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个世纪的奥秘连接:她的中国聋哑孙子和宣教士爷爷

作者:Zoey   来源:网络
奖学金背后的故事:宣教士爷爷
Dick和Carol是给丈夫提供神学院助学金的一对美国老年夫妇。三年前,我们第一次受邀到他们家去吃饭。那时儿子还是个小宝宝,坐在Dick爷爷的膝上安静地吃完了一顿饭。而且每得到一口吃的,就回以甜蜜的笑容,以至于Carol忍不住拿出相机,拍下了这动人的一幕。
2014年1月
饭后,他们拿出许多古老的照片和资料给我们看,我们才知道Carol的祖父曾经是去往中国的宣教士,而Carol的父亲在中国度过了他大部分童年时光。正是因为这个纽带,全家人似乎都深深地和中国连系于一起;她爸爸去世后留下了一笔钱要支持中国教会,这就是中国学生得到这个奖学金的原因。
 
随着我们认识加深,我得以了解到Carol祖父的故事。1920年,Carol的祖父作为基督徒改革宗教会(Christian Reformed Church)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宣教士,坐船离开大溪城,Carol的父亲当时才四岁,他们在中国南京度过12年时光,然后返回美国。他的日记和照片被儿子保存下来,尽管纸已发黄,字也难以辨认,可我却毫不怀疑他是带着怎样的爱去到中国,那正是基督的爱。
 
意外的收养:中国聋哑孙子
这些资料传到了Carol手中,那些照片和古老的家族故事伴随她的孩子长大。多年后,在她女儿Shelly的家庭里,又发生了与中国有关的美丽故事。
 
Shelly和她的丈夫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会领养13岁的中国男孩健,更没有想到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故事。
 
这件事刚开始显得有些偶然,他们收到一封被转发六次的电子邮件,标题是“紧急:13岁聋哑男孩需要领养家庭——请传下去”。这封简捷的邮件描述了一个看起来帅气、聪明、精力充沛,喜欢打篮球和滑滑板的男孩。邮件里也包含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请求:在14岁以前,他需要找到一个爱他的家庭,使他的潜质充分得到发挥。因为国际领养的合法年龄是14岁以下。他已经等待了许多年,可都没有机会被领养。因此他急需有家庭能认可他的资质,以免太晚。
 
夫妻俩并不确定这封信是否可靠,可内容却印在了丈夫的脑海里,他问Shelly:“我们该不该打个电话问问?”可是,即使他们有意愿领养,仍有许多不确定的问题。这封信是否合法?发出来多久了?事实上,他们已经有一个聋哑且需要特殊照顾的儿子了,他们能承受再养一个吗?他们有能力负担国际领养的费用吗?这种类型的领养一般会花12到24个月,怎能有足够的时间呢?可尽管有这么多的问题,又缺乏答案,他们还是感受到神正催促他们打电话询问更多情况。于是他们就顺着这种感动去做了。
 
奥秘的连接
没想到接下来,神挪去了重重拦阻,仅五个月内,就使这个中国男孩健成为了新家庭的一员。Shelly 说现在她有了一个生在中国的儿子。说不定她也去过一些祖父曾经去过的地方呢!回美国后,她重新查看了那些日记和相簿,竟然发现,健曾经住过的孤儿院和曾祖父居住过的地方是同一城市——都在南京!事实上,领养途中她走过的地方,很可能有曾祖一家踏过的足迹。
(注:这段内容参考了有人为他们写的一本小故事,故事以一首圣诗的名字《以爱相连》为题。)
以爱相连
 
Carol的祖父或许从未想过,自己会有这样一位玄孙。这条生命之线,显出了上帝那双看不见的牵引之手,只有祂能够成就这样的奇事。经历和见证的人们,都很难不想到上帝。
 
孙子的蜕变:爱和规矩
健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据说,那里“阿姨”不够,床不够,衣服也脏脏的。目睹死亡和虐待更是给他的心灵蒙上了很深的阴影。他和同一时期进入孤儿院的孩子们有着同一个姓氏,这已经标示出他是孤儿的身份了,再加上他是聋哑儿,这又给他多加了一层歧视和孤独。自六岁起,他开始每天往返于聋哑学校和孤儿院之间。尽管学到的沟通技能越来越多,可聋哑学校的许多情况比孤儿院更糟,而且回到孤儿院后,也无人可以沟通。
 
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健,来到这个新的美国家庭后,他和养父母都经历了一段相当艰难的时间。“规矩”对他来说是陌生的,因为从来没学过。“关系”对他来说是陌生的,因为从来没有建立过。年少的他为着一切外在的改变而兴奋: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床、足够的衣服、食物和书...可是他却很难信任身边的人,也很难改变自己很有问题的行为。有一天,他问Shelly:“如果我的行为一直很有问题,你会不会把我送回孤儿院?”Shelly吃惊地说:“哦不!你怎么会这样问,你是我的儿子,我绝不会那样做!”他放下心,顽皮地暗暗想:“那我就继续坏吧。”
 
Shelly一位来自天津的朋友将一本中文圣经送给健,健渐渐读着、思考着,五六个月后就决定接受耶稣做他个人的救主。这并没有马上解决他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但却像一把金钥匙,为他开启了新的生命之旅。
 
