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下集
雅各引用约伯的例证,没有多谈论约伯受苦的过程,却用“忍耐”这个词来归纳,并特别注重约伯如何从神领受美好的结局。我们读《约伯记》读到最后一章,心灵都会得到莫大鼓舞:神亲自向约伯说话,约伯说:“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伯42:5)耶和华神使约伯从苦境转回,并且赐给他的比他从前所有的加倍。雅各借着约伯的结局说明一项真理:“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雅5:11下)
约伯的一生已经成为历史事实,摆在我们眼前。许多时候,落在苦难中的人视野十分狭窄,不能脱离“此时此地”的困境。雅各借着约伯这位在忍耐中得胜的过来人,让我们对苦难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约伯这样敬虔的人都会遭遇这种程度的苦痛,我是谁?竟敢求神把我当作“例外”?
约伯这样有限的人可以忍受这样的苦难,今天我们有主,相信靠主的力量,我也应该可以 !2
神允许苦难临到我们,是为了我们的好处。最终,因着他的怜悯和大爱,他总是将我们的悲哀和痛苦转为喜乐和祝福。“来吧,我们归向耶和华!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们,也必缠裹。过两天他必使我们苏醒,第三天他必使我们兴起,我们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何6:1,2)
有一位在中国的妇人,现年74岁,她一生经历过许多许多的苦难。她原本出生在有一定条件的读书人的家庭,可是,中国大陆土地改革时被定为“小富农”,她的父亲常挨批斗,一直到死。她因“成分”不好便嫁到一个很贫穷、偏僻的山沟里,嫁给一个有“贫农”成分的农民。
在那个贫穷的地方,人们常常饥肠辘辘,衣不蔽体。这位妇人家有时候连食盐都买不起。她生了6个孩子,其中一个因生病、没钱就医而夭折。在他们最小的孩子出生一年后,丈夫因劳累过度生病,一直卧床不起。这位妇人除了要照顾孩子,还要服侍丈夫并到处为他求医治病。可是两年后,丈夫还是死了,留给这位35岁的妇人带着五个未成年的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
为了养活这个家,她每天起早贪黑,同男劳力一块儿作工,以便得到一天几分钱的工价;傍晚,她到山上挖来些石头,那是做碗具用的原材料,然后用锤子敲打杂质,常常敲到深夜。天不亮送到三里路外的供销社,换来一两毛钱。那时没有电灯,连作照明用煤油的供应也有限,她是只能靠煮猪食烧柴火的余光工作。她除了像男劳力那样工作外,还为供销社运货物作挑夫,担着一百多斤的货物送到十多里外的供销社总站,为的是得到几毛钱的收入。她唯一的盼望就是把孩子养大。她一直坚持、忍受、忍耐,艰难地、掰着指头过每一天!后来这位妇人积劳成疾,不到五十岁就离不开药罐子。
10多年后,她的子女因为读书成才,都走出了农村,在城里有了象样的生活,有作工程师的,有作大学教授的,还有作企业家的。孩子们想到母亲为他们付出得实在是太多太多,都想要好好地回报她:接她到城里住,要花什么钱都给她,带她到各地旅游观光。但是他们发现:他们母亲的开心总是很短暂,没有真正的喜乐。相反,脾气比以前要大。他们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直到后来这位妇人的一个儿子信了主,知道主是平安喜乐和盼望的源头,知道爱母亲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母亲带到主跟前,于是便切切为母亲祷告,并向母亲传福音,很快母亲就信主了。
如今,她真的满有喜乐,她看问题的观念变了:她很开心身体还算健康,70多岁了还是可以走动,每周3次参加聚会;她很开心她的5个孩子都已信主;她很开心她有11个孙子,个个活泼可爱。她更开心的是,她有一个儿子作了传道人,她见人就分享自己信主、儿子作牧师的见证。
现在我每周给母亲一个电话,常在电话里听她分享她的平安喜乐和盼望。有一次在电话里,她跟我说:“以前不知道主,我克制、忍受,常常是没有喜乐,没有盼望;今天我有了主,我还是面临难处,但是我有喜乐的忍耐,我有信心,有盼望。”她还告诉我:现在每天她大部分时间都在读经,唱赞美圣诗,睡觉一醒来就唱,有时候连做梦都唱。她还说:有主同在,就是天堂!
非常感谢神,有一次电话里她说要唱一首赞美诗:是小敏的《主是我密友良伴》:
是耶稣驱散了我心中的黑暗,
是耶稣驱散了我心中的苦寒,
从此黑暗中的我,见到了大光,
冰冷的心灵,变成春天,
踏上茫茫人生路,主把我扶挽,
脚前有了灯和光,我不怕路遥远,
立定了一颗心,跟着耶稣走,
不再苦苦问自已,路怎么这样难,
耶稣爱我,用言语不能讲完,
万物废去,斗转星移,主爱永不变,
人生的真价值:有耶稣为至宝,
笑看万事如粪土,主是我密友良朋,
走啊!不要向后看,与神同行,
闯过难关,到天的那一边。
她说:“这就是我心里的话,诗歌把我心里的话都讲出来了。现在再回想起过去的苦难,看到都是神的恩典。”母亲的唱歌没有伴奏,又五音不全,然而确是充满了平安喜乐和盼望,听到母亲的歌声和分享,我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除了主耶稣基督,世上还有什么能真正让人的心得满足、得安慰呢,成为我们的盼望呢?
8月初,我们夫妇带着孩子们回到家乡,跟我们的母亲有一个很美好的相聚,我们一起分享神的恩典。最后,我作了很大的努力,郑重其事地告诉母亲,我们要从美国搬家到非洲去,作长期的宣教工作,因为那里还有许多人没有机会听到福音。我从母亲的话语和眼神里,看到她对儿女的爱与不舍,她说:“孩子,我不愿意你走,我希望你回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也可以传福音。”接着就是一段时间的寂静、沉默。我在心里默默地祷告,回头我从母亲的眼神里看到她蒙恩之后而有的忍耐,她流着泪说:“去吧,他们需要福音!”
我的心再次因神赐给我母亲的恩典和能力而震撼!我知道,我今天的服事就是让许多像我母亲这样的人认识基督而得着忍耐的生命、看到永远的盼望。
注释:
1. Peter Davids,The Epistle of James (GrandRapids, MI: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1982),P.183
2. 赖若瀚,《永活的信仰——雅各书诠释》,恩谷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347页。
龚文辉 来自中国大陆,现为传道人,将作为宣教士,赴非洲宣教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