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新总统川普就职的新闻,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到底这个“个性”十足的新总统会将美国带往何方,又会对各国乃至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人欢喜有人忧,甚至基督徒们也被分成了两派。无论如何,作为基督徒来说,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该支持或反对某个人,而是我们对福音的认识是否是正确的?我们是否“藉助宗教来满足自己欲望”,将某人当成偶像?
人生的动力
还记得《洛基》这部电影吗?那是个寂寂无名的拳手洛基·巴尔博亚与重量级拳王阿波罗·克里德争夺拳王的故事。
在比赛的前夜,洛基(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饰)向女友坦白说:“我只想证明一件事 - 我不是个混混。……如果我输了,这不要紧。……就算他打破了我的脑袋,这也不要紧。……我想要做到的唯有一件事,就是坚持到底,仅此而已。从来没有人跟克里德干上十五个回合。如果我跟他周旋了十五个回合,铃声响起时,我仍然站着,我就能知道,我不是个混混。”
我们关注自己的“形象工程”,至少有部分原因是我们想向自己以及他人证明:我不是个“混混”。这是因为在深处,我们总觉得自己有缺陷、我的人生缺乏意义,需要借助某种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个动力是与人的尊严和生活的意义密切相关的,从拯救人类(蝙蝠侠)到拳击场上称雄(洛基)都是这个道理。然而因为各种因素,人们往往无法达到目的。这或许就是人生最大的烦恼。
有些人于是诉诸谎言、欺骗、中伤,甚至暴力的手段来达到目的。我们发现,这些行为并非都是穷凶极恶的“坏分子”的专利,乃是许多平常人为了出头而变成“寡人有疾”。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善良的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混混,就来寻找宗教,希望能够藉着宗教信仰的力量去芜存菁,帮助自己从麻雀变成凤凰。
回到现实
我们有个观念,认为宗教可以提升心灵,到达“明镜本无镜,何处落尘埃”的境界,或是达到“无瑕无疵”、“远离罪恶”的修养。因此,宗教信仰或许可以用来作为进身之阶。也有很多人以为,如果社会上人人都有了宗教信仰,那么,距离大同世界就不太遥远了。但这并非基督教对人性的看法。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托尔金在《魔戒》里使用矮小的哈比人(霍比特人)来拯救人类?弗拉多、山姆、皮平、梅利等等,这批矮人不像人类,他们都知道自己“矮小”,没有什么足以傲人的地方,这正是灵师甘道夫挑选他们的原因。他们反而能够与邪恶抗争,担当“魔戒携带者”的任务。在《王者无敌》的末尾,当他们完成使命,战胜一切内在的与外在的恶魔以后,有这样一段对话:
“好了,又剩我们四个了,跟当初一起出发时一样。”梅利说,“我们把其余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抛在后面,仿佛做了一个渐渐消失的梦。”
“我并不觉得,”弗拉多说,“我反倒觉得这更像渐渐坠入梦乡。”
弗拉多是对的,与恶魔不断搏斗的日子是真实的,而回到夏尔,在地洞里过平顺的日子才像是做梦。
基督教认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可能心里是个“混混”。一个打心里认为自己是个“混混”的人,很可能更能够感受到“救赎”的需要。
人与邪恶的对抗是场长期的奋斗。我们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已经“从媳妇熬到婆”了,就正是该向哈比人学习的时候。
三种生活方式
根据提姆·凯勒(Tim Keller)牧师的分类,人类有三种生活方式。第一种是“非宗教”的方式,第二种是“宗教”的方式,第三种是“福音”的方式。
第一种比较简单,我是自己的老板,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生活。我期望至少在自己眼中不是个“混混”。
第二种的理念是:我顺服、遵守上帝的话(或是某种生活守则),所以上帝接纳我(得到“救赎”)。我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总是被“惧怕”与“不安”所驱使。我的价值建筑在我道德上或是社会上的表现。我若能活出心目中的标准就快乐,达不到就沮丧,怀疑自己的信心。我很洁身自爱,不屑与懒惰,以及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来往。我如果能表现出不是个“混混”,我的人生就有意义了。
第三种的理念是:因着耶稣基督的付出和替代,我被上帝所接纳。因此,我在生活中顺服上帝。这就是“福音”。我或许外表道貌岸然,但我深知人性中的残缺(罪),并不比别人强。我生活的动力建立在对“恩典”存感谢的心。如果被批评,我会难过,但我知道,我的价值不取决于人而在于基督。我是否是个“混混”,不是由我来决定,也不是由他人来决定,乃是由上帝决定。
在表面上,第二种和第三种生活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实质上,两者南辕北辙。第二种生活方式建立在形式和表现上,信徒靠着遵守信条和德行得到“救赎”。第三种生活方式单单依靠对上帝“恩典”的接纳。什么是“恩典”?就是不配拥有而得到的礼物。正如改教家马丁路德临终时最后的一句话:“我们都是乞丐,这是千真万确的。”
在这里,凯勒牧师其实提到两种懊悔,一种是律法性的懊悔,人为着犯罪的后果感到懊悔。这样的人懊恼自己的失败,他希望从得胜中重新建立自信。他最大的愿望是活得受人尊敬。
另外一种是福音性的懊悔,人因着得罪上帝而忧伤。他于是来到耶稣的十字架前,恳求主的饶恕,并且深知他的希望和动力都在于耶稣基督的爱。
这样,在“恩典”之下,如果一个人不原谅他人,这并非他不顺服“饶恕”的规条,而是他不相信自己是被“恩典”拯救的。如果他必须用谎言来获得认可,那并非因为他不顺服“不可说谎”的规条,而是他没有意识到,人生真正重要的是获得上帝的认可。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靠着努力遵守经训而成长。接受“福音”不仅是认识上帝的入门钥匙,也是生命成长的钥匙。缺乏对“福音”的认识和信心是我们人生停滞不前的主因。
到底谁是浪子?
