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站出来,为被害者说话——致不会哭的难民小男孩

作者:综合整理   来源:网络
 
 
 

一张小男孩坐在一辆救护车里的照片(视频截图)在全球的社交媒体被广泛转发。这名4岁男孩名叫奥姆兰,照片中的他安静地坐在急救车的椅子上,茫然无助的眼神里隐藏着难以言喻的哀伤。他的额头一侧受了伤,半张脸都浸满了血。茫然无助的眼神里隐藏着难以言喻的哀伤。他刚刚经历了17日阿勒坡东南由叛军控制的卡特吉(Qaterji)地区的空袭。当地已遭战火围困长达5年。

 

这张照片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然而,很快有媒体站出来指正,说这个视频涉嫌造假。拍摄组织伪造的目的或为西方列强干涉叙利亚创造“人道主义”理由。

 

无论这个视频是否的真的,无可否认的是,战争的残酷还萦绕在叙利亚等国家。许多的家庭正饱受战争的摧残。事实上,叙利亚内战以来,已经有超过30万叙利亚人遇难,超过400万叙利亚人沦为难民,流离失所。战争如此残酷的,即便在人类文明已经到21世纪的今天,和平依然显得奢侈和遥远。

 

各个国家、机构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盘算,能够正视自己的过错,忏悔和道歉的国家,更是没有——也许除了德国。真正为和平而努力,为苦难者发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如果说某个人为了和平可以放下仇恨,甚至奉献自己的一生,那么他绝对配得世界人民的纪念。而曾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犹太人Elie Wiesel(埃利·威塞尔)就是这样鲜有的一位毕生为和平而努力的人。

 
 

 

 
 

Elie Wiesel(埃利·威塞尔)刚刚在今年的7月逝世。他是被称为“人间炼狱”的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

 

 

1928年埃利·威塞尔出生在罗马尼亚的犹太人聚集区。1944年,威塞尔15岁,他和家人一起被送到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几经波折,他于1945年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Buchenwald)重获自由。

 

战后的威塞尔被送上一列装着400个孤儿的火车送去法国,住在诺曼底一个犹太组织的家里。大学生活中他开始为法国报纸L’Arche写作,随后在1948年被该报社送去以色列报导新建的希伯来之国的新闻。在以色列,他也成为了Yediot Ahronot日报的巴黎记者,也因此认识了鼓励他将自己的战时回忆写出来的Mauriac先生。1956年,一份800页的意第绪语的回忆录写成,之后被缩减成127页并翻译成法文,名为La Nuit (夜)。

 

 

他写作主题都是关于大屠杀的记忆。威塞尔至今已经出版了57本书,其中1958年出版的自传《夜》与《安妮日记》并列为犹太人大屠杀的经典作品。1986年,威塞尔因为通过写作“把个人的关注化为对一切暴力、仇恨和压迫的普遍谴责”而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在战后近20年的时间里,备受创伤的欧洲犹太幸存者以及因为没有拯救更多同胞而有着罪恶感的美国犹太人,相比于愤怒与复仇,他们表现出更多的是沉默。引用纽约时报对这种行为的描述,即“冻在了沉默之中”。而威塞尔正是由于他对这种遗忘和暴力的公开指责,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奖。1986年,在他的获奖感言中,他说:“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就是有罪的,我们就是共犯。” 诺贝尔委员会如是评价威塞尔:“他是人类的信使。他传达着和平,救赎和人类尊严的信息。他的信念,这种世界的邪恶能被打败的信念,是来之不易的。”

 
 

 

 
 

1986年1月,威塞尔在从奥斯维辛集中营被释放的41年之后,第一次重新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很感动德国学生对历史的承认和尊重,他对此的描述是“德国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过去的探索之路是充满痛苦的,也是充满深度的。”威塞尔还说过一句一针见血的话让人印象颇深:“德国有没有祈求过原谅?没有,他们从来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

 

德国一直在做的,只有对历史的忏悔和道歉,却从来不祈求原谅。对历史的严肃对待,自二战之后一直到今日的学生课堂,从未改变过。作为二战的战败国之一,德国对受难者的忏悔不仅是对国民认知的负责,更是对人性的承认。可悲的是,这样的行为并不是被别的战败国认可的,也再次证实了威塞尔的困惑和担忧,却也体现出他坚信这样的邪恶势力终究会被打败的信念之可贵,以及从中而体现出的回忆的力量。

 

2009年6月5日,默克尔、奥巴马和威塞尔 在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营地。  视觉中国 资料图

 

更准确地说,是大声说出自己的回忆的力量。这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对待日本对于二战时很多恶行不予承认的做法可借鉴的方面。的确,这样的声音是被传出过,传到很远,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却断断续续,忽高忽低,从而无法得到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我们需要并且保护和威塞尔一样的“回忆的斗士”们,像犹太人和德国人一样,“不忘记,不重复” (Never forget, never again)

 

任何亲身经历过苦难的人都是苦难的见证人。为苦难作见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一个苦难见证者众多,但却很少有人站出来作见证的社会里。只有拥有“作见证”的意识、愿望和行动,各种人道灾难和大大小小社会非正义事件的受害者才不至于永远生活在屈辱的沉默之中。他们也才有可能象威塞尔那样告诉这个世界,“我不沉默,所以我还活着。

 

根据威塞尔和马里昂一起成立于1986年的“埃利·威塞尔基金会”网站信息,他一直致力于维护许多人的权益:苏联的犹太人、尼加拉瓜的米斯基托语印第安人、埃塞俄比亚裔的以色列青年、阿根廷“肮脏战争”后的失踪者、柬埔寨难民、库尔德人、非洲饥荒和种族灭绝的受害者、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受害者、前南斯拉夫地区战争的受害者,等等。

 

 

“我的丈夫是一名战士。他为在大屠杀中遇难的六百万犹太同胞的记忆而战,他为以色列而战。他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无论是何种族或信仰,发起无数战斗。”威塞尔的遗孀马里昂(Marion)在一份声明中如是说。

 

“正如他常说的那样,一个正直的人可以影响他人。对很多人来说,他就是那种能够影响他人的人。”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也如此回忆说。

 
 

来源参考:“以色列计划 ”赵佳欣《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大屠杀幸存者Elie Wiesel逝世,享年87岁》;澎湃新闻,等

 

征稿  | 见证征集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来稿请发至邮箱:pushijiayin@qq.com

 

活动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普世佳音对此次征稿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发布日期:2016-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