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频发,受伤的过去如何得医治?

作者:罗博学   来源:普世佳音
 

导语


曾几何时,童年被视为纯粹和欢乐的,但今天的社会,校园霸凌却屡屡发生,给受害者带来长久的伤痛。这背后引发的问题,令人担忧!

 

霸凌啊呵呵.jpg

无法忘却的噩梦


据媒体报导,近日,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学生家长称自己的孩子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抱怨学校方面处理不妥,引发网络热议。而在2015622日晚,有网友发帖称,四川资阳乐至3名未成年少女对一女孩施暴。


“女生暴力”在近年来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并且折磨手段一般与性、身体侮辱有关。据法制网的调查报告显示,从性别上看,“女女暴力”占比达32.5%。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中国有20-30%的青少年(13-15岁)至少遭受过一次霸凌。


从表面上看,校园霸凌也许只是一个孩子,在成长阶段不可避免遭受到的非公平对待,但是童年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最开始的阶段,很难想象,如果我们的童年记忆中,总是充满令人辛酸和痛苦的暴力事件,成年后我们会如何看待这个社会?我们还会对人性有着美好的幻想吗?


一位小时候遭受过校园霸凌的人,在她的文章《幼年懦夫:我的校园霸凌记忆》中写道:“我曾遭遇的痛苦,在时代快速改变的今天,在相似的空间里接力上演着。我现在选择把它讲出来,是为了想说,这痛苦不仅是殴打所致。淤青会消,垃圾桶会被倒掉。但不要乐观地去低估一个孩子的记忆。他们的身体在长大,他们的恨、恐惧、被沉默裹挟的孤独感也会长大。那些阴影将伴随他们一生。”


童年遭受的创伤,是许多人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他们活在巨大的阴影里,然后将这阴影扩大。更令人担心的是,当这些遭受过校园霸凌的人成年后,又会选择以相同的方式,去教导他们的孩子。在我身边,有一些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尔虞我诈、恃强凌弱、胜王败寇”的丛林法则。在这些家长心目中,孩子的软弱和沉默,势必遭受伙伴们的歧视和伤害,而唯有注入狼的本性,才有立足之地。


如此恶性循环,校园霸凌就成为丛林法则的突出写照。

 

无神论教育的弊端


从长远看,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如果父母信奉弱肉强食,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必定会深受其影响。如果家长给孩子灌输的是社会上的那套法则,势必带来价值观的错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下的中国社会,成人之间经常使用暴力,也使得孩子无意识地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直接的方式。”他还认为,未成年人暴力事件,有些还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一些打人者的父母,在社会上处于强势位置,被打者的父母处于弱势位置,这种地位的悬殊,会让打人者有“胆量”去施暴。储朝晖说,这种不平等,往往会给受害者的心灵造成永久性的创伤。


圣经中的教育观告诉我们,“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圣经之所以被视为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最高准则,因为圣经并不只是道德伦理经典,伦理性的教导只是圣经的一部分。整本圣经,乃是上帝的话,其中有永生之道。


如果圣经仅仅告诉我们一些看似正确的道理,依旧无法使我们旧有的价值观得到更新。道理并无法拯救人。圣经被视为上帝所默示的话,是他亲启的智慧之书。圣经的真理可以使我们归正,教导我们学义,很大的程度是因为,圣经指出了人性的真相——每个人,都因着根深蒂固的罪性而本性与上帝为敌。在远离上帝的世界,我们不懂得何为爱,何为人性的尊严,我们的教育中缺少对生命价值的敬畏和尊重。以至于,校园中有校园霸凌;历史中有文革暴力;成年后有形形色色的社会倾轧,等等。


当今的中国校园,普遍浸淫在无神论和功利化的教育中。所谓素质教育,也只是有限的人在尝试用有限的方式塑造人性,素质教育的本质,依然是相信“人性本善”。但这无法经受现实的检验。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和青少年阶段,我们班级就已经有了三六九等的阶级划分,优等生会被老师委以重任,在班级上也会逐渐形成小团伙;差等生则往往是被虐待、被冷眼相看的群体。他们被视为“害群之马”,当校园霸凌发生后,也得不到公正合理的对待。


事实上,在没有信仰的国度,历史上这类校园霸凌事件并不罕见,只是当时的传媒并没有今天这么发达,所以很多事件无形中被隐藏起来。但给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一生之久。

霸凌啊.jpg

 

从伤害中得复原


据心理学分析认为,一个人如果在青少年阶段遭受过性侵、或其它形式的暴力行为,那会直接导致他缺乏自信、信任感和安全感,甚至影响他成年后的行为模式。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发现,遭受霸凌过的老鼠,脑部掌管情绪的部位会改变,容易对压力产生敏感,长期下来会出现“社交障碍”,恐惧任何新环境,即便是安全的环境,老鼠还是会害怕结交新朋友。同样,许多遭受过霸凌的孩子,也都会产生退缩怯懦、缺乏自信的后遗症。而新闻中的那些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孩子就出现失眠、恐惧上学等症状,后被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对于这些受伤的孩子,没有人可以抚慰他们黑暗的记忆,也没有人可以将这令人痛苦的噩梦从大脑中清零。但是,为了避免他们将伤痛一直带到成年,并以同样的方式教育他们的子女,在伤害中得复原就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一个崇尚以暴易暴的文化环境中,我们可以设想,即便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受虐者就可以找回自我吗?事实并不如此。在很多武侠小说中看到,那些最终被绳之以法的恶人,并无法真正安慰那些受害者。从根本上来讲,惩罚恶人丝毫无法杜绝恶的延续,惩罚本身只会增加受害者的心理刺激,但对于遏制恶本身来说,不具备任何功效。甚至,惩罚本身也是恶的一种形式,这种惩罚也会间接地挑动施暴者内在的仇恨。而唯有唤醒恶的对立面——善,真正的恶才会从人类生活中消失。


基于此,我们可以呼唤一种真正的和解的精神。这也是耶稣基督来到这世界的唯一原因——光照进黑暗,善进入恶。耶稣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救赎之道——我们理应为自己的罪恶行为承担必要的后果,本来,地狱就是为每一个罪人所预备的最终的结局;但同时,选择饶恕,选择去爱和接纳,是每一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因为只有当我们活在爱和饶恕中,我们才能从地狱的无限绝望中看见天国的希望之光。只是,在具体处境中,如何实践爱和饶恕,这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反思和面对的课题。

 

发布日期: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