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充满争议的美国地产大亨特朗普(Trump)正式成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不乏基督徒。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美国文化又会走向何方?
去年6月,美国共和党总统初选刚开始时,亿万富豪候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民调只有6%,不被大家看好。但是从9月以后,他的民调变成居于领先,而且经过几个月依旧持续,并无任何衰退迹象。
2016年7月21日,特朗普正式接受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26日,路透社与益普索集团发布的联合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民意支持率为39%,希拉里为37%。
在支持他的群众中,有不少是基督徒,甚至自称是虔诚福音派的人士也不在少数。元月26日,特朗普受邀到美国最大的教会学校“自由大学”(Liberty University)演讲,校长贺维尔(Jerry Falwell Jr.)公然支持他。这一举动让美国保守的福音派阵营感到相当震惊。其实,该校早在2012年就已经颁赠他荣誉博士学位。
然而,与福音派传统上支持的候选人比较,特朗普的形像完全不相符,甚至非常“另类”。例如,他有过三次婚姻,对象主要以美貌为诉求;他从来没有为淫乱的罪悔改;他倾向用极端且尖锐的方式发言;讲话的态度常自大而嚣张、甚至词句粗俗不雅;他崇尚金钱,除了是房产大亨,还开设赌场;他又是多次选美大赛背后的老板。
特朗普赢得基督徒支持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为何获得基督徒的青睐?网路上有不少分析。归纳起来,最重要有如下五大原因。
首先,在这场选举中,特朗普成了美国人能再度自豪的象征。他屡次宣誓,要把美国带回她旧有的荣耀。去年他出版《跛脚的美国:如何让美国再次伟大》,自认有能力使美国恢复从前辉煌的地位。
第二,对不少选民而言,奥巴玛离百姓愈来愈远,且愈来愈缺乏激情。在许多人眼中,这位总统穆斯林色彩强烈,所制定的移民政策正在逐渐摧毁美国。但特朗普的气势慑人,让群众感到他充满热忱。他只在意如何使美国再次强大,不怕得罪任何人,包括穆斯林在内。他几乎成了「反奥巴玛」的标记。
第三,由于特朗普是生意人,向来注重务实,不像传统的政客经常流于空谈。崇尚实用主义的精神使特朗普「说做就做」,不去顾虑政治包袱。他的竞选经费完全出于自己的荷包,因此不受任何利益团体挟持。
第四,基督徒当中蕴酿着“两个国度”的神学观,将“天国”和“地上的国度”分开。因此许多基督徒以为,选“总统”和选“牧师”截然不同,干练成为主要的考量,灵性或道德则属次要。 “地上的国度”既然都有问题,也不需期待会有“完美的总统”。为了达到政治上的目的,属灵的价值可以妥协或牺牲。
最后一个原因为:过去三十年来,美国教会的素质普遍下滑。即使自称是福音派的信徒,对重要教义往往亦不能坚守,立场动摇的屡见不鲜。事实上,不少所谓「福音派信徒」公然支持特朗普,主要原因是因他们灵性低落,并不看重圣经的要求。
世俗主义侵蚀美国文化的真相
共和党向来以保守立埸自居,但特朗普并非稳定的保守派。尽管目前他强调自己在婚姻、堕胎等方面都倾向保守,但是因为过去他的立场经常改变,对于小政府等保守派的核心价值也不常提及,因此,一些评论者仍将他列入「非保守」行伍。然而在最近的全国民调中,他竟得到38%共和党的选民支持。
这现象披露出:美国文化正在急速改变。事实上,世俗主义席卷美国已有半世纪之久。彼得柏格(Peter Berger )在1967年出版的名著《神圣的帷幕》(Sacred Canopy),已经清晰指出欧美世俗化的趋势,并它所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在美国,世俗化意谓着放弃文化中原本的超验价值或传统,拥抱自然主义,并且只在今生追寻意义和目的。由于蔑视绝对的权威,人们只以相对的个人主义为生活的依据。无数人的灵魂漂泊在虚无的幻觉中。
维吉尼亚大学雷考克教授(Douglas Laycock)提到,有30%的已婚美国人宣称,他们的婚礼不采用宗教的典礼。 27%的美国人在安排自己的丧礼时,也不想用任何宗教仪式。
非宗教人口遽增
在美国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代表正面的意义。但如今,以世俗主义为主导的美国文化,则是以「去基督教」为特色。
2013年7月,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宗教系主任赖德曼(Gary Laderman)斩钉截铁地指出,未来美国的宗教趋势是「去基督教化」(Dechristinization),而非「世俗化」(Secularization )。 「比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近日发表的研究显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宗教选项填「无」的比例很低,只有2%,到了七十年代,有7%,然而到了2013年,已增加到20%。
在宗教栏填「无」的人士,有些是无神论或不可知论者,有些则只是对宗教漠不关心。探讨这问题的专家认为,非宗教人口的增加,与过去几十年「宗教右翼」(Religious Right)在美国的表现有关。在这些人眼中,「宗教右翼」只对钱、苛刻的规定、和政治有兴趣。结果,在九十年代以后,一般美国人对政府、大企业和教会愈来愈失去信心,变得更加崇尚个人主义,对权威倍感怀疑,也不愿意隶属于任何有组织的宗教。
性开放的后果
