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性失望,却常常忘了自己也是人

作者:林鸿信   来源:康倍思文化
“认识人”与“认识上帝”这两个主题是基督教教理的核心,“认识人”就是“认识上帝所创造的人”,而“认识上帝”则是“认识创造人的上帝”。由于上帝是创造人的上帝,而人是被上帝创造的人,二者有如作者与作品具有密切关系。

 

一、什么人是“最认识人的人”?

 

我们是否曾经想过一个问题:“什么人是最认识人的人?”在深入地认识人方面,我们可以想到一大堆人,比如说:牧师、精神科医师、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与哲学家。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位将“认识自己”视为人生重要追求目标的著名哲学家是苏格拉底,而“认识自己”正是“认识人”的重要部分。然而单单对人有认识,并不必然指向正面意义,比如说精通权谋的政客“认识人”很深,因为他们对人性了解得非常透彻,知道如何去使用各种利益收揽人心,他们也知道如何制造新闻或掌控媒体以影响人心,而历史上的独裁者如斯大林或希特勒,他们“认识人”的功夫更是深不可测,也因此他们所制造出来的恐怖与悲剧也是罄竹难书。

 

二、什么人是“最认识上帝的人”?

 

既然单单“认识人”是不够的,基督教信仰指出了“认识上帝”的道路。那么,什么样的人是“真正认识上帝”的人呢?基督徒可以算是吧!但是基督徒有很多种,不但信仰体验有深有浅,教理认识亦有程度之分,或许还应该加上如“认真的基督徒”之类的描述,然而这些描述中真正认识上帝的人,是否也真正认识人呢?

 

一般人很可能会自然地区分两种人,一类是认识人的人,他们在社会上有活跃的表现,另一类是认识上帝的人,他们好像是“关在教堂”里面的。前者从心理、文化、哲学层面等等对人有深入的认知,而后者往往指向与世无争的虔诚基督徒,似乎二者无法交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立和区别呢?不知我们是否想过还有一种可能性,“认识人”和“认识上帝”不但可以交集,而且是息息相关相互加乘的。

 

三、“认识人”与“认识上帝”

 

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加尔文是第一位打破“认识人”与“认识上帝”二分的神学家,他看见这两种认识不但息息相关,而且彼此互相加乘。

 

1.加尔文与“认识上帝”息息相关

 

加尔文的一生,他是个非常“认识人”的人,因为他受过非常完整的人文主义训练,而且是当时最好的人文学科训练,他可算是认识人的“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风潮兴起于宗教改革世代前的文艺复兴与运动,一直到宗教改革时,“人文主义”泛指关于人的研究之一切学科,主要是包括希腊古典文学以及哲学研究,是当时各种学术训练里,有关于人而对人了解最深刻的学问。

 

加尔文既然受过完整的人文主义训练,必定也是一位对人有深刻认识的人,但是加尔文给更多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位真正认识上帝的人,尤其常以“一生只为上帝的荣耀”来形容他。甚至很多人渐渐地把加尔文的“认识人”这一面忘掉,忘记了他是一个在人文主义背景下训练出来的一位学者,因为他的后半生都投入在宗教改革,成为一位宗教改革者,使得加尔文一生好像只有认识上帝的特色,而其一生所活出来的见证,就像他所追求的理想:“一生只为上帝的荣耀”,其实在这个层面的背后,还有加尔文对人深刻的认识,也正是对人深入的认识使得他对上帝有如此深刻的认识。

 

加尔文名著《基督教要义》一开头就提到:认识上帝和认识人是相关的,他认为只有真正认识人的人才能真正认识上帝,话又说回来,也只有真正认识上帝的人才能真正认识人。因为加尔文一生体验到这两种认识是息息相关而且相互交织,认识人愈多则认识上帝愈多,而认识上帝愈深则认识人也愈深,两种认识相互加乘,可以形成正向循环。

 

2.由“认识人”到“认识上帝”

 

加尔文的思想是出自圣经,根据创世记一章26-27节:“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此处经文提到了上帝造人是按照祂的形象,因此人有上帝的形象。可见一个人“认识人”够深的话,会在人身上看到上帝的形象,若然,他就会开始认识上帝,或者加深对上帝的认识,比如说在人身上看见美、善良等等,因而看到上帝的形象。

 

但是,我们往往会怀疑,为什么常常在人身上看不到优点与善良,反而经常看到缺点与邪恶呢?因此,我们也得承认人并不是那么完整地具有上帝形象,事实上只有残缺不全的上帝形象。假若看人看不到上帝形象的话,那么让我们去看看小孩子,大概就会了解,在他们的天真活泼当中,他们比成人更像上帝。

 

一个真正认识人的人,一方面可能因着看到人身上美好的事物,而看到上帝的形象,增加对上帝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在认识人的过程当中,对人的黑暗面看得很深、很透彻,对人不存盼望,因而相信上帝而期待上帝,这也是加深对上帝的认识。如果我们认识人够深刻的话,也有可能会让我们穿过人性的邪恶与黑暗面,而看见残存之人性的善良与光明面。假如你放眼望去,所见之人尽皆丑陋无比,一方面恐怕表示认识人还不够深入,所以看不到上帝的形象,另一方面,这也有可能表示,认识上帝不够深入,因此没有能够在人身上辨识出上帝的形象。

 

一般而言,我们都是在一种“不上不下”的状况,虽然对人性失望,但是却常常忘了自己也是人,如果我们真的对人性失望,那么我们也会对自己失望而开始寻找上帝,其实如果我们认识人够深入的话,我们会明白所认识的人不仅是周围的人,还包括自己。认识人的负面,有机会带我们到绝望处,得以明白若没有上帝,则人生没有盼望,因而认识人的人才能够真正认识上帝。根据基督教信仰的了解,真正认识人的人,不是只让他认识人而已,他会去认识人的源头——上帝,并且他也有可能因认识人而对人失望,甚至彻底绝望时,他会去找寻上帝。人如果对自己、对他人从来没有感到失望的话,往往不懂得寻找上帝。如果你对自己很满意的话,那么为什么还需要上帝呢?

