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佩蓉从心理学、大脑神经学的角度,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进行分析和对比,指出在育儿方面,固定型思维不知不觉的影响我们对待自己和对待孩子的方式。我们更多的时候从“聪明”和“笨”的角度来看孩子,而不是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这和许多育儿书上提到,不要夸孩子的聪明,而要夸孩子的成长不谋而合。
今天,我们来看成长型思维有什么样的现象,然后再对比一下固定型思维的特征。对比以后,我们可以评估在育儿方面我们比较倾向哪一种思维。
失败会使成长型思维人振奋,因为她喜欢征服挑战。
固定型思维人会惧怕失败,因为她把失败当成对于自己的定义:“我露出马脚了!我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都不会!多羞耻啊!我要躲到哪里去呢?”
失败以后,成长型思维人会问:“我应该从这里学到什么呢?下次同样事情发生的时候,我需要如何调整,如何改变,才能克服或胜过这个挑战呢?”
失败以后,固定型思维人找人怪罪。她会拿比自己不足的人来相比,来安慰自己,为了增加自尊。要是失败是因为自己的错,她容易灰心,绝望,或放弃。因为固定型思维的人把失败看成对自己所定义的价值的否定,她很难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因此很难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成长型思维人相信能力是锻炼出来的,而且每个人的能力都能够越锻炼越强。面临问题的时候,成长型思维人会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会对于迎接挑战感觉兴奋。
固定型思维人相信能力是天生的,所以一个人的能力是不能改变的。面临问题的时候,她比较容易作弊,也比较容易放弃或担心解决不了问题该怎么办,所以比较轻易焦虑。对于一件事,除非成功率很高,固定型思维人不敢尽心尽力的为内心向往的目标去努力,因为她会惧怕,要是她全心全力投入了以后却失败了,就证实自己的能力真的不够。
成长型思维人会选择能让自己改进和成长的朋友,也会迎接朋友的忠告和对自己改进的批评或建议。成长型思维人比较容易关注大家整体的改进和成长,也会容易帮助别人成功,寻找共赢的解决方案。
固定型思维人会选择不如自己,会崇拜自己,和无条件称赞自己的朋友,因为她认为朋友对她的评价就是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或否定。因此,固定型思维人比较会有你输我赢的倾向,问题来了不会寻找共赢的解决方法。固定型思维人比较容易贬低别人来提高自己,让自己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有能力,或者有价值。
很多时候,朋友的存在是用来提高固定型思维人的自我价值感和身份,或者无意中利用他们来肯定自己。我们都知道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但是更难找到的是成功的朋友。当你找到了那个好配偶,拿到那个offer,升职了,或者孩子很好,有谁会为你高兴呢?你的失败和倒霉不会威胁别人的自尊。从自尊的角度来看,我们比较容易同情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那些自尊从优越于别人而来的的人,你的成功不一定会让对方高兴。
成长型思维人相信自己能够改变,配偶能够改变,还有婚姻的质量也能改变。固定型思维人觉得一个人基本是好人或坏人,没有什么改变的可能,因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所以要是对方伤害了你,不是这个人有问题,就是家族或民族有问题。固定型思维人认为配偶的想法和看法要跟自己一样,而且对方不需要自己表达出来就能了解自己在想什么。没有缘分和默契的婚姻才需要努力,因为默契是天生的,不是学来的。但是北美爱情心理专家说,其实选择配偶就是在选择一套问题,因为世界没有天生没有任何问题的人。关键是我们如何承认和接纳彼此的问题和限制,因为只有接纳了这些限制以后才有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
因此,在寻找配偶的时候,成长型思维人会寻找一个能够跟自己一起成长的未成品,但是固定型思维人会寻找一个已经完美和成熟的人。当问题或冲突发生的时候,成长型思维人会把配偶当成解决问题的搭档和合伙人,而固定型思维人比较容易怪罪人或者跟配偶竞争。
固定型思维人看重和追求结果,成长型思维人看重和享受过程。很奇怪的是,成长型思维人往往会获得卓越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却是副产品,不是主产品。
德韦克博士也好奇的问,那成长型思维人会得抑郁症吗?答案是:会!所以,我们会很自然的去问,这两种思维人得了抑郁症会在面对的方法有所差异吗?他们的思维方式对抑郁症的医疗过程有什么影响吗?答案也是:绝对有!成长型思维人得了抑郁症以后会更加努力去行动,去找方法来提升自己或走出现状,去医疗抑郁症的根源。因此,成长型思维人从抑郁症康复的比率远远比固定型思维人要高很多,因为固定型思维人在抑郁的时候会放弃,因此更难自拔。
听到这里,很多人会开始看到自己固定型思维的影子了吧?我是第一个举手的人!德韦克教授也警告我们不要非黑即白的去分开这两种思维方式,而是在生活的每个部分去看到不同思维的影响或阴影,然后再去增加成长型思维的对比。说不定在爱情方面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比较多,但是在工作上我们的成长型思维比较多。无论如何,我们都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其实,德韦克教授在她的书里面从头到尾都在分享她以前是如何的一个典型固定型思维人。所以,请不要担忧,不要羞愧,不要灰心,因为好消息是:思维方式是任何时候都能改变的!
