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真的起因于沟通不良?还是另有原因?
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真的是沟通不良造成的?事实上,起因于争竞与比较。若不认识自己的创造,便容易落入“争论谁为大”的冲突问题。
在2018台北研经培灵会的第二天中,美国加州圣地雅歌台湾基督教会主任牧师暨爱加倍灵修中心负责人刘晓亭牧师,特地在“迈向成熟”的主题中,从圣经真理探讨如何解决人际关系中的冲突问题。
令人充满诧异的问题
有部载了6名乘客的公交车,加上司机共有7个人,抵达第一站后,有3人下车、2人上车,再过一站,无人下车,3人上车,再抵达下一站,有2人下车、5人上车,再过一站,8人下车、10人上车,下一站又有2人下车、3人上车。请问到达终点站时,请问过了几站!?
这个问题,让所有人都充满诧异,因为众人以为他最后一定是问“多少人下车?”但同时也提醒众人“沟通”与“冲突”的症结点。很多的冲突都起因于没有好的沟通,也没有真正了解对方。
但我们一定会问,“上帝干嘛把人造得这么复杂?”复杂到我们难以彼此了解,甚至要我们合一。因为自己的心如何,自己不知道,怎么合一、彼此相爱?很多人没兴趣了解自己,但却非常喜欢了解别人,但往往发现,“你了解别人,别人也不一定会了解你,何况你不了解别人时,别人更难了解你。”
耶稣面对谁为大的冲突
因此,若不认识自己,就直接呼召成为门徒,会发生以下问题:
他们来到迦百农,耶稣在屋里问门徒说: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什么?门徒不作声,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耶稣坐下,叫十二个门徒来,说:若有人愿意作首先的,他必作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于是领过一个小孩子来,叫他站在门徒中间,又抱起他来,对他们说:凡为我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马可福音9:33~37)
为什么门徒会争论谁为大?因为当时耶稣已透露:“我的国降临的日子接近了。”门徒开始动用关系,想争取自己的地位。雅各的母亲来跟耶稣说:“我两个儿子,一个坐你左边,一个坐你右边…”耶稣听见便难过说:“我喝的杯,你们能喝吗?”他们当下都说自己能,展现自己跟随耶稣的义气,正如我们信主后,往往都有过激情的时候,但门徒不明白耶稣所问的问题,反倒以为耶稣要问几个人愿意喝他的杯。
于是,耶稣转移话题再说:“谁能坐我左边或右边,不是我能决定的…。”这是我们在人与人的同工关系中需要学习的,因为我们的文化告诉我们,一有冲突就想马上解决,但耶稣经常把冲突放下,以最好的时机来解决冲突。
反观经文中,门徒在争论谁为大时,耶稣一问,门徒都不说话,因为耶稣的国日子近了,12个门徒到底谁排在最前面?然而,他们知道真理,也晓得在耶稣面前不该讨论,且知道彼此相爱,却不知道怎么面对冲突。
因此,人际关系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在差异的关系中彼此相爱”。这比两个失恋、失婚的人相爱还难,更可说只要有一样的情境,相爱比较容易,但这并非圣经所说“彼此相爱”的全部内容,还要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且接受人与人的差异,否则我们无法排除比较的心理,更怕的是,一比较便觉得自己很差。
面对差异,从认识自我开始
门徒也很在意人的眼光。
他们知道不可争论,但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因为要承认自己做不到才是得胜的关键!”例如一个牧师在台上教所有人婚姻,结果牧师跟师母吵架,若有人知道,牧师的颜面何在?由此可知,我们会因为文化而产生比较,就连公开讨论个人景况与不该发生的道德问题都是一种罪过,如同那些在争论谁为大的门徒一样。倘若他们能像耶稣承认争论并解决冲突,情况将容易很多。
但他们都不愿承认,而选择“不说“,这是从亚当夏娃以来的老毛病。当亚当夏娃偷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后,上帝问了他们,他们不作声。
上帝造人如此不同,为什么要人彼此相爱?必须明白这个问题,才能理解门徒争论谁为大与面对人际关系冲突的问题。
当神造亚当,为什么首先说这人独居不好?因为一个人不断独居,会“自我感觉良好“,而失去另一个人的映对与测试,活在自我感觉中。因此,神造人不一样,只有当我们各自在一大群不一样的人中,才会更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价值。
如同一幅人人都看不懂的抽象画,当大家知道作者是毕加索时,都赞叹不已。而人也一样,真正赋予价值的只有创造我们的上帝。但我们明白“神的创造“,却鲜少为自己的创造而感觉尊贵,反而为彼此的不一样而有所冲突。
让冲突成为合一
冲突是天生的,因为“不一样”是一种“不和谐”,但在爱里面,可以让冲突成为合一。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先处理不一样的问题,我们就无法彼此相爱,这不是神学问题,因为那些在争论谁为大的门徒们都明白真理,真理也告诉他们不能为此争论,但他们却不认识自己,内心的欲望驱使他们争夺第一。
如果我们花许多时间而不了解自己的被造,我们无法相爱,也永远都会像那些门徒一样,只活在比较的竞争之下,其结局就是高处不胜寒的“孤单”。
因此,当我们愈发认识神对我们的创造,才能学习面对人与人之间争竞冲突的问题。如同耶稣看见门徒谁为大的问题起了争执,其充满智慧的回答,与天父的关系没有任何拉扯,甚至拉了一个小孩比喻说:“凡为我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人与人之间的争竞、冲突,其实是为了证明自己,要解决并非“把话说清楚”,必须谦卑回到神面前,明白自己的角色与价值,且发自内心地欣赏别人,既使个性、想法、作法都不一样,但仍能彼此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