我们或许都听过耶稣“浪子回头”的故事:一个父亲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向父亲提出分家产的要求。在拿到财产后,他离家出走,在远方把家产挥霍得精光。于是在走投无路之下,又回到父亲家里,意图某个差事糊口。父亲却依然毫无保留地接待这个浪子。然而,素来中规中矩的大儿子,看到父亲这样款待弟弟,心里很是不平,向父亲提出抗议。父亲对他说,“儿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
我们都能了解,父亲拥抱、接纳走投无路的浪子正象征着上帝的“恩典”。虽然父亲已经原谅了他。对小儿子而言,接纳“恩典”的意思就是:他需要“悔改”,也就是承认错误,请求父亲饶恕,而且决定重新做人。
提姆·凯勒在《一掷千金的上帝》书中更进一步指出:
“要认识上帝,我们不但要为做错的事悔改。如果那样,你不过只是个大儿子罢了。要真正成为一个基督徒,我们必须对自己做好事的动机悔改。(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只悔改他们的罪,然而,基督徒要为着我们那根深蒂固的,自以为公义的源头悔改。”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为着罪悔改(小儿子),也要为那种“自以为是”的本位思维悔改(大儿子)。因为,这种思维不过是人‘自救’的天性。因为那隐藏在“罪”和“义”下面的,不过是利用上帝,以达到自己做自己不想做“混混”的意图罢了。其实,小儿子和大儿子都面临这个问题。
原来在“福音”的框架下,“做坏事”的反面并非“做好事”,而是对上帝恩典不断地接纳。如果我们把这个信心的生活方式坚持到底,它会改变一切:我如何与上帝、自我、他人、世界交往,以及我的工作,我的罪,我的美德都有了崭新的意义。这就是所谓的新生,因为它是如此地超乎我们的思维和想象。
最危险的偶像
旧约《撒母耳记上》记载了一个故事,扫罗王在打败亚玛力人以后,他违背了上帝的命令,私自收留了一批战利品。耶和华神的先知撒母耳出来责备他的不是。扫罗起先不承认有这回事,说他完全遵守了上帝的吩咐。当撒母耳指出那些牛羊鳴叫的声音后,扫罗狡辩说:
“扫罗对撒母耳说,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灭尽了亚玛力人。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 (《撒母耳记上》15: 20-21)
他丝毫没有懊悔的意思,把所有的罪一股脑地都推到百姓身上,而且言不由衷地说,那些留下的牛羊是要向耶和华献祭的,而且是献祭给“你的神”。直到撒母耳宣告,上帝已经废弃了他,他这才懊悔了:
“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 (《撒母耳记上》15: 30)
可见,扫罗王最关心的不是得罪神,而是犯罪的后果,更是他自己的声望。他的行为并非向“撒母耳的上帝”负责的。
相对而言,大卫王为了夺取拔示巴所犯的罪并不比扫罗王所犯的更轻,除了奸淫还有谋杀,而且是谋杀忠于自己的臣子。但是当先知拿单指出他的罪以后,他默默接受,没有狡辩。
“你为什么藐视耶和华的命令,行他眼中看为恶的事呢。你借亚扪人的刀杀害赫人乌利亚,又娶了他的妻为妻。你既藐视我,娶了赫人乌利亚的妻为妻,所以刀剑必永不离开陪的家。耶和华如此说,我必从你家中兴起祸患攻击你。我必在你眼前把你的妃嫔赐给别人,他在日光之下就与她们同寝。你在暗中行这事,我却要在以色列众人面前,日光之下,报应你。大卫对拿单说,我得罪耶和华了。拿单说,耶和华已经除掉你的罪,你必不至于死。只是你行这事,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故此,你所得的孩子必定要死。” (《撒母耳记下》12: 9-14)
大卫王为此写了一首撕心裂肺的对上帝的忏悔诗,也就是《诗篇》第51篇。为什么大卫是合神心意的人?原因是,“忧伤痛悔”成为他信心的起点。痛悔没有带来绝望,痛悔带来了希望,使得他更需要上帝。
“(大卫与拔示巴同室以候,先知拿单来见他。他作这诗,交与伶长)神阿,求你按你的慈爱怜恤我,按你丰盛的慈悲涂抹我的过犯。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因为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 (《诗篇》51: 1-4)
什么是最危险的偶像?不是那些用人手捏出来的菩萨,甚至也不是拜金或拜权。最危险的偶像是我们“藉助宗教来满足自己欲望”的那种动机。换句话说,最大的危险是“宗教的偶像”。为什么它危险,因为就像那位大儿子,这种偶像最不容易被察觉。而且,不但不容易察觉,它还让我们沾沾自喜,以为我们是站在上帝的一边。
信仰基督耶稣不见得可以解决我们一切的问题。我们如果跌倒、失败,就要“悔改”,要再次回到“福音”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去自怨自艾。成就“福音”的耶稣基督才是人类脱离败坏的源头,而不是“宗教”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