每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已经开始进入固定型思维的时候,比如我们不想接受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被一个失败而给自己贴上了标签,或者被一件需要很多努力的事情而气馁,我们可以立刻转型进入成长型思维。我们可以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或继续努力。
请千万要记得,思维的改变不是一两天想改了就能立刻改了。改变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关键是要用心的去捕捉脑袋里的想法和内心的情绪。研究人员发现固定型思维人的情绪和反应会比较强烈,然后内心做出的评价或结论也会比较强烈。相对的来说,成长型思维人情绪的起伏比较没有那么大,因为他的脑袋正在评估他观察到的信息,在过滤哪些信息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和改进,哪些值得学习,哪些能够帮助我的伙伴,还有哪些没有任何价值。所以当我们的情绪比较强烈的时候,可以把这种情绪当成让我们冷静下来思考的信号。唯有慢下来冷静的思考才能让我们开始脱离固定型思维,进入成长型思维。
到了这里,说不定你会像我一样的说,幸亏我看了前面这个实验,一直都在肯定孩子的努力,不是聪明。就像谷歌人力资源主任在采访德韦克教授的时候说,自从学到两种思维方式以后,他们家里就禁止说两个 S 开头的字:smart (聪明)或stupid (笨)。但是,你有没有仔细关注你们如何评价别人的孩子?当你们看到一个不很擅长一种技能,或者不很了解一个话题的孩子,你们会说什么呢?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不知不觉说出来的话,往往才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话。无论是评价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还是评价自己,还是别的妈妈,我们是否都会根据成长型思维来讨论?
我往往会遇到别的妈妈很羡慕的看着我说,你真能干,能养育三个男孩。我连一个孩子就忙不过来。每当我说,我是因为孩子多,失败多,学习的机会比较多,才变能干的,对方的答案总是:“你好谦虚!要是我,我肯定不行!”但是,现在你看到了这些研究的结果,应该可以相信我的这句话没有任何的谦虚或虚伪吧?真的是这样啊!孩子越多,训练的机会越多,育儿就越熟练,当然就越能干了!
思维是一个想法一个想法,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堡垒。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座堡垒是建立在牢固的石头上,还是沙堆上?我们的一砖一瓦是用无数的小小“白色谎言”建立起来的,还是用真理和事实来搭建的?
卡洛琳·丽芙 (Caroline Leaf) 博士是世界最顶尖的认知神经学家之一,也是畅销书Switch On Your Brain 的作者。
在她的书里,她给了大量的最新精神科学研究来证明:大脑是一个不断在改变和成长的器官,而且最大改变大脑的因素是我们的思想,不是外在因素。这个新科学领域,叫做 epigenetics, 证明了当我们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因此改变了言行以后,我们的基因也会因此改变。然后我们改变的基因也会遗传下去给我们的后代继承!
我们文化中有很多的谎言在无意中把我们锁定在固定型思维里面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或“3岁看小,7岁看老”这些善意的谎言,有时候会让我们绝望。《圣经》里面的一句话却一直给我很大的力量,让我对于人生任何阶段的改变有所希望: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罗马书12:2)
我也看到太多人,无论活到了多老,在他们下定决心以后,开始从思想的改变延续到言行的改变,扭转了他们的人生,从顽固到谦卑!是时候我们开始用我们的成长型思维来搭建一个充满正能量,希望,和改进不断的人生了!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最后,我们一起来思考我们要如何改变,让自己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妈妈!(不要忘记寻找身边的伙伴一起做作业,互相鼓励和陪伴,一起成长哦!)
在你的过去,有没有什么经验给你贴上了标志?
这可能是一次考试的分数,一次不谨慎的失误,被开除,被拒绝,等等。回去回顾这件事,让自己感受到当时的感觉。现在开始从一个成长型思维来看这件事。诚实的去检验你在这件事里面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开始理性的去体会这件事并不能对你的智能或性格下定义。问自己:我能从这件事里学到什么?我能如何从这件事里成长。开始为这件事贴上成长型思维的标签来代替过去的标签。
在你的家里,你们允许意见不同的讨论吗?要是不允许,开始制造一个鼓励不同观点还有彼此给予建设性的批评的自由气氛。从改变你的言语开始:
- 把能力当成一个学得来,改进得来的东西。
- 肯定学习,成长,和毅力。
- 不去肯定现成的天才或天赋。
- 给家人正面的,具体的,能帮助他们改进的反馈。
- 拒绝定性家人的人品或能力。
这个月,开始随身带着一本笔记本。每次你跟配偶有意见不同,进入冲突的时候,把这件事登记下来。然后:
- 把脑子里固定型的想法写下来。
- 根据成长型思维,思考和写下来这个冲突能如何帮你成长。
- 记下来有什么地方需要学习,要如何去学习。
(本文根据蒋佩蓉的讲座进行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