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如何带领90后团契?

作者:高智浩   来源:举目

如今,80后已经逐步步入社会中坚力量,而90后的兴起更让我们看见时代的变化。在教会中,如何带领90后团契是许多牧者面临的挑战。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特质,如果我们不了解熟悉90后,就不能有效的牧养好这一代。那么,该我们如何带领90后团契呢?

 

 
聚会怪现象

    90后团契查经聚会时,不管是福音性查经,或是造就性查经,只要不是小组查经,而是有讲员在讲台上的那种,学生们就一定会有如下表现(与讲员的魅力、所讲的内容无关):

    1. 专心听讲,振笔疾书,猛记笔记。不然就是拿出笔记本电脑或i-Pad来打字,看谁的输入法快。再不然拿出手机,猛拍讲员PPT(演示文档),因为来不及记……

这是讲员最喜欢的一类学生!

    2. 圣经摆在膝上,或是把玩着手机中的圣经软件,眼睛望向讲台,一副很专心的样子,也会跟着讲员的节奏,一起笑、闹、叹息与感动。不过,事后问他:“今天讲员说了什么?”回答是:“不知道……”然后有“感”而发,说一堆似是而非的话!

这样的学生,让讲员啼笑皆非。

    3. 自顾自地看着手机上的简讯,或着盯着i-phone打游戏……

   讲员遇到这种人,有抓狂的倾向!

    4. 听讲过了5分钟,表情进入“荧屏保护程序”,开始呆滞而恍神,10分钟内开始休眠──打瞌睡。

    讲员遇到这种人,只能摇头。会众高居不下的“昏睡率”,则成为讲员心中深深的“痛”!!

    这是时下学生团契的普遍现象。很多人叹息:这就是“90后”的团契,你还能怎么办?

 
“一次性” 聚会

    90后的学生团契聚会理念,和其他人不一样。在他们当中,我们这些带领者会感觉自己好像外国人,不,像是外星人!!

1. 非固定、非常态的聚会模式

       他们不喜欢一成不变的聚会模式,喜欢变化,喜欢创新,喜欢与众不同。同时,他们又希望被认同,期盼与别的教会团契看齐。这导致聚会程序不是重点,团契形态却很重要

2. 尝试性聚会

    宁可多尝试,也不要匆匆固定成为既定模式,这是标准的90后做事态度。所以,在不改变基本内容──“真理”的前提下,聚会的形态可以多元化,可以实验,以鉴别可行性,不乱打死缠。

3.“i”化的聚会

    传统的诗歌本已经被投影片、PPT所取代,所有的数据都输入计算机与智能手机中……如此全面“ i ”化的结果,就是遇到停电或计算机临时当机,聚会常常中断。

    不过,笔者也遇到过一个大学团契,在聚会时恰遇停电时,计算机以及所有的电子乐器都停摆。领会的主席临危不乱,不慌不忙地拿出手机,请大家用手机上网到 youtube,找到要唱的诗歌,然后一声令下,歌声就伴随着手机中的音乐,响彻在整间教室中。就这样,在烛光与高科技当中,众契友向神献上敬拜。

       对于90后,数字化实是聚会中不可缺的一环。

 
必须了解的

    90后的特质,是凭感觉与直觉来判断。而且,除非在强迫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学校),否则不肯受制约。

    因此,在非自愿性的团体,如学校中,或还可以对他们使用传统单向式的教导,但教会、团契属于自愿型态团体,所以已经不适合用这种方式。身为青少年工作者,对此要有清楚的认知。

1. 互动

    这一代的青少年,着重的是关系,而不是组织、架构与程序——但组织、架构与程序,恰好是上一代团契带领者重视的模式。

    美国职棒德州游骑兵队的总教练华盛顿,以互动形态带领球队,在2011年球季中一路拼斗,最终杀进世界大赛。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让球队像个“家”,华盛顿总教练成功了──他的秘诀就是“互动”。

    90后的团契,也宜以互动的方式来聚会,由小组而大组,由大组而团契。互动、参与的机会,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归属感,也增加了其责任感。

2. 呈现

    90后酷爱呈现自己,敢秀出自己的理念,因此任何场所都是他们的舞台。让学生有舞台去表现,而不是导师、传道人占有讲台,这是我们该知道的。

    上个世纪的美国名将麦克阿瑟将军,有着与其他将领完全不同的领导哲学。他善于沟通,在与部下沟通的过程中,常将自己的理念不着痕迹地灌输给部属。因此,开会 决策时,他的部属提出的议案与建议,大多是麦克阿瑟将军的想法。然而他却将其当作是部属的绝佳构想,给予极大的肯定,导致部属觉得:“太棒了,麦帅同意我 的想法!!我要竭力去完成这个任务!!”

