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每一部大片的热映、每一本小说的畅销,总会引来褒贬不一的评论。比如,近期热议的《流浪地球》,就是这样一部引发热议的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太阳毁灭前夕,人类在驱动整个地球逃往新星系征途中发生的故事。
电影播出,至今已创下逾30亿的票房神话。观众对这部电影毁誉参半,称赞者认为它完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园情怀(参《文汇报》),中国式的家族亲情在电影中得到完美呈现,电影节奏紧凑、情节感人和想象力丰富,等等;批评者认为它“科学设定不合理”,过度宣扬集体主义精神,缺乏敬畏和悲悯,等等。
不同角度的声音,也许都有各自的理由,但无论如何,这部电影之所以如此爆棚,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它是国产科幻片中为数不多的植入末世情结的影片,使我们思考未来,探寻出路。
“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在推出该片的影评后(地球从未流浪,流浪的是我们的灵魂——评《流浪地球》),收到许多读者的留言,其中有不同观点的碰撞。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观众就有许多种对同一部影片的解读。这些评论和影评文章一样,虽然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但我们特别将它们精选出来,引发互动和讨论,目的是构建一个多元、平等、尊重的对话的契机。
我们需要谦卑地承认,任何人的思想、观点都因为受其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人生体验等的影响而有其局限,我们都不是真理的拥有者,而是在对话中一起成长和提高。也欢迎您继续留言,发表您的观点和想法。
赞同方
@ 王媛:
终于看到一个关于这部电影的主内文章啦!
@安琪Angel:
难得一见的一篇理性好文!
@丘丘:
十分认同,终于明白自己看这部片子为啥全程别扭。
@兴伟:
写的好,戳中要害,不要让无知成为欺骗。认识至圣者,才是出路,才能好好的活在祂所造地球家园里。
@轩仔仔仔仔呀:
的确,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体会到很多”不舒服”的情感,例如停止自转地球死去了十几亿的人类,例如吴孟达的车子被”依照法规”强行占领而无法回家,例如为了运送火石不惜牺牲任何人的生命。诚然,电影特效是做得非常不错,但是从反映的价值观来看,为了拯救一部分人类,而选择牺牲大部分甚至未来一百代的人类,请问这种价值观是正确的嘛?
@Vickychen:
终于看到说到点儿上的影评啦,我看完这部影片的感觉就像吃完一桌子罐头食品腌制食品膨化食品,味儿够足,形式够丰富,却很不是滋味,也很不舒服不健康,对了,还不能说不好吃。
@红尘过客:
所有的科幻片,包括外国的和中国的,都以外星人为假想敌;所有的灾难片,都把太阳或小行星作为地球未日的罪魁。没有人敢说,制造灾难罪魁的就是我们自己;没有人敢想,毁灭地球的祸首就是我们人类!我们以满足享乐为目的,以科技为手段,疯狂的攫取有限的自然资源。我们掏空了耶和华亲手为我们铺张的地,又污秽了祂为我们造的天。我们要逃到哪里去,才能躲避祂的愤怒;我们要藏在哪个角落,才能逃脱罪的惩罚?
@灵均:
作者写的是很好,我不懂底下的评论在酸什么,您要觉得这部片子在符合中国人民对影片的情节太过死板,这说明还有其他更好的电影在等着您发掘;但是您要是单纯对吴京不满,人家只不过是半路投资,您没读过原著或剧本的话,您怎么能这么武断的说他电影当中带的情节如何如何。您要是觉得中国人没学好,那也是您生出来就站着的土是不?近代,科技发达,从万达撤资,到吴京投资,影视制作相等的耗费情况,这部科幻的特效比起某些影视好太多,人类的文明在进步,时代的社会在进步,不是中国人没学好,是您还在原地兜圈。崇洋媚外我没意见,只不过没必要把中国人说的这么差,毕竟谁不是中国人呢?
