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民族的文化中,度假文化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说是独特,因为很多人趁着假期出去游玩,想着好好的放松身心,但回来后却一身疲惫。预设中的度假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何才能和家人过好一个假期呢?在世俗化的度假文化中,有没有另一种休闲方式,可以真正让忙碌的现代人回归安息,重新得力?
度假如此累!
菲力夫妇为了一偿多年的愿望,决定花上几千元,带上两个孩子到科罗拉多州去度假。不过,出门不久,他们就发现他们多年积蓄的投资报酬率并不高。十几岁大的志大在后车座位上沈迷于电动玩具,连头都不抬,更不必说看一眼科州美丽的风光;而志二则是不断发问:“到了没有?我要下来!”如果下车吃午餐,两个小孩不是嫌预备的餐太冷就是太热。
如果他们抬头看不见野生动物,就会追问:“不是说可以看到野生动物吗?它们在哪?我们能不能呆在旅馆里看电视?”这种事对于许多携儿带女出游的夫妇而言,应该是家常便饭。
马大姐一想到长周末就头疼。首先一家人总不能呆在家中过长周末,这不符合社会传统。其次,不知道该上何处去度假。远的去不了,近的,都去过了。一个周末下来,先生不满,儿女理怨,更不用说度假前的各种准备和事后繁杂的收拾,度假对她而言比上班还累。
度假已成为北美文化之一。除非是为了工作,假若在长周末不出游,日子简直无法过,因为人们压根儿就没有在家过长周末的习惯。我的一位同事,在一个下雨的长周末,不听劝阻,决定按照预定计划去露营。结果是他一个人站在帐蓬里,脚踩流水过了一夜,而其它家人则挤在车内。我问他既然知道下雨,为何还要出门?他的回答是:“如果不出门,我不知道在家要做什么!”
度假文化对基督徒灵命的冲击
如果说度假文化对信徒有冲击,许多人会以为言过其实。但实际上,这种冲击潜移默化式的,不知不觉中,基督徒的价值观已在度假文化的侵蚀下,出现了一些变化。每个长周末,教会的出席人数至会减少百分之二十。因为许多人出游去了。与婴儿潮时期的父母辈不一样的是,他们即使在长周末出游,也尽可能在周日时寻找一间教堂做礼拜。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当一位基督徒在过长周末时,他是否还能保持他的灵命生活?出现了一个中空期。
我们试着用“度假”作为关键词在一个基督徒的新闻网站上搜寻文章,结果有上百篇文章出来。其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文章是探讨度假与婚姻的关系;百分之十是对于父母与子女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几篇是探讨灵命的。虽然每当信徒外出度假时都会以为身心的放松可以帮助灵命的提高。大自然的风光又可拉近家人之间的距离,和家人与上帝的距离。但实际上的效果有多好,完全得视事前的预备,毕竟灵命的提高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吉米以为他的度假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里,灵命受到激励。他是这样做法:每一次度假前,他都要制定计划,首先他要选定一个度假地方。因此他调整家人对度假的期望,比如他想去访问历史古迹;他妻子想去夏威夷;小孩子想去海边拣贝壳等等。他尽量选好一个满足大家要求的地方,在出游的每一天开始,都是先祷告,有一段灵修的时间。当孩子长大后,会进修一些圣经和神学的讨论。虽然灵修和讨论常常在开车的途中进行,孩子们发现在车中灵修有点困难,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吉米的家,每一次度假,都会有一种得到了上帝给他们一个新礼物的感觉。
许多人并不觉得有这个冲击,因为即使在长周末时有五分之一的人不到教堂,但这些人在下周时又会回来的,教会的运作不受影响。
度假可以更有意义
不过有心人也发现,近年来教会的灵修会和退修会,甚至布道会,都会选在长周末和度假胜地来举行。教会或许希望既不剥夺信徒或是慕道友度假的愿望,又可以组织一下教会的活动。因此这种“度假灵修会”、“度假布道会”式的活动也渐渐成为主流。退修会原来是“离开尘事,专心灵修”的原意反倒被人们忘却了。在度假文化的影响下,“退修会”也有了新的涵意了。
在大学查经班时,第一次听到退修会时,觉得十分好奇,历来便渐渐喜欢上这种暂时放下一切,到一个不受世界打扰的地方,专心寻求上帝的灵修活动。如果退修会都选在度假胜地举行,就谈不上离开尘事一段时间了。
教会其实是在十分困难之下选择度假灵修会的,因为不如此,就会少了许多人参加。毕竟,现在的基督徒生活仍然是以他们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为主轴来安排,其它事务,包括度假和参加教会活动,不在假日举办灵修会,在什么时候办才更合适呢?谁也说不上来。
度假是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那么作为基督徒是不能逃避的,作为教会也是必需面对的。一生中有许多长周末,它们可以成为基督徒灵命成长的助力,也可以成为阻力。除非我们也像吉米一样,能够习惯在行进中的车内进行灵修,否者度假不一定就会让我们更靠近神。除非教会敢于面对困难,宁愿有时举办人数不多的传统式退修会,否则退修会就只有成为度假的另一种形式了。
原文标题:《度假文化、教会和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