与可行性,都可能仅仅停于纸面。
01
重建的呼声——原版复刻 vs 重新创作
在圣母院大火发生以后两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新闻媒体上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认为法国应该负起修葺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使命。他相信,圣母院不但可以在5年之内被重建,并且还要建得“比原来的更美”(even more beautifully)。
法国总理菲利普也出来讲话,他说,他们期待见到“一个适应我们时代和技术的新的尖顶。”
在速度与创新的提议面前,全球各个设计团体和个人纷纷参与策划。而另一边,社会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声音。
在YouGov的一份调查中显示,54%的法国民众,更倾向于完全复原巴黎圣母院。仅仅有四分之一的人支持用现代建筑概念重新设计塔楼。
在八月初,也有超过1100位的法国建筑师和古迹专家共同签署了一份公开信,警告总统采取仓促和“匆忙”决定的危险性。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兼历史保护主席弗兰克·莫托(Frank Matero)对此建议,修复需要慢慢成形,而不要在设计上留下新建筑师的痕迹。 “我认为问题在于建筑师希望他们的干预是可见的。”他说,“他们认为创意行为非常明显。但最好的修复是看不见的。”
获奖作品Paris Heart Beat,室内万花筒效果
(来源:designnotredame)
02
重建的思考——失去了信仰的教堂
设计是来自于现有技术的想象,有时也是对于未知技术的探索。不过,它更是对于个人信仰、人生思索和生活体验的实际呈现。我在英国学习的项目是Interior Architecture & Design, 其中学科恰好是对旧建筑复新或新设计的研究和思考。我的毕业作品也恰好是对当地一座历史近1300年的古老教堂的重新设计和复兴。
当同学们着急于在新的技术、设计方法中寻找突破口,对这座教堂实施“面向未来”的改造的时候。我选择了回到过去。我在城市的资料库里面寻找那个教堂的故事,了解她的过往。作为基督徒,我也回到圣经,重新思考教堂与教会的关系,了解基督信仰里对教会存在的解释。
最终,我明白:真正的教会,不是建筑物,而是存在于人与神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基督的名下聚集的人的团体。我用这些历史的剪影,浓缩成这个教堂真实的影像。不动用任何建筑科技手段,甚至不动教堂实质的一砖一瓦,而在参观者的脑海中,兴建了一座不可见,却又真实存在的教堂。
笔者当年在建筑学院的作品之一
这些曾经的思考,都让我对这次的重建设计活动,多了几分敏感和思索。确实,许多参赛作品都令人惊艳。然而我在这些设计中,却几乎找不到教堂建造的目的:上帝。
教堂就是一个基督徒聚会的地方,历代的圣徒在这里听道、受洗、团契、布道。她是人们在人间寻索上帝的地方,是圣徒们来到上帝面前献上对荣耀真神敬拜的圣所。在许多人眼中,教堂也如古老旧约中“帐幕”的意义,代表着上帝在人间,祂住在祂的子民中,是上帝与人神圣的同在。
如果说中世纪的时候,建筑师们还是怀着敬畏与事奉的心来构思和建造这圣母院的一砖一瓦,用建筑的质量和高度,来表达对上帝亲近的追求。(可以参阅作者相关文章:链接)那么在这800年后的重修中,我只看到了这庞大的反射着“城市、社会,与自我”的巨大镜子。这是世界的景象,如万花筒般五光十色,光怪陆离,自我陶醉,却恰恰缺失了上帝的位置。
800年前中世纪的建筑技术难题——制造超高的尖顶和空间,在今天的建造技术上已不是问题。脱离被高度和结构的控制,仅仅复原尖顶已经不能展现现代人自我表现的雄心。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能力:800年前,是对结构的高度和稳固度的追求;如今,是看似没有根基的“悬浮”,“打破并超越”自然力量的“科技的能力”。
这就是历史,这也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然有的“人的能力”与“神的能力”的张力的挣扎。
03
没有神的教堂 vs 神同在的教会
幸而,神的同在和救恩,并不在这一栋栋建筑物中,也不在任何受造物之内。教堂与教会的定义,在英文中都是church,但真正的内涵却完全不同。在圣经中,教会是人组成的,以基督为头的、各为肢体的联合,如同一个整全的身体。她不受限于任何的建筑和实体,而贯穿在全世界所有基督徒的生活、言语、行为和日复一日里,在圣徒们的彼此相爱中显明。(参以弗所书5:22-30)
耶稣基督是神独生的儿子,为世人的罪来到世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让他这个无罪的人担当我们的罪,好让我们得以因他的宝血的清洗,穿上义的白袍,在全然公义的上帝面前被看为义,而让我们能回到上帝的面前。
当我们相信主耶稣基督的救恩,信靠祂为人生的救主,并把自己献上成为活祭,在基督的信仰中与信徒相互扶持,合而为一,我们就拥有了火不能烧毁,灾难不能灭绝,并在世界末了之后依然存到永恒的教会。这教会盼望着上帝的荣耀,在永恒里享受神预备的冠冕和宴席。
获奖作品Paris Heart Beat
(来源:designnotredame)
04
末语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乐于欣赏建筑界的新技术和新思潮。然而,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也在此见证了信仰的失落:这是一曲没有神的,只属于人类力量与技术的自我狂欢,正如1998年上演的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开场曲《大教堂时代》所唱的:
一砖一石,日复一日
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
人类眼看亲手造的塔越升越高
诗人和吟游歌手唱着爱曲情歌
许诺要带给所有人类
一个更好的明天
……
大教堂撑起这信仰的时代
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人类企图攀及星星的高度
镂刻下自己的事迹
在彩色玻璃和石块上面
信仰的时代已成云烟
一群群野蛮人菌集在各个城门
异教徒和破坏者纷纷涌进
世界临近末日
预言了西元两千年的今日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时代
— 完 —
作者简介:
半夏,音乐学院毕业、后留学英国的室内建筑师。现居美国,基督徒。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