反对方
@yinan:
明里写的是影评,实里是反对中国的集体主义,中国人吃了集体主义的亏是事实,但享了集体主义的成果也是事实,国家民族都有各自的文化历史基因,是人群决定历史决定体制,而不是相反。
@亚居拉·百基拉:
刚刚看完通篇 个人不认同作者观点。要不说一个宴席,十个人十个吃后感。1.大刘绝对是对宇宙敬畏的!2.大刘作品里通过一个典型理科男马列无神教育下的人物,对有神无神,大刘是没有答案的!3.《三体》里我看到更多的不是英勇自己做主,。。里面有各种冲突。。好作品就是,作者把故事给你,读者自己去理解,他没说结论,也没给答案,把事儿告诉你了。
@赵颐:
本身就是不信主的编剧和导演写出的作品,硬要套用基督教的价值观,作者的观点说实话我无法苟同。
@sevenfox:
不敢苟同。如果美国人作出类似决定,是不是也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闲幕荷衣:
把我们的信仰和一本不足2万字小说中很小的一部分改编的电影相对照,太勉强、生硬了。
@雅典娜:
只不过是一个电影而已,不需要上纲上线,外国的科幻片比这脑洞大,集体主义强的多了去了,作者未免想得太多了。
@蔡松霖:
这个你就较真,一部科幻小说的逻辑肯定不同于现实,太过严谨的东西是论文,难道你打算在一部电影里学些什么?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确实存在很多Bug,但并不影响我们的观看,特效也非常不错。
@Janson.Gu:
说实在话我感觉作者头一段写出来,要么就是没看过电影,要么就是看电影的时候就光想着找机会写下这些文字,人类确实不该为了生存去流浪地球,只能陪地球一起挂掉才是宇宙的旨意。在文章中宣扬人类不是草芥的同时又讲到了应该遵从宇宙上帝等等。 作者是光看上帝不看矛盾论吗?存在就是矛盾,你无非也是接着这个大IP发表一些并没有什么意义的东西,讨论的人多了再来看这些所谓理性文章,真的看不出理性,只能看到作者好不容易逮到机会谈人性与灵魂这种看起深刻的东西。
温和、中间方
@泰山之松:
其实,作者双方的真实意图是一致的!正因如此,无论是藐视、贬损和改造宇宙、太阳和地球的自在与权威,还是对其加以崇拜、装饰和美化,这种春秋手法都该退出历史舞台了。用艺术娱乐的非理性幻想、报告文学的添油加醋和科幻的隐喻拟人手法来表达自己不敢、不能表达的思想、认识和情感,只能是对客观真实的亵渎和逃避与对主观真实的绑架和扭曲!
@Δ拉普拉斯算子Δ⁴².¹⁹⁵:
作者,我想表明我和你有着同样信仰,但我有些不同的看法,我并不是想否定您,因为我们的角度有些不同。首先,我认为这部电影既属于科幻电影,就应该具有很强大的想象力,而里面提到的科学技术也都是在想象成立的前提下,和我们现实不属于同一个世界,所以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个是人定胜天(当然我可能会考虑不周全)。而且文中提到的太阳木星是假想敌,我个人认为他们这个计划并不是对抗这类天体的敌人,而是像我们面对灾难时候的一种逃生状态一样,只不过这个是大灾难,所以可能需要这些假想出来的高科技,我想这属于人本能的一种反应,成功与否就看命运了,当然篇中是成功了(虽然不见得是好的结果,但也比坐以待毙要好)。后面您提到的抽签之类的您认为有违反博爱精神,包括刘培强私自驾驶太空舱的事,我认为这里面更想表达的可能是想表达社会上一些不公平以及人性的可怕以及一些体制上的问题(说不太全面,但我更倾向于反映一些社会现象)。
@ganjiaqi:
感觉解读有些夸张了。科幻电影有突破现有宇宙秩序的想象很正常吧,某角色求科学家保佑也只是一种人物形象的塑造,或许只是电影想增加一点搞笑成分而已,何必上升到价值观来批判呢。呈现出来的牺牲部分人和世界大爱之间的矛盾,何尝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描摹,况且呈现出来的东西未必是认可和宣扬的东西,有现实中残酷的部分和一些正面角色“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才会有张力和看点吧。“集体主义”,看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很多好莱坞大片都卖个人英雄主义,流浪地球表现一下大家同心协力拯救人类自己感觉也无可厚非,毕竟这不是福音电影。当然我也觉得一些煽情情节太生硬尴尬。
@李彦爽:
大刘的思想一直是唯物主义,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电影和书相差甚远,除了带着地球流浪没有其他相同的地方了。电影很多瑕疵,但瑕不掩瑜,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大杨:
其实不必苛责。电影背景本身就设定在太阳异常情况下,不再适合地球,与圣经预言并不吻合,所以之后的情节也只限定于此了。编剧中本就没有神,更不可能承认神的主宰创造,所以不要奢望在一部科幻大片中看到信仰、敬畏……另,吴京开走太空站之前,已把休眠区域等剥离了。一部作品,能唤起人类爱护家园爱护地球,给人以警醒之心,足矣不要奢望太多。
@麦旋风:
大多数非基督徒作品,都有很多不符合圣经的情节和中心思想,但我认为面对这样的或创作者,更应该做的是向他们传福音,而不是一味批判。或者说,比起批判,作者能有更大的爱心,向神祷告让大刘信主吗?
