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许多死亡事件,如圣经所说,生命如同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大到天灾人祸,小到个体生命的离去,天人之别使许多人身心灵受到重创,许多家庭天人永隔、许多美好的家庭摧残殆尽,物质的损失可以再建,但心灵的损伤却需要漫长的愈合。
中国文化的生死观是“未知生焉知死”,这种刻意回避死亡的态度无法带给我们真实的智慧和盼望。面对死亡,我们需要有清楚的认识,并且从信仰出发,选择最为恰切的临终关怀方式,让生命不再绝望!
根据死亡学专家库布勒‧罗斯医师(Elizabeth Kubler-Ross)所提出来的概念,当心爱的人将离世或是已离世,可能会经过下列五个阶段:
1、否认期:存活下来的人会认为这件事不是真的,感觉像是在梦中一样。
2、愤怒期:这时候存活下来的人会抱怨老天爷不公平,甚至会将怒气迁于他人,此时负向的情感会一股脑地抛出。
3、讨价还价期:有的人会向老天爷祈求让心爱的人活过来,然后他/她会回报老天爷去做义工或是其它有意义的事。
4、消沉抑郁期:当存活下来的人发现使用任何手段都无法使死者复生,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无能感,失去对活动的兴趣。
5、接受期:处在此阶段的人会渐渐面对事实的真相而开始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当面对天人永诀时,尽量让其不要与人群隔绝,给予人际上的支持与关怀,适时地协助其抒发心中的负向情绪。因为有人可能会有很强的罪咎感,会质问自己为何不怎样,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如果可能,不要积压自己的情绪,透过流泪、搥打沙包等方式释放心中的痛苦,以避免未释放的痛苦会反噬自己,会期望随着心爱的人一起离去,那就会更加雪上加霜。
转移焦点也可以协助不再只是定睛心爱的人离去,有的人可能会藉由努力地工作来麻痹自己,有的人可能会寄情于自己的兴趣及活动上,以避免过度的悲伤与自责。
出国散心也是一种方式,让自己转换个环境或许也可转换个心情。常常有很多人会因为触景伤情,而回想起以往许多与心爱的人相处的甜蜜时光。或者将心爱的所遗留之物转送他人或丢弃,避免自己一旦睹物思人又情绪波动不已。
存活下来的人若是接触信仰,也可从信仰当中获得安定的力量,就像圣经中约伯的遭遇一样,面对家产、子女的被夺去、自己病痛缠身,约伯也曾怨天尤人,一直到上帝与他对谈之后,才发现上帝在他身上有特别的旨意与作为。因此当我们面临灾祸的时候,可以将思维由消极转为积极,看看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有没有属于我们的使命或终极关怀,这样子将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度过这一令人难过的阶段,并且迎向美好人生。
通常,我们目睹亲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时,会产生一种生命价值骤贬的感慨,甚至会感到愤怒。可是,什么是人生命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呢?
不管我们在情感和情绪上怎么衡量一个人,事实上,所有的人在神面前都有他的价值。有些人听到这样的说法可能会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曾为了某个麻烦人物的去世而如释重负。我们不得不承认,要爱一个很难去爱的人,牵涉到艰难的承诺。但神喜悦我们这么做。如果艰难的日子,在主所定的时候结束了,我们心怀感恩,这是无可厚非的。
每个人都有内在价值,无论能力如何,都配得尊重和保护。
很多人在目睹亲人即将死亡的时候,会觉得那个亲人似乎并不在现场。虽然如此,那个人真正断气前,还是一个完全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在生死间徘徊的人,仍然是个人,而且具有和站在他病榻旁的人一样高的价值。
人类生命的价值在于我们是什么,而不在我们做了什么。一个受人敬爱且与癌症奋斗的七十二岁老奶奶,和一个因醉酒驾车而瘫痪的十九岁男孩,他们的价值和一般人是一样的。濒死的病人,思考和行动能力虽然减弱了,但他的价值并不因此而减少。
我们在衡量生命价值的时候,常常把生命的庄严和生命的质量这两个概念挂在嘴边,但如果只停留在呼口号的阶段,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得试着跨越这个层次。
如果生命的庄严单指肉体的生命,那么,生命至上就意味着,即使我们知道在医学上再怎么努力都是枉然无效,我们也要继续治疗一个活尸体。在临床上,这就是所谓的完整医疗──不计代价地延长肉体的生命,即使违反受治疗者的意愿也要坚持。但事实上,付出所有的努力,目的只是延后死亡,而不是延续生命。这种妄自尊大的观点,自以为人类拥有最终的生死控制权,不但否定了死亡的真实性,还削弱了生命真正的价值。
推崇肉体生命的观点,混淆了生物学上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生物学上的生命固然必须,却不足以作为神的形像。人不只是一个有生理功能的器官组合,而是由肉体、人格和灵性各种不同层次组成的人类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可能有人会疑惑,这样区分,会不会强化了提倡安乐死的激进分子的论据?有个鼓吹安乐死的詹姆士.芮秋士,的确将生物学上的生命和传记式的生命分开来。所谓传记式的生命,是指一个人自己选择、体验及生活的生命,是比人体生理功能更高层次的生命。芮秋士主张,生物学上的生命,没有与生俱来的价值,生命意义来自传记式生命。因此,当一个人的传记式生命不再具有他所希望有的意义时,他就有权利放弃他的肉体生命。但我们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在于肉体和属灵生命的合一。传记式生命固然重要,也不能否定肉体生命所具有的高度价值。
要知道,生命本身是上帝给我们的众多礼物之一,让我们尽情享受并明智使用。但生命的所有权归于造物主,并不在我们手中。
因此,当我们选择以自杀或经由积极主动的安乐死来结束生命时,就夺取了不属于我们的决定权。
生命是我们最贵重的资产。没有美好的生命,就不可能享有其他的一切美好事物。基督徒了解,生命是慈爱、关怀的神所赐的礼物。
当我们收到贵重礼物时,感恩是唯一的恰当回应。感恩不只表现在所说的话上,也在于我们如何处置礼物。因为这反映出我们如何看待赠送礼物给我们的人。我们如果把朋友送我们的礼物丢掉,就等于对他说:“你珍爱的礼物,我可不稀罕。我自己会决定什么对我有价值。”
如果我们面对上帝所给予我们的生命大礼,却决定寻死,就亵渎那位赏赐者了。寻死所表达的意义就是:“神啊!我有权利选择自认最好的。生命有我自己指定的价值,不是创造者所宣称的那种价值。”
这对要在我们生命中成就善工的神,是不知感恩的行为,好像当着神的面,把祂送我们的礼物掷回一样,多么不恰当呀!
本文根据David Clark & Peter Emmett 《怎么看待生命》及丁介陶《天人诀别时》综合编辑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