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促进彼此心智成熟——读《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作者:迈克尔&黛比•珀尔夫妇   来源:青橄榄书殿

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不可在烈怒中进行管教,也不可以自己言行标准不一。责打孩子前,对孩子犯错的行为要指出和告诫,孩子不听或下次再犯,也无需怒火中烧,提高嗓门,或啰里啰嗦,只要进行惩戒,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需要回转。

真正的管教: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优秀是这样训练出来的》一书中从明确训练和管教的定义开始,让大家注意不要走极端。接着认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性,促使父母们面对严峻的现实。然后以亲子感情纽带为基础,讲解管教的真正含义、原则、时机,以及各种各样的训练,最后也包括属灵层面的思考。作者的教导既入情入理,也有一定的操作性。其中最击中我心的,是对管教的定义: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诗23:4);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箴19:18);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箴29:17)。

从毛爸和毛妈自己的实践看,和书中描述的情况匹配度也很高,毛毛一开始也很抵触,但巴掌落下去后,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虽然也有抱怨,但过不了一会,他自己也开始重复大人教导的正确理念。感觉有点神奇的小惊喜。 

父母不可以孩子吗?

按照当下流行的育儿经验和氛围,孩子是不应该挨打的,大人应该多讲道理。看上去,这很有道理。这里可能有现代心理学的影响,也有当代父母对自己儿时挨打的回忆和抵触。但现实情况远较一般的概念复杂得多,以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孩子有的时候能听父母的道理,亲子沟通也很愉快;但有的时候,孩子也会非常顽皮,甚至顽劣。在那种状况下,小家伙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劝告,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或玩笑。

父母从平静地劝导开始,到稍显急躁,然后刻意隐忍,再到崩溃抓狂。声音越来越大,语气越来越严厉,甚至带着威胁和利诱。但效果并不好,孩子要么稍事收敛;要么依然故我、不以为意、越发张狂。看着孩子犯错误,我们一方面反思原因,思考如何言传身教。但就在问题恶化的那一刹那,我们应该怎么办?道理已经不起作用了,难道没有别的办法管教孩子吗?

不知道其他人,包括受到现代育儿理念影响的父母是怎么思考的。

但以我个人来说,被逼出来的办法也是有的。我也在气急,情绪失控时,打过孩子。或者单独带孩子到卧室,很平静地执行打屁股,小家伙会满含绝望和恐惧的表情,注意大人的神态和即将落下的家法。我也曾威胁,并执行夺取孩子最心爱的玩具,以此来惩戒。

但这些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通常,孩子会对大人的怒气,还有屁股剧痛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并不是正面的,孩子痛恨那种与大人隔阂和肉体疼痛的感觉。夺取心爱之物,对小孩子也是一种折磨,如果使用不当,会留下怨恨和苦毒的种子。

在坚定而平静的爱中管教

迈克尔&黛比•珀尔夫妇在教养孩子方面的方法给人很大的启发。简而言之:当孩子已经脱离正常的行为规范时,需要在坚定的纠正和平静的关爱中,对孩子进行管教,以训练孩子回转正路,听从父母的教诲,也学会对权柄的顺服。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不可在烈怒中进行管教,也不可以自己言行标准不一。责打孩子前,对孩子犯错的行为要指出和告诫,孩子不听或下次再犯,也无需怒火中烧,提高嗓门,或啰里啰嗦,只要进行惩戒,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需要回转。

“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真正的爱是希望孩子走正道,而不是满足父母个人的情感。也应了之前看的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中对爱的定义:爱是促进彼此的心智成熟。 

(原标题:爱是促进彼此心智成熟) 

发布日期:2016-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