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raise me up
前两天我在去买菜的路上路过一溜店铺,有点像广州的骑楼,店名的幌子吊挂在店门前的廊子下。这对过路的高个子很有诱惑性,挑逗他们跳起来伸手去触摸悬挂的招牌。那天我正走着,迎面过来一个年轻的爸爸领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儿子。不知道他俩说了什么,只见爸爸一把抱起儿子,然后把孩子高高举起过头,小儿子一伸手,拍了拍一个悬挂的店牌,满脸挂着满足感和喜乐。
我看了也很感动,同时也浮想联翩了好一阵子。
我想到了这两天在微信群里许多朋友互相赠送的一首歌曲:“You Raise Me Up"。歌中有一句是:“I am strong,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 you raise me up to more than I can be” (在你坚实的臂膀上,我变得坚韧强壮,你的鼓励,使我超越了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希望达到超出能自己能及的高度,就必然面临两个选择:1. 望洋兴叹;2. 借助外力。
作为一个家长,当孩子提出异想天开的要求的时候,你也有两个选择:是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现在不是时候,等你长大了才行、等你有了知识才可以、等你长了本事再说…,还是跟着孩子一起以堂吉柯德的精神去想办法摘星星?
那位把孩子举起来去拍打高高在上的店铺幌子的父亲以行动告诉他的孩子,不要根据自己本身的有限去局限自己的高度、期望和梦想,自己身体力行不到的事情不代表不可能。他人的肩膀,力量,能力,知识,智慧,技能…都是可以借用的。
可是,我也遇到过很现实的父母,他们面对孩子异想天开的要求,谆谆教诲孩子如何脚踏实地,如何尊重现实,如何消除非分之想。有的还会借此激励、鞭策孩子要求上进,努力学习。比如,孩子跟爸爸说:我要够那块招牌!爸爸说:你现在太矮,不可能够得到。你要好好吃饭,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好好锻炼身体,多睡觉,就能快快长高。到那时你就能够得到了。
我认为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Habits of Mind)是非常重要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两种不同的思维习惯的形成。三岁的孩子想拍一下“远在天边”的商店招牌,告诉爸爸,爸爸就有办法(把自己举起来)帮助自己梦想成真。这个孩子是不会形成“自己没能力做到的事情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的概念,他的想象力是不会受限制的,他的梦想(理想)是没有局限性的,他对世界的向往是无边界的,喜欢面对挑战,会被为未知数撩拨、刺激、心动。时时充满创意、臆想、梦幻。求知、更新、进步、创新的意志强烈。没有恐惧,顾虑,思前顾后的习惯。反而言之,当孩子提出要碰一下那高高在上的幌子的时候,爸爸妈妈告诉他:等你长大以后才行。这类实事求是的父母教给孩子的思维习惯是:世界上很多事情都需要等,条件成熟后才可以做到。我要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有自知之明,量体裁衣地为人处世,不要有非分之想,更不要不切实际地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自己没能力做到的事情就想都别想,安分守己,甘居下风。他们不适应压力,不习惯接受挑战。凡事担心、犹豫、斟酌、三思而后行。以安居乐业为生活的目的。
作为一个家长,你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基础是“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呢?还是警告孩子“枪打出头鸟”呢?两者没有对错之分,完全基于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为人父母,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习惯,三思而后行在此处是实用的。因为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形成的思维习惯是会多多少少影响他们一生的。
作者简介:
资深教育工作者,社会活动家。出生于天津知识分子家庭,现定居美国夏威夷。1984年去美国读研,获文学和企业管理学两个硕士学位。在中国和美国教过小学,中学和大学,有近30年的教学经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