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纷争和矛盾,而这些矛盾往往是因为各人的神学立场不同,以至于将信仰局限在自己的理念之中,也给教会带来争吵甚至分裂。那么如何在教会中避免神学的纷争?
若将教会的整个信仰内容看成一个球。那么,处在球最中心部位的,就是核心信仰,从核心信仰出发,往外的第二层,是在伦理立场,如: 灵恩、离婚,打胎,政治参与,同性恋,女性的讲道按牧领导等。位于最外的第三层,是教牧实践的选择,如:是否采取长老制,是否设立婴孩洗礼等。
从里到外,信仰的绝对性逐渐降低,处境的相对性增高,实际应用的层面也越广。
同工之间的矛盾,通常不是在第一层,而是是在第二、第三层。冲突原因不仅在于对议题看法的不同,也在于争执议题答案是绝对性,还是相对性。
此外,还有些人是出于保护教会的心理,来决定神学立场。比方说,虽然领袖赞同妇女讲道,但因为教会中有些人无法接受,就暂时不请女性讲道。又如,面对婚前同居的普遍现象,教会为了“防止有人乱来”,滥用十架救恩,就避讲罪──这是矫枉过正,将绝对的信仰相对处理,改变了福音本质。虽然我们相信,那些以为有恩典可靠,就依然活在“罪中之乐”的基督徒,必然招来上帝的管教。
为了避免日后因神学立场之争,造成教会的混乱,我们主恩堂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整理出来一份代表教会的公开立场书(编注)。并专门以此开了一门“基督徒伦理”的主日学课程。同时将这些价值观适当融进一般讲道中。
一个教会的领袖们,不但要有一致的核心信仰,而且对教会信仰的第二层,也当有相当程度的认同和尊重──看法不同时,在公开场合要尊重教会的立场。
比方说,若教会是非灵恩路线,那么有方言恩赐的领袖,就不当公开推崇方言或教导一定要讲方言;不同意女性讲道的领袖,在接纳妇女讲道的教会中,也是如此。
领袖在神学立场的矛盾中,要懂得尊重与自守。若遇到信徒好奇,坚持询问个人在某一方面与教会不一致的立场时,就要凭智能、以教会的立场为主回答。若是强调自己与教会不一致的看法,就等同于逼弟兄姐妹在教会与个人之间作选择。
对于不守这个共同约定的领袖,教会会先私下给予警告;若仍继续如此,则停止事奉;再继续坚持这样做,则会按照其行为的影响范围,对会众作公开的、不提名警告。若是在小组中造成发酵,就在小组中作公开说明。
教会中曾有十几个弟兄姐妹因很想追求灵恩的事奉方向,决定等筹备妥当,就要离开教会,与另一个教会合作,成立他们的分堂。
当时教会处理的方式是:
1)尝试挽留。
2)在挽留受拒绝后,虽然欢迎他们在过渡期中,仍留在本教会聚会,但必须停止事奉。
教会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该当机立断,避免拖延。让教会在没有吵架、对骂的较健康状态下分裂。
如果一个信徒对教会内的争论感到痛苦,无法影响或改变现状,怎么办?
信徒要知道自己的生命,好像是一粒种子,需要好的土壤来成长。教会固然都不完美,当若是长期充满了纷争,内部状态恶劣,无法供应灵命需要的话,恐怕就要思考是否换教会了。
对领袖而言,若教会的分裂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又该怎么办呢?
领袖要能接受不可挽回的现实,咬牙重建教会,对那些坚持离开教会的羊,祝福他们能继续在主的真道上成长。
教会面对失败要有积极正面的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1)看这是反思的时刻,好聆听上帝在此事件中给我的信息。2)教会要有真诚的坦白,不要文过饰非。
如此,经历分裂之痛的教会,看自己是在被塑造的旅程中学功课:反思反省,然后再出发。
受访者:林祥源 访问整理:谈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