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感恩节和圣诞节,11月和12月成了特别的月份。这是让人思考恩典的季节,忙碌了一年的我们,需要慢下来,数算上次在我们身上的恩典。在经济至上的今天,我们习惯以经历衡量人和事,却少了许多关系的爱的连接……
去年感恩节的前一天,我开车在一个路口等红灯时,注意到一位流浪汉在乞讨。我摇下窗口,拿出1块钱给他,他小声说了声“谢谢!”我微笑地对他说:“感恩节快乐!”他突然很开心地回答我:“谢谢你,愿上帝祝福你。”
这令我觉得,透过短短的交谈,与眼前的这位陌生人有一种很特别的连结。
继续开车的路上,我不禁在想:他是怎么流落在街头的?他的家人呢?感恩节前一天,世上有人为他的存在而感恩吗?为何当我给他钱时,他脸上没有任何反应,但是当我祝他感恩节快乐时,他反而开心地回应?
沉浸在这些问题时,另一个想法在拉扯着我。我记得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探讨几位精英人士在路上,遇到一位乞讨者和一位热狗贩卖铺,此时他们口袋中只有10块钱,他们会怎么做?这篇文章从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各种可能的行动,实在精采。
当我在回想这篇文章时,我发现自己完全进入了思维以经济为主导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以理性的分析和最终的效益作为最高的指导原则,乞讨者只是整个情况的一个变量,而他本身的世界和处境则被忽略了。
加拿大的文化评论家麦蔻丝(F. S. Michaels)观察到,人类进入21世纪后,主宰人们生活的主要价值观是“经济”。在经济挂帅的宏大叙事中,每个人都是“理性、自利且具企业家精神的个人……试图满足自己的无穷欲望,而这些欲望的内容毫无限制。”(注)
在这样的文化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们以投资的角度来衡量生活中的大小决定,他们强调效率和成效,同时认为自己的选项不被限制,永远可以自由地进出市场。
如此,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竞争——这些价值观和行动准则,不仅在无形中渗入我们的生活,也渗入我们的信仰。
因此,感恩节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变成了黑色星期五(BlackFriday)的疯狂血拼。过去,需要彻夜通宵排队抢购的困境,如今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各样网站上的特别折扣(例:CyberMonday),不但延长黑色星期五的购买潮,同时购物成了感恩节整周的定调。
去年感恩节,上帝透过一个路边的流浪汉提醒我一件事:停下来,慢一点,学习与身边的人同在且连结。
也许,我们的聚餐次数可以少一点,但聚餐时间可以长一点,好让我们有时间能好好相处;也许,我们花在购物上的时间和金钱可以少一点,但花在彼此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多一点,好让我们的相处能够深入一点……
也许,我们该停止只用经济思维来过生活,开始欣赏生活中其他真实、善良和美丽的事物。
《箴言》很早就提醒人类,经济思维不应成为我们终极的追求:“你先祖所立的地界,你不可挪移。”(《箴》22:28)
土地,是当时人最主要的生产资本,也是祖先所传承给下一代的主要产业。这段圣经至少在4方面提醒活在当代的我们,该如何在标榜感恩的季节中庆祝:
第一,为欲望划界限。
基督徒庆祝感恩节之余,也要学习如何为自己的欲望划界限,不使欲望超过适当的界线,以致生命失去方向,或牺牲身边之人的福祉。
第二,正确看待恩赐。
感恩的意义也是为着上帝已经赐给我们的使命和资源而感谢,好好使用、发挥。不要心存争竞比较,以致失去焦点、心存贪婪;或总是坐这山望那山,最后一事无成。
第三,尊重每个人的价值。
感恩同时也和关系有关。在这个季节,我们学习尊重每个人的价值,以及他人生存和追求基本生活质量的权利,不夺取他人谋生的有形或无形资本。
第四,感谢对未来有盼望。
最后,基督徒的感恩更是因对未来怀抱着盼望而感恩,知道我们现今的世界还没进入终点,它正朝着上帝终末的国度前进。我们带着盼望,对未来敞开之余,也学习尊重上帝透过历史启示给一代一代留下的传统。
注:麦蔻丝,《单一文化的陷阱》(MonoCulture: How One Storyis Changing Everything),黄煜文译(新北市:木马文化出版,20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