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丹青,心系神州——清朝来华的外国画家郎世宁

作者:萨赛玉   来源:基督教论坛报
 
 

郎世宁(公元1688-1767年),天主教耶稣会士,自27岁前往中国,直到七十八岁过世为止,在清朝宫廷任职达五十一年之久,经历康、雍、乾三朝。

 

在众多西洋传教士画家当中,郎世宁来华时间最久、影响最大。作为宫廷画家,他的成就掩盖了传教士的身分,但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到中国的目的,绘画之余仍心系传教、护教,他的许多言行真令后人景仰。而在当时“西洋风”传入的风潮中,他在中西文化艺术交流上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成为最具影响力之士,也在中国绘画史留下盛名。

 
 

 

享誉欧洲,来华传教

郎世宁,意大利原名Guiseppe Castiglione1688年七月19日生于意大利北方城市米兰,十九岁加入耶稣会,以后被送到热那亚接受宗教教育,认真学习耶稣会士安德烈波佐(Andrea Pozzo1642-1709)等大师的绘画技巧,并为教堂绘制壁画多幅。

 

郎世宁来华之前,在欧洲便享有画名。他的画作充满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绚烂多彩的光辉,也体现了他心仪的老师波佐名画中的透视艺术。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郎世宁接受耶稣会传道部的派遣前往中国,康熙五十四年八月抵澳门,在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的引荐下,偕同外科医生罗怀中前往北京觐见康熙皇帝,以通晓技艺西洋人身分被召进宫中,从此即以其擅长的绘画技能供职内廷,开始学习中国的语言与生活习惯,并在这个时候采用了中国名字──郎世宁。

 

郎世宁于雍正元年(1723年),被安置在居祥宫南面的京西海锭如意馆内从事绘画工作。在雍正时期,郎世宁的绘画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等,并帮助年希尧出版了一本着作《视学》,在中国公开介绍西洋透视学的原理与方法。其后于乾隆年间参与乾隆皇帝指派兴建喷水池的栏竿等建筑设计。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和工艺设计师。

▲《乾隆大阅图》

 

糅合中西艺术

郎世宁的作品甚丰,包括人物肖像、写生纪实、良禽、动物、花卉及山水等,已发展出独特的画风。去年十一月,故宫特展“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一幅幅生意盎然或淋漓尽致的画作令人目不暇给。郎世宁流传至今的作品,年代最早的当属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元年为皇帝登基绘制《聚瑞图》,几乎不见任何线条勾勒,色彩的敷设也极具光影效果,与西洋写生观念较多符合;画中青瓷瓶与台座均以详实态度进行描画,可以在清宫收藏中追索真实对应的对象。雍正六年,他完成《百骏图》长卷,则于山林布置上充分显露着西洋深远效果,马匹的大小也随之而有比例变化;远山石块画法,更异于中国传统笔法,在林木上亦多堆栈颜料的处理。

 

郎世宁的艺术才华获得乾隆皇帝的赏赐,得以充分发挥,他的画技和名声也在此时达到了巅峰状态。郎世宁经常为乾隆皇帝和后妃制作肖像画,依据传教士书简记载,乾隆元年、二年,乾隆皇帝曾两度莅临画院观看郎世宁作画,当乾隆皇帝看到郎世宁所绘《阴阳脸》时(西方惯用侧光让人物具立体感,造成一边黑、一边白之效果),感到很不习惯,因此赐与郎世宁以水彩画具,命令他采用中国肖像的表现技巧。后来郎世宁在宫廷中所画帝后及大臣的肖像中,虽然于解剖结构非常严谨准确,但一律采用正面光线,使人物面部柔和清晰,这是揉和中西艺术的新创造。乾隆皇帝是三皇帝中最重视传教士的皇帝,而郎世宁也常利用机会力谏皇帝彻回禁教之令。

 

后期作品倾向中国画风

郎世宁画花鸟画时,发挥西洋画写实和色彩的优势,使他的花鸟画既像中国花鸟画,又似西洋的静物写生画,独树一帜。郎世宁笔下的花卉迎风带露,千姿百态;笔下的鸟禽色彩鲜艳,栩栩如生。郎世宁以画马闻名,如《百骏图》、《八骏图》、《十骏图》,在绘画技巧上,充分发挥了西洋画注重明暗、解剖及透视的特色,但又大部分使用中国的毛笔、颜料和绢本作画,效果别具一格。

 

郎世宁后期作品较倾向中国作风,这种变化证明了乾隆的审美情趣和对西方艺术的评价。皇帝诗文中对西方艺术多有叙述,认为“泰西经具别传法”、“着色精细入毫末”,不过,皇帝认为这样的手法虽然逼真,但“似者似矣逊古格”,为了臻至完美,就命中国画家与他合作。如乾隆十五年《开泰图》为例,题款虽为郎世宁,然而图中湖石、翠竹、白梅,用笔随意,当是出自其他宫廷画家之手,显示中西绘画在融合上的努力成果。

 

郎世宁早年作的《八骏图》与晚年的《云锦呈才》,在树石背景的处理上,有明显的差异。《八骏图》由郎世宁独立完成,以西方透视法描绘地平面及高大的柳树杂木等;《云锦呈才》沿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以向上堆栈的方式表现远近。