    麦克阿瑟将军给了部属表现的机会,也得到了他们的忠心与效忠。让我们也这样对90后发挥影响力,让他们尽心竭力,为主而呈现。

3. 主导而非主控,引导而非领导

    90后的主见极强,以直觉为主要呈现的方式,喜欢群聚、参与,不喜欢被人指挥。但他们可塑性极高,也愿意顺服在对他有影响力的人之下。

    在90后中,我们是辅导,也是导师,却应当以顾问的方式,成为指导员、教练。所以,我们应当多去了解他们,进而成为对他们具有影响力的引导者。

 
带领的艺术

    “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 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凡我所行的,都是为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 (《哥林多前书》9:﹕19-23)

    使徒保罗的这一段话,教给我们带领90后的艺术:同理心。时代虽然改变,真理却不改变,变的只是工作法而已。

    我曾向一位学生工作前辈请教,结果惊讶地发现:不管是在我的大学时代(1970~80年),还是现今的21世纪,学生工作的原则、带领的艺术未变,就是“培育”2字

1. 作90后的影响者

       学生工作是撒种的事工,但也需要设立目标,才能向标竿直奔——有目标才有方向。我们的目标,就是作90后的影响者。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发挥强烈的影响力,在福音真理的导向下,促使这群90后年轻人,思索来聚会(小组、团契、聚会、营会)的目的为何,进而去思考,与其在周六下午(团契聚会的时间)与别人厮混(hang out),何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当我们影响一位90后学生时,其他人也会被吸引过来。

    学生工作者的目标,就是影响学生,促其思考,知道自己的位分,了解自己就是大使命的执行者……我们要为主赢得他们。

2. 归属感

    当他们在团体中,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自然就会产生责任感,接下来就会参与——团体中的归属感,使他们成为生命共同体。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团契需要他,教会需要他,主耶稣需要他——需要他成为主的使者、为主完成大使命,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3.从youthful idea到useful idea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样的理念其实未必正确。90后是可以托付的,端看我们能否将他们的创意,转化成动力(From “youthful idea” to “useful idea”) ,给年轻人有梦可想,去查验在他们身上神的计划与旨意为何。

4. 鼓励与挑战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你们能受高等教育,又有机会相信基督,如此偌大的恩典在你身上,不要醉生梦死,不要做胡涂人。如同皇后以斯帖──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 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参《以斯帖记》4:﹕14)?我们要以更高的目标来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挑战,然后陪着他们一同迎向挑战。

    鼓励代替制约,挑战取代刺激,让90后青年学子活出基督的样式来。

    这是90后学生工作的艺术:以同理心来鼓励,并陪伴着他们迎向挑战。

5. 爱与被爱

    90后需要爱──被尊重的爱,而非强迫性的爱。他们必须经由自己的感受,才能体验和承认你爱他们。

    有时你付出了关怀与爱,但是酷酷的90后却没有回应。不要因此感到尴尬或气馁,因为那是他们的表达模式。只管去爱他们,时候到了,90后会用另一种我们所不熟悉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爱。接受那份爱,你们的距离会更近。

6. 榜样与身教

    90后尊重那些尊重他们的人,更敬重那些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团契的带领者,必须以身作则、表里如一。要干活抢在人前,当有活动或是爱宴时,第一个来帮忙,最后一个离开,搬椅、抹桌、端菜、拿垃圾……都要帮忙,不可以只有一张嘴,光说不做。

    从属灵伟人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属灵的期盼与复兴,都是从事必躬亲的属灵带领与祷告开始。90后也可以从我们的属灵生活中看到榜样——有什么样的带领者,就有什么样的跟随者。

7. 深耕于斯土

    学生工作的金科玉律,就是“带得深,待得久”。深耕于斯土,自然会培育出一批门徒,因为生命带出生命来。不管是上个世纪,或是如今的21世纪,这个原则是不变的。

    培育是陪与育,非培训,非养育,而是与他们一同长大。门训之外,门徒培育与门徒带领是不二法门。

8. 同心合一的伙伴

    同工,是同样心志的工作伙伴,也是一起用生命对撞的事奉团队。我们不能单打独斗,我们需要伙伴。在团契中,我们需要一群真正能“同工”的“同工”,一起担起团契辅导的职分(团契需要的是辅导,而不是“导师”)。

    我们可以把90后当作同心、合一、合意的同工,培养他们成为属灵的同伴、事奉的同工、服事的战友、事奉的团队。

结语

    记得当年有部电影《温馨接送情》,这5个字就是带领90后学生团契的要诀。90后着重个别的关系,关系的建立则重在“接”(接纳)、“送”(送上祝福)。在鼓励与扶持中,在温馨如家的感觉中,90后的团契可以显现不一样的气象来。

发布日期:2016-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