「性革命」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尔后,美国人对「性」的观念不断开放。六十年代之后,在电影界、花花公子杂志和电视影集的推波助澜之下,性解放运动更甚嚣尘上,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改变社会的一大因素。
如今,「妇女性观」、「同性恋」、「婚前性行为」和「性表达的自由」,在美国各地司空见惯。传统的两性关系和婚姻家庭制度大遭挞伐,受到了空前的破坏。
2013年,有一份针对美国青少年性行为的调查显示,47%高中生有性经验,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有相当活耀的性行为。15% 的高中生表示,他们有四个以上的性伴侣。5.6%的学生在十三岁以前就有第一次性经验。在18至23岁的未婚年轻人中,84%已有性经验。
在性开放如此猖狂的时代,特朗普私生活的脱轨毫不让人意外。九十年代初期,他与第一任妻子还保持婚姻关系时,便和一位女星幽会,导致1991年离婚。两年后,这位女星生了女儿之后两个月,他们才正式结婚。这段婚姻几年后又破裂。他现在的妻子是第三任。特朗普的婚姻可说是美国性解放文化必然的结果。
在二十世纪时,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婚姻状况还受到很严格的检视,但如今,选民已经毫不在乎,反映出社会道德已今非昔比。
信仰素质的低落
在2011年出版的《美国宗教:当代走向》一书中指出,经常参加聚会的基督徒比例日趋下降;在拥有大学文凭的信徒中,相信圣经无误的比例也明显滑落。
美南浸信会伦理与宗教自由委员会主席莫尔(Russell Moore)慨然指出,今天美国信徒引以为傲的“圣经地带”(Bible Belt)其实已不存在。大约二十年前,当他在教会担任青年事工主任时,发现教会的高中生和外面的青少年,在行为上基本没什么两样,例如:吸食大麻、有性行为、醉酒等,只是在教会成长的年轻人总把父母蒙在鼓里。这事实令他大为震惊。
今天美国主流教会的青少年已大不如前。他们的信仰可以用“道德治疗性的自然神论”(moralistic therapeutic deism)来描述。他们所信的神,只是高高在上,观望着人在地上生活。除非人们求祂来解决问题,否则祂不会主动参与。这位神要人好好相处,平等相待。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世上的幸福,让自己感觉良好。 “好人”死的时候能进天堂。
他们接受的教义内容既然是这样的,无怪多数人在成年之后,都成了“形式的”或“表面的”基督徒。
特朗普的信仰无疑是出于这种潮流,甚至更加怪异和变态。他曾公开指出,耶稣是个失败者,弥赛亚在十字架上血迹斑斑的形像令人恶心。又说,他从不需要神的赦免。可是,他仍大言不惭地说,他是属于长老会的基督徒,有受洗证,保有母亲传下的圣经。只是,任何了解圣经真理的人,都不会以为他是真正的基督徒。
谁作中流砥柱
著名的美国思想家杭士基(Avram N. Chomsky)近日曾说,特朗普的崛起,是因为在这个由“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所主导的文化潮流里,社会分崩离析,大家活在恐惧、无助与孤立中。这种心态给了特朗普舞台,让众人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面对美国文化的快速转变,不少美国教会领袖大声疾呼,信徒必须儆醒自守,并且要以敏锐的心思来应对文化的流向。美南浸信会的莫尔牧师去年撰写了《前进:投身文化却不失去福音》(Onward: Engaging the Culture without Losing the Gospel),鼓励基督徒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当下的文化潮流,并且把握机会,以明智的方法与人分享福音。由于他在该教派中居领袖地位,此次总统大选中,无数信徒不免受他的影响。他认为,选总统除了应考虑「核心价值」之外,候选人的品格与诚信也是重要的条件,绝对不能忽略。
无论文化怎么改变,以下三方面是基督徒应该坚守的态度与原则。
第一,耶稣永远是我们效法的榜样。第一世纪的巴勒斯坦文化,乃是被律法主义和宗教的形式主义所主宰。耶稣勇敢面对这样的环境,一方面活出圣洁爱人的见证,一方面批判法利赛人与撒督该人思想和行为的错误。
第二,莫尔在《前进》一书中不断强调,基督徒要保持传福音和社会关怀的平衡。教会必须成为「宣教型的教会」,训练、带领每位属神的儿女成为门徒,对时代具有强烈的使命感。除了积极传福音外,还要活出荣耀的见证,作光作盐。
第三,我们不能忽略在公共领域为主作美好的见证。福音不只是对教会里的人宣讲,也是要对这世上有钱有势的人宣讲。保罗在亚略巴古的表现,以及面对亚基帕王时大胆宣扬福音的精神,仍是我们今日的表率(使徒行传17:22-31;26章)。
面对二十一世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基督徒如何建立合乎圣经的「公共神学」,是很重要的课题。因为神的话也是无神论者、穆斯林、佛教徒及其他的非基督徒所需要聆听的,是他们至终可以蒙福的泉源。
在《愚拙人的谈论》(Fool's Talk: Recovering the Art of Christian Persuasion)一书中指出,美国文化早已经是不支撑基督教思想的土壤,所以基督徒必须有智慧,用具有说服力的哲学论证为福音辩护,以便赢得世人归向基督。面对社会上各种与信仰有关的议题,如:堕胎、同性恋、干细胞研究、环保等,我们要从圣经的角度来思考、研究,为真理说话。倘若神是独行奇事的主,没有任何环境可以抵挡祂的作为。
在传统价值不断被排挤、贬抑的时代,我们基督徒不但需要面对主流文化的挑战,也要面对自身周围文化的改变,而重整传福音的策略。我们仍然要持守圣经的立场,顺服耶稣的吩咐,不可因局势险恶、教会堕落而沮丧、停滞不前。基督徒没有悲观的权力!
而面对选举,不论谁最后胜出,基督徒要做的是祷告并支持合乎圣经的政策与举措,但更要紧的是仰望全能神的眷佑与怜悯。惟有祂才能真正祝福国家并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