 

郎世宁可能调整了原本表现明暗立体的手法,以非形似的写意描绘马的形态。乾隆时期的郎世宁有许多与宫廷画家合作的作品,大多由宫廷画家补画背景树石花卉,或是互相搭配,构成谐调合理的画面。

 

郎世宁初来中国才廿七岁,初期作品明显地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朝气蓬勃的创造性,画幅无论大小均由一人完成。到了乾隆时代,因年事已高,声望日隆,故画面次要部分由中国画家补绘。不过,在更多的场合,这是出于乾隆皇帝的意思而非画家的本愿,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则是东西方在美学观上的分歧和冲突。

▲《十骏图》之红玉座

 

关键时期勇于护教

郎世宁历事康、雍、乾三朝,受到皇帝喜爱,对于宗教事务极有贡献,《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有许多传教士谈到关于他的事迹,大都论及郎世宁在教团中非常活跃、深受帝王喜爱、营救教友和开导教友等,关键时刻发挥了相当的影响力。

 

郎世宁本职是耶稣会士,以艺术表现享有盛名,努力的目的是为了传教,履行神职,但雍正和乾隆对西方宗教不感兴趣,曾取缔基督教,视传教士为专技人员,采取用其技艺的态度,以满足统治需求和西洋嗜好。

 

雍正元年,发生了福安教案,许多会士被囚迫害。雍正二年,雍正帝批覆礼部奏议,“将西洋各省人,除送京效力外,余俱安差澳门,应如所请。砭五昂改为公所,误入其教者,严行禁饬。”教案发生时,传教士力图挽回,透过关系设法奔走迎救,但情况相当不乐观。

 

而当雍正帝批准禁教后,郎世宁和冯秉正神父、费隐神父联名求见允祥,请求保护与代奏雍正帝,祈请收回禁教成命,最后虽然未能转圜,但说明郎世宁热心参与教务。

 

乾隆帝多次表示反对国人信教,表面上对传教士态度开明,然则地方上监禁、斩杀传教士之事时有所闻。为了维护传教事业,教团不得不运用乾隆器重郎世宁这层关系,请求乾隆帝宽容传教士、赦免教徒。

 

乾隆元年(1736年),禁教迫害又起,北京诸神父联合上疏,请郎世宁伺机进呈。当乾隆帝一如往常坐在郎世宁身旁观看作画时,郎世宁突然搁笔,满脸悲伤,跪地述说教会遭难的情况并进呈奏疏,乾隆帝表示:“朕没有谴责你的教会,朕只是禁止旗营里的官兵进教。”示意太监收下奏疏,对郎世宁说:“朕会读它的,你放心,继续作画吧!”此后,郎世宁又多次参与营救受难教士与教友。

 

乾隆三年,郎世宁又于乾隆帝观看画作时,跪地泣求宽容基督教;乾隆十一年,福安教案又起,旋即扩展至全国,北京教团只得再次委托郎世宁伺机奏呈。

 

鉴于多次经验,宫廷禁止郎世宁向皇帝奏呈事务,但郎世宁毫不畏惧,依然两度向乾隆帝请求宽容基督徒,赦免传教士,甚至藉由沙如玉神父之逝,与乾隆帝解释教义。

 

郎士宁多次参与转圜教难,数次当面恳求乾隆帝宽容,充分显现勇敢无畏,虔诚抢救教务与生命的勇气与毅力,正如同郎世宁墓碑的拉丁文题赞:“于传教事业极着功迹,其宗教修养,亦颇昭彰”,说明郎世宁对于中国传教事业的贡献。

 

清朝西洋画师第一人

郎世宁西画技艺娴熟,入华后被要求学习中国画,为了融入文化,郎世宁放弃专业画家自尊,配合皇帝要求。钱明德神父指出,传教士压抑自己,一切都是“为了宗教的利益,试图得皇帝恩宠,并为他作出有利而又必要的劬劳,以鼓动他即使不是变得支持我们圣教,至少也是不再迫害它。”其热心传教及参与教务之牺牲奉献,令人感佩。

 

乾隆三十一年,郎氏以78岁高龄卒于京师,乾隆帝特传旨优恤,赏其三品顶戴,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赐银三百两料理其后事,郎世宁也因此成为“西洋画师第一人”。

 

郎世宁的中国绘画风格已具形神兼备,其中西合璧的画风,成为一种双向交流的新时代特征。郎世宁谦逊自抑、真诚伟大的人格特质及磅礡大气、艺术精湛的画作品,均令人景仰向慕,穆穆清风、山高水长。

 

参考数据:

1.《基督宗教艺术在华发展史》顾卫民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2.〈神笔丹青─郎世宁来华三百年特展铜版记功〉,故宫文物月刊392期。

3.〈传教士书信中的郎世宁〉,侯皓之 故宫文物月刊392期。

4.故宫季刊第27卷第三期。

5.《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列传》(法)费赖之着、梅乘骥译,上海天主教光启出版社,1997年。

 

征稿 | 为基督写作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 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 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来稿请发至邮箱:pushijiayin@qq.com
活动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普世佳音对此次征稿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发布日期: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