健入读一所寄宿学校,只周末回家。他仍是不想被管束,渴望“自由”,他时有的叛逆带来一个结果——周末也不能回家。那次养父对他说:“我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住旅馆,我会和你一起。二是住街头,我也会和你一起,我有两个睡袋。我曾经承诺,绝不会把你放在危险的环境下。”那段时间,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意识到脱离了家庭,自己不可能考车、找工作和有未来,于是开始渴望回家。当他后来再回到家时,他对家人的态度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
 
孙子的传奇:找到失散了20年的亲哥哥
如果说,认识耶稣是健生命中的金钥匙,那么,神又恩上加恩,借着使他找到亲生哥哥,稳固了他的信仰之锚。有一次,当Carol和Dick来拜访我们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起这男孩儿的改变:“现在,他简直是全世界最亲切的男孩儿!”(后来我也确实见到了这位帅气、亲切的男孩儿和他的母亲Shelly, 他们之间柔和、顺畅的沟通使人动容,虽然是在寒冷的冬日里,我却明明感受到一缕暖风。)Carol带来了Shelly 发来的分享信。他们一家刚从中国返回美国,迫不及待地要把健找到亲生哥哥磊的故事分享给所有人。
 
简短地说,健找到哥哥的经历是这样的:他先是加入了来自南京孤儿院其他被领养者的一个脸书群,接着联系上了孤儿院的一位保姆。透过她,又联系上孤儿院的另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在QQ上发过健的照片。照片被健的哥哥(磊)以前的同学看到,并告知磊。于是磊联系上这个女孩。女孩告诉健,健一点也不相信。于是女孩为他俩安排了QQ视频聊天。磊一看到健就哭起来,并说自己已经寻找他很多年了。他们用中国手语交流(来美后健改学美国手语,已经忘记了一些中国手语,然而他很快又把它捡起来),因为磊也是聋哑人。
 
从那以后的整个夏天,这兄弟俩每天早晨和晚上都在聊天(由于时差问题)。并且也见到了他的亲生父母。25岁的磊跟着父母长大。健出生并被鉴定为聋哑后(由于他们不能“治愈”他的聋哑),也因为计划生育以及中国文化(儿子赡养父母),他们难以负担养育第二个聋哑儿童。所以,在健1-2岁时,他被父母送去孤儿院。当时的磊6-7岁,他还记得看着弟弟坐在妈妈自行车的车篓里被带走的情形,以后就再也没见过了。而健呢,从来就不知道自己在这世上还有一位哥哥。
 
后来,Shelly的丈夫恰好有去中国演讲的机会,全家人就一起随行,并得以与哥哥和亲生父母见面。许多伤感流泪的场面、复杂的翻译过程,都是可以想象的,在此不作赘述。然而,Carol不止一次提到:当磊问健说:“为什么你不怨恨亲生父母呢?”健的回答是:“因为耶稣不会这样做。”兄弟俩在一起度过了许多时光,健就一直把基督救赎的信息分享给哥哥。哥哥虽因弟弟已到美国而心痛,却也为弟弟感到高兴。
在神学院晚宴上,我问Carol磊的信仰状况如何,她坚定而高兴地说:“他正在路上!”
 
更大的图画:我们也在其中
这个圣诞季节,我们又被邀一起吃晚饭,Carol还是那么高兴地说:“现在健每一天都在牧养和滋润着他哥哥的心灵”。她说得那样喜悦,让人充满盼望。她时而说起祖父,甚至是曾祖父的奇妙故事,时而又说起她的外孙健,似乎这些故事永远也讲不完。我看着她不禁感叹道:“这个家庭中有太多美好的故事了!”就在那一刻,Carol的眼角毫无预期地冒出一滴热泪,而她的眼睛还在笑着,说:“是啊,我总觉得我应该把它们写下来,或者,应该有人把它们写下来。是的,应该写下来。”也是在那一刻,听到这么多次故事的我,猛然觉得,自己也成了这个家庭故事的一部分。
2016年圣诞,我的孩子在Dick和Carol家玩耍
2016圣诞2
 
神又赐我恩典,趁着Shelly一家从德州赶来团聚时,得以采访了他们,健说,是耶稣促成了他生命的改变,除了耶稣,无人能做成这事。虽然他用的手语,由Shelly翻译,我却读懂了那一份笃定。我们也谈起了我的祖母,最初,她是大家庭中唯一一个基督徒,而现在,家族中大部分人都已是基督徒。我们仿佛都看到了更大的图画,那是神那看不见的手指,所画的画。在这幅画中,Calrol家庭的故事,和我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共同指向耶稣的故事。显然,这不仅仅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的故事,更是耶稣的故事。因着耶稣的爱,Carol的祖父去到中国;因着耶稣的爱,Carol的父亲敬虔地生活并养育儿女;因着耶稣的爱,Shelly领养了健并全心爱他;因着耶稣的爱,健的命运及生命被翻转;也是因着耶稣的爱,我们和这个家庭相遇。
 
因着耶稣的代罪和替死,神领养了我们,使我们成了祂的真儿女。是神先爱了我们,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爱的故事在人间上演,在地如同在天,天上人间,连成一片。若是仔细思想,或许,我们都能在那幅大图画中看见自己。
 

发布日期:201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