@布谷鸟:
人类怎能够改变地球,战胜自然,拯救地球呢?!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敬畏自然,保护地球!今天看到有一篇文章,美国评论中国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出了成绩,地球越来越葱绿,植树造林,让环境变得更好!印度也是积极植树造林,让地球更绿,青山绿水重回世界。我们要与自然共生!自然界是永存的。
@Estherchoo紫葳:
看完电影的第一感受就是:感谢上帝将我们放在了最适合居住的地球,让每个行星在它们应有的位置运转,以至于我们才可以存活!推荐一个纪录片《恩宠之星》。
薛弟兄:看小说的时候发现这个改变地球自转的想法相当邪恶。因为圣经说“耶和华如此说:你们若能废弃我所立白日黑夜的约,使白日黑夜不按时轮转, 就能废弃我与我仆人大卫所立的约,使他没有儿子在他的宝座上为王,并能废弃我与侍奉我的祭司、利未人所立的约。 (耶利米书 33:20-21 和合本) 张弟兄回复:哇,很灵性的看见。有趣的是,不少基督徒依旧采取二分眼光,认为这不过是一个科幻、商业、电影,属灵思考和分析是吃饱了撑的。吃饱了就该思考而不是像猪一样哼着小曲又睡一觉,不是吗?
@levieen:
看评论,很多人不喜欢“认真”、不喜欢“较真儿”,喜欢“妥协”、喜欢“折中”。其实每部文娱作品背后都有暗含的价值观,传播“价值观”是塑造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所以,文娱作品就不简单地是一部“娱乐”作品,“种什么,就收什么”。如果基督教徒在这一点上不能够警醒,那就麻烦了。
@立立:
将刘慈欣的小说看了个七七八八,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里面有东西我该反一反:集体主义、理想主义,备战备荒的阶级斗争态度,狭小的宇宙观和社会观,还充斥着升级打怪、生物决定论这类杂糅的快餐思想,等等。后来我觉得该反省的是自己这种态度。科幻冲击的是世界观,基督徒也不例外要去面对宇宙这个宏大的问题,过去哥白尼的日心说摧毁了整个以地心说构建的中世纪神学世界观,今天宇宙大爆炸理论,超弦理论,以及整个膨胀的科技文明,都在重构着基督教信仰。而在中国处境中,尤为如此。我们该看到的是,我们缺乏更加突破,更加创造性的想象和思考。而不是泛泛的欣赏,模糊的抵制,不去处理作品本身唤起的危机意识,不去看我们自己对末世的贫瘠思考和想象。
@光辉: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特别是一些哲学问题更应该包容,没有绝对正确的哲学。哲学是让人思考怎么做,而宗教是告诉你必须这么做。对于一部商业片,票房是最主要的考虑的事,没票房什么都不是,人们甚至懒得去评论它。
@jacky:
科幻是理性逻辑与人类非理性逻辑的映照,是可预测的自然规律下,人类行为的不可预测。人类受制于自然规律但又超越于这些规律,具有永恒的道德主体行为价值。牛顿运动定律可以刻画天体的运动轨迹但是人类的心迹却更像受一个奇怪的吸引中心(Strange Attractor)所掌控的混沌。《流浪地球》虽然写于2000年前后,但是对于人类文明的结局与逃亡题材,竟只有中国一国、一民的行为逻辑展示,放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背景下的成功只能算是误打误撞。今天我们的确面临焦虑与不确定。对于“两希”源头——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以及宇宙存在的创造与秩序,从作品中完全没有回应,而只是硬科学地幻想一番,像是高中生的天文断想。中国科幻电影在此时抬步并取得成功,却是以一个思想视野明显窄化的3万字的短篇原著为基础,只能为流落为工具的科学与没有高飞与高处的文学哀叹。
— 完 —
▼
简要声明
@佳音小编:
作为佳音的小编,在后台看到上百条的留言,有些兴奋,也有些惶恐。兴奋在于,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到对影评的讨论中;惶恐在于,留言太多,且太过于繁杂。
我们几乎放出了大部分的留言。放出留言的标准并非在于是否赞同文章立场,而是在于留言本身有没有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很多留言,非常有建设性,也有深度,能引起很多的思考,但是由于出现一些不雅的词汇,而没能放出,要说声抱歉。
今日佳音作为平台虽然有自己的信仰背景和立场,但是我们欢迎不同的声音,平台发布的文章也不完全代表平台的立场。我们鼓励平等、尊重的对话和交流,也因此不希望在留言中出现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和谩骂,并且不会开放这样的留言。
在这个多元的现代社会里,教会与基督徒不应自说自话,而是希望能以有修养的确信和大家一起交流,彼此学习,共同成长。
我们相信,如此我们才能提供给大家更有启发性和建设性的优质文章。
这也是我们的立场和原则。
版权声明
“今日佳音”特别推出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