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创造力来自小小的成功体验

作者:未知   来源:根基

读而思

duersi

一个小小的成功体验,能让一个人拥有进取的内在动力,这对小孩子也不例外。创造力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在一次又一次小的成功体验中被培养出来的。对孩子来说,自由的游戏,有时候看似淘气,却是他们进行探索和创造的过程。这对孩子未来的创造力来说,是一个关键。人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小时候淘气爱冒险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未必最佳,成年后的成就却颇可观。而一直都成绩优异的孩子,成年后却往往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成功的体验是怎样的?成功是目标的完成,价值的实现。成功的体验是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感受。对于孩子而言,成功的体验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成绩提高了,学会游泳了,敢独自一人去书店买书了,给爸爸妈妈做蛋炒饭了……所以这些,都是孩子成功的体验,也是他们继续成长的动力。

父母需要发现孩子的特质,并鼓励他们获得每一个细小的成功。

 
 
专家訾非:学习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创造力不只是一种性格特点,更是一种内在的冲动,一种完成某个创新过程的欲望,以及能够把这种创造的冲动付诸实施的能力。当一个人的创造兴趣被激发出来,他就会产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碰到挫折,他会设法解决;当他的创造活动取得成功,他会感到快乐和欣慰。这种成功的经历也给他将来的创造活动带来信心和动力。

创造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的探索模式:兴趣被激发——主动探索——应对各种挫折——获得成功。这个模式并不是天才的专利,其实人人都多少体验过这样的过程。比如,一个尝试用新方法制作菜肴的主妇,她专心于自己的探究,在挫折中总结经验,经过不断的努力(有时借助灵感和顿悟),终于获得成功。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包含了创造的所有成分。她体验到的成功,在性质上和一个发明家的成功是一样的。

就孩子们而言,他们的许多游戏行为就属此类。农村的孩子们下河捉鱼,上山捕兔,这样的行为经常被大人们看做淘气。其实,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的探索模式,却有可能让他们终生获益。人们经常能发现这样的现象:小时候淘气爱冒险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未必最佳,成年后的成就却颇可观。而一直都成绩优异的孩子,成年后却往往缺乏活力和创造力。我们也能看到这样的现象: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孩子虽然见多识广,早早地知道许多东西,成年后却并没有太多的创造的热情,而是喜欢安逸平稳的生活。

当我们翻开历史记录,能发现最具创造力的人,幼年时大多不是在大城市长大。对于孩子们来说,生活中没有挑战,没有主动探求的机会,没有成功体验,恐怕是最不幸的了。相比之下,贫穷、闭塞的知识环境、不稳定的家庭倒不算什么了。

教育有时能够提供探索式学习的机会。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作用主要的不是要交给学生知识,而是刺激学生思考。他总是让那些自以为找到答案的学生发现那些毋庸置疑的结论其实并不可靠,不得不深入思考。孔子也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把教师看成点拨者而不是灌输者,强调学生主动求学的重要性。

如今的义务教育,教师面对大量的学生,启发式的教学难以施行,只好以向学生输送知识为主要工作。至于培育学生的探索模式,则无力进行。就算教师有这方面的眼光,由于探索模式学习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竞争力没有最直接的帮助,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而放在一边。我们可以把义务教育、现代教育比喻成工厂和车间,它们必然生产出整齐划一的产品。义务教育自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以知识的“批量传播”为其功能的。培养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和创造精神,只能在义务教育之外寻找出路。在学生们接受义务教育之余,社会和家庭应该设法给他们提供一些探索感兴趣的事物的机会。

 
 
父母快速扼杀孩子成功体验的7个惯用手法
 

1贴标签

“你怎么总是这么慢啊!”“看,又粗心了吧!”“嗨,真拿你没办法,脑袋反应就是这么慢!” 在日常生活中, 看到孩子不顺自己的意, 父母很多时候都会口无遮拦地指责孩子。有时候会拿孩子不擅长的方面开玩笑。不知不觉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往孩子身上贴标签,以至于孩子习惯了这些标签中的角色,以为自己就是这样,没办法改变。

2当着他人的面数落和贬低孩子

“你们家小明就是比我们家小亮聪明。你看,每次考试都考得这么好!”“哎呀,我家孩子从小奶奶带,整天看电视,所以现在语言表达都有问题! ” 很多时候, 父母在和他人聊天的时候会评判孩子,也不管孩子在不在场。这对孩子的杀伤力非常强。在孩子看来,这就等于在向全世界宣称:我就是不行!

3无视孩子的努力

“我说了好多次了,怎么还是没有长进?”“白花钱请家教了,成绩还是没有起色!”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急功近利,父母们也越来越焦虑。我们很多时候只看重结果,却忽视了孩子的努力过程。比如,孩子上次语文考试60分,这次80分,可能还没有到达班上平均分,但孩子已经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

4在失败时拿掉希望

“我早就说过你不是表演的料,这次演砸了吧?”“输了还踢球?整天就知道踢球——有什么用?”当孩子喜欢做而父母不太支持的事失败的时候,父母们总喜欢以一种先知先觉的态度来批评孩子。这对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是致命的伤害。

5只教训不倾听

当孩子学业遇到困难时,当孩子交友遇到麻烦时,或者当孩子遇到生活中一些小问题时, 父母往往习惯于说教,很容易冲动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办,却很难做到听听孩子是如何想的。即使表面上听听孩子的意见,也依然为孩子做主,扼杀孩子自己做主的那份成功体验。

6忽视孩子的兴趣

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一旦到了可以学习的年龄,英语、钢琴、跆拳道、围棋、游泳等兴趣班,一个接一个,让孩子们应接不暇。当一个人学习自己没有兴趣的东西时,成功体验从何处来?

7挤掉孩子的空余时间

坐在椅子上发呆,到花园挖挖泥巴,和小伙伴疯跑玩打仗的游戏……这些大多被视为浪费时间。培养音乐素养,必须要学习一样乐器;锻炼身体必须学一样运动;全球化人才,英语不能差……孩子们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像机器一样运转。知识似乎变得越来越“专业”,思维却少了“天马行空”。创造性少了,属于自己那一份真正成功体验也很难找到。

(原标题:孩子成长,一定离不开成功体验)

 

 

【征稿】照在人前·为基督写作

每个真正的基督徒都有一个特别的得救故事,而当基督徒开始了奔走天路,又会有无数故事发生,见证神一路陪伴我们的成长,我们称其为见证。

你的生命如何被翻转?你靠着神度过了何种挣扎?在你的生活中、工作中,是否也曾看到其他基督徒的美好见证?

请不要让这些美好的见证沉在心底,让它照在人前!在忙碌中为神留出一段时间,将文字献在祭坛上,让它的馨香之气蒙神悦纳,造就生命。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 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 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发布日期:20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