 

3.由“认识上帝”到“认识人”

 

反而言之,一个真正认识上帝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认识人,加尔文把上述观点又讲了回来,这如何来了解呢?我们可以将上帝想象成“作者”,那么人就像“作品”,上帝是作者而创作了作品,不仅如此,作者还将自己的形象放置在作品里面。由此可知,一个真正认识作品的人,才有可能认识作者,反而言之,若是对作者有相当的认识时,必定有助于了解这个作品,甚至比不认识作者的人,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当我们认识一位画家或音乐家时,我们认识作品的源头作者本身,那么我们对于他的创作,不论是音乐或是图画,我们的了解会比别人更加深入。以简单的比方来说:以我的文章而言,到底谁最看得懂?当然就是认识我最深的内人。一般人看到一个作品时,只有看到表面,因为并不认识这个作者,只有了解这个作者的人,对这个作品的了解最深,甚至看到深层的喜怒哀乐,是别人所看不出来的。

 

因此,当我们真正认识上帝,亦即认识“人”的作者时,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认识人。一个认识上帝的人,就好的一面来说,有机会在人身上辨识出上帝的形象,在一般人看不出来的地方,能够看出人的优点与光明面;就不好的另一面来说,也能看到人身上破碎而不完整的上帝形象,由于他认得上帝本身,所以能够从不完美的人身上,辨识出完美的上帝形象来。一位尽职的传道人能够帮助人,是因为他认识上帝,所以他也认识人,他认得出人身上有上帝的形象,也知道人身上“上帝形象”实在不完美,甚至认识人已丧失了原本应有的“上帝形象”因而迫切希望“它”能够恢复,这样的传道人对人有深刻的负担。

 

事实上常见的是,许多人觉得人不错,到底人有什么罪呢?一般在传讲基督教信息时,很多人的困难是无法接受“人有罪”的观念,因为明明觉得人不错而且善良。问题是为什么他会觉得人很好、很善良呢?很可能是他对自己以及对人的认识只在表面程度而已,更可能是因为他不认识上帝,不知道人应有的形象不只是这样而已,因此觉得人很好又善良,毕竟人在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之前,怎么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呢?年轻时很多人可能做过“粉丝”,风靡过某些偶像,年长之后回想起来真是不好意思,当时的热情是因为眼光只有到那种程度而已,没有看过更好的,一旦有更开阔的经验之后,回过头来,才知道当初的眼光实在有问题。所以,假若人不认识上帝,怎会清楚意识到人有罪呢?可能反倒认为人很好、很善良。

 

4.不进则退

 

“认识人”、“认识上帝”这两个主题在加尔文神学当中串连了起来,只有真正认识人的人才能真正认识上帝,也只有真正认识上帝的人才能真正认识人。认识人愈多则认识上帝愈多,而认识上帝愈深则认识人愈深,这会导致两种认识都逐渐增加的正向循环;对人认识愈多,对上帝认识愈多,而对上帝认识愈多,使得对人认识更多,对上帝的认识也就更多,两种知识一直进步,有如老鹰盘旋而上。

 

但是,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两种“认识”是不进则退的,也可能会一直退步,有如断线风筝回转而下。就正向循环而言,认识人愈多,认识上帝就愈多,则认识人更多,而认识上帝更多,如此循环,好像螺旋般地往前进步。但是也可能呈现负向循环,认识人愈少,则认识上帝愈少,而认识上帝更少,则认识人就会更少,如此下去,有如蹿到地底下去了。就负向循环而言,一方面,当我们认识人愈少时,会开始欺骗自己,不敢面对自己的弱点与真相,在欺骗当中逃避下去,就愈来愈看不清楚上帝了,而对上帝的认识不清楚,又导致自我蒙蔽的加深:另一方面,当不做礼拜、不读圣经、不灵修祷告,对上帝的认识越来越模糊时,就会开始看自己不错,愈看愈善良,而自以为“愈善良”就离上帝愈远了,如此下去,离上帝愈远,就看自己愈好,愈觉得自己很好,离上帝更远了,最后甚至会以为:“我就是上帝!”虽然人的自负不一定使用这么露骨的语言,但是在心态上真的会达到那种地步。

 

认识上帝与认识人是一个追求的过程,可能进步,也有可能退步。我们可以做一个反省,在人生的追求当中,对人的认识和对上帝的认识是否在进步,还是在退步呢?是否卡在某些地方呢?可能有过受伤、逃避经验,或者深深沉迷在某一种嗜好当中,不论是烟、酒、药物、电动玩具或金钱游戏等等,这时自我认识就开始扭曲,这意味着对人的认识模糊,连带地对上帝的认识也开始扭曲,而后又使对人的认识更加扭曲,一直恶性循环下去,这是需要常常警醒努力的。

 

摘自《认识上帝与认识人的9个探险》,林鸿信/著,校园书房出版

征稿 | 为基督写作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 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 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来稿请发至邮箱:pushijiayin@qq.com

活动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普世佳音对此次征稿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发布日期: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