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个充满伤害的地方播撒爱
2000年4月1日深夜,来自江苏北部沭阳县的4个18至21岁的失业青年,潜入南京一栋别墅行窃,被发现后,惊惧之中,他们持刀杀害了屋主德国人普方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案发后,4名凶手随即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死刑。
在法庭上,普方一家的亲友们见到了那4个刚成年不久的疑凶。凶手不是看起来很强壮、很凶悍的人,就像刚刚逃出课堂、爱搞点恶作剧的孩子。他们穿着土气,满脸显露着没有见过世面的窘迫,以及做错事的惊惶。
普方先生的母亲从德国赶到南京,了解了那4个来自苏北农村的年轻人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正式工作,其中有一个做过短暂的厨师,有一个摆摊配过钥匙。在详细了解了案情后,老人做出一个决定——写信给地方法院,表示不希望判4个年轻人死刑。老人的逻辑很简单,“我们会觉得,他们的死不能改变现实。”但最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没有考虑普方家属希望宽恕被告的愿望,驳回了4名被告的上诉,维持死刑判决。
几个月后,普方家人和朋友成立了普方协助会,筹集善款积极去改变苏北贫困地区的教育现实。按照普方协会的要求,孤儿、单亲家庭、父母患重病者和女孩被列为优先资助的对象。女孩将来是要当妈妈的,妈妈在孩子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普方的家人和朋友们深信:“只要能有良好的教育,就有可能获得一份工作,生活多些机会和希望,或许那样就不会行窃,更不会去杀人。”
当地的教育工作者听说有人愿意资助孩子上学都很高兴,表示“一定要推选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这并不是普方协会设立助学金的初衷。他们只希望“人人都能享受均等的受教育权利”。
转眼15个年头过去了,普方协助会依然接纳组织着世界各地来的志愿者,对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做出了扎实的努力。许多他们资助的穷孩子,已经大学毕业,走上了很不错的岗位。他们资助的一批女孩,也已当上了妈妈,养育着自己的宝宝。
普方的亲友们在那不可思议的“瞬”间做出的选择,让我们侧目。他们有理由仇恨,有理由离弃,有理由发泄,有理由冷漠,有理由断绝,这些常人合理的选择,他们都没有做。他们选择了社会自省,他们选择了善的教育,他们选择了义务,他们选择了将慈善作为生活方式,他们选择了相信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力量,他们选择了扎扎实实的行动,他们选择了投入地推进中国落后地区的教育!普方的亲友,对我们来说是面硕大的镜子,在镜子里我们可以反观自己。
我们时时为自己的瞬间得失而久久不能释怀,更为遭遇不公而耿耿于怀。看看今天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活得不安心,怨气冲天,麻木不仁。无力逃出这种惯性!普方的亲们为何能不受戾气冲天的“瞬”作用呢?他们为什么能够清醒地作出当下的抉择呢?他们已然跳出了个人、家庭、民族来看待这场人类的悲剧了。在悲剧面前,他们看到了自己可以使得上劲的地方,于是便义无反顾地去积极改变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家乡的教育。他们的心中充盈着灵魂的觉醒与救赎,那是人性的光辉与温暖,那种对生命的尊重,从他们的语言、行为、气息中散发出来。
普方及其亲友们,以德报怨,唤醒着人们心中的爱,唤醒着沉睡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怜悯。
圣经中说“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面对悲剧,抱怨、谴责与逃避,都是没有出路的。每个人,也许都该思考:我们应该为结束这种悲剧做点什么?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