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镇明
作主门徒必须在生活中把所信的实践出来。今日的传统福音派与重洗派对“作主门徒”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由此引发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感。
灵命塑造和改变社会,究竟孰轻孰重?这篇文章抛砖引玉,也欢迎读者通过底部“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01
传统的福音派:
作主门徒等同灵命塑造
今日的传统福音派认为,很多基督徒在生活中没有积极地追求认识神,活出神的生命。面对这现象,基督徒必须透过灵命塑造去更新生命,方法是透过操练灵魂的内在,让基督临在个人的生活处境,使信仰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这过程牵涉灵魂的整个状态(包括思想、知识、行为、感觉、与别人的社会关系)“在基督里”不断发展、成长和更新变化,使个人的品格更像主耶稣的品格,为的是要荣耀神,并让人得益处(林后3:17-18),却不是成为完全的人。 [1]
属灵操练是必须的,否则,我们不能提升自己,“做到我们目前透过直接努力无法做到的事情”。[2]
早期的敬虔大师罗威廉(William Law)解释为什么基督徒普遍没有活出圣洁的生命,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培育人的“心灵”或企图去使神喜乐。[3]
据此,基督徒生命必须作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并根据这决定而操练灵命。
主动和努力参与属灵操练
在灵命塑造的个程中,人并不是呆坐着的,相反,必须借着圣灵的引导,“靠着圣灵行事”,并且“在基督里”主动和努力地参与实践属灵的操练。这些操练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一些活动,借着圣灵的帮助而实践的。
“在基督里”指我们的生命专注于神的国的事情,并愿意借着圣灵帮助,顺从基督的带领。[4]
魏乐德强调,除非我们主动和努力地“在基督里”与神一起工作、 与神同行、参与灵命塑造,否则我们生命或灵魂的整个状态是不会成长的,我们犯罪的习惯是不会改变的,神的国也不能实现在我们生命之中。
在灵命塑造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深处会逐渐被洗净。圣经称呼灵魂深处为“心”,并且要求:“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4:23)
我们的心经常被世上很多错误的思想和事物污染,以致我们整个生命被污染,被引诱离开神 ,作出错误的抉择和行动,不愿付代价作主门徒。
基督徒怎样塑造灵命呢?很多门徒训练的书籍或课程都会指出,作主门徒并不一定要“转换”你在世上的工作,走去当全时间的传道人。
如果你是厨师,就继续厨师的工作,只要你知道你的服事是为了荣神益人就可以了。[5]更重要的, 作主门徒是要参与属灵操练,例如,独处和安静、禁食、背诵和阅读圣经、恒常的集体和个别的赞美和敬拜。
独处和安静的操练
魏乐德特别强调独处和安静的操练。他解释,每一个人(基督徒没有例外)都受到身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观的影响,并不习惯使用天国的价值观和方式去处理事情,以致经常被罪引诱。
因此,他们必须逃离那些迷住自己,使自己被耗尽的事情,方法就是实践长期的独处和安静(包括足够的休息和睡眠),让心灵安静地等候在神的面前。
灵魂须要独处和安静才能有效地更新变化。这变化的过程是要让神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使我们的思想、感觉和抉择重新定向,让我们重新感觉那些所谓“必需”做的事情,事实上并不是生活中的必需,而是由于灵魂空虚引致的渴求。
然而,独处和安静能够把我们从这些渴求中释放出来,并从神得着恩典去全心全意爱神。[6]
属灵操练与神秘主义
换言之,独处和安静的目的是要让自己有机会和时间,与神建立个人化关系;在这关系之中让主光照我们。
这关系是人“在基督耶稣里”(加拉太书3:28)才会发生的;西方的属灵传统或神秘主义描述这关系时,经常引用《雅歌》提及的比喻:“良人属我,我也属他”。
这种以新娘与新郎的亲密关系和爱的喜乐去形容灵魂与基督在属灵上的契合,藉此说明独处和安静是如何引导人“在主的面前”让主光照,支取力量。
在过去,人们惧怕使用情绪和心理上的高潮,形容独处和安静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经验。
然而,在今日开放的社会中,只要人不要把这属灵传统看为是提倡功德或自以为义的方式去获得救恩,今日的福音派没有截然拒绝这属灵的传统,并且经常看作是属灵操练的方法之一。[7]
因果次序
当主的门徒主动和努力地参与灵命塑造时,他会越来越愿意根据耶稣的眼光观察个人的处境,也愿意把天国的原则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
他不仅愿意相信依靠神、经验神赦罪之恩和被神的爱充满,更进一步,他愿意“在现实的世界”为神冒险、主动关心和服事有需要的人。
简言之,当基督徒参与灵命塑造时,他们会逐渐成为服事社会的属灵军队。这“因果次序”是不容忽视的,基督徒对社会的参与和服务,是属灵操练(或灵命塑造)的最终果效。
传统的福音派一般都接纳魏乐德提出的“因果次序”。然而,究竟这次序是否正确呢?是否基督徒应该先注重个人的灵命塑造,然后才关注社会的参与和服务呢?重洗派的属灵传统