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愿意因着爱而去忍耐、陪伴同行时,这条路究竟要走多远?
爱,说起来容易,行起来不易。
有人行不出爱,是因为对爱的认识理解不够完全,《圣经》强调在有关爱的内涵中,除了体恤、怜悯、帮助、付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忍耐”。保罗在关于爱的定义中,在开始时就提到“爱是恒久忍耐”,在结束时又提到,“爱是凡事忍耐。”
或许在西方文化中,“忍耐”不需要过多解释,但在东方文化中,“忍耐”是需要再次解释的,因为我们对“忍耐”已经有了固定的认识和理解。自先秦以后,“忍”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谋术,也就是“忍”成为达成某种更高目的的手段,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所有中国关于“忍耐”的故事与爱有关的不多,与复仇有关的则比比皆是。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等。
那么《圣经》中的忍耐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使徒保罗在提及忍耐时提到两个词汇,第一个词是“μακροθυμεῖ”也就是在“恒久忍耐中”所用的词汇,这个词有“凭着耐心等候”之意;第二个词是“ὑπομένει”也就是在“凡事忍耐”中所用的词,这个词的意思是“留下来陪伴,并坚守立场”。
当我们明白爱的真正含义后,才有可能行出爱。但接下来新的一轮问题又产生了:等候也罢,陪伴也罢,我们要如何把握界限和尺度?我们要等候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当我们愿意因着爱而去忍耐、陪伴同行时,这条路究竟要走多远呢?不仅我们有这样的疑问,当耶稣教导门徒要赦免得罪自己的弟兄时,彼得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他期望耶稣告诉他一个界限,以便让赦免、忍耐在生活中更容易操练。于是他问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若耶稣在我们中间,我们一定也会有人向耶稣寻求忍耐的界限,我们也会问耶稣同样的问题:“主啊,我要忍耐陪伴我的弟兄多久呢?七年总归可以了吧?”我想,耶稣必定会像回答彼得一样回答我们的提问,“不是到七年,乃是到七十个七年!”耶稣不会告诉我们界限,因为忍耐、等候并无界限。
若是你的眼睛紧盯着对方的错误,等候与陪伴是无意义的,那会让你度日如年、心力憔悴。在忍耐的功课上,耶稣的意思是要我们转换视角,当我们没有能力去忍耐、陪伴他人的时候,他要我们转向神,并思考神是怎样忍耐我们的。神赦免我们不止七十个七次,祂忍耐我们更是一生之久。若神纠察我们的罪孽,有谁可以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呢?
“因着爱的忍耐,陪伴同行的路究竟要走多远?”可以说,这是一条没有穷尽的道路,因为耶稣背负着对我们的忍耐,一直走上了十字架,祂也吩咐我们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与祂共赴此路;也可以说,当我们敞开自己,让耶稣完全掌握我们生命时,我们就已经走完了这条路。因为耶稣“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当我们与耶稣同负一轭时,祂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释放和自由。
摘自 《耶稣的领导智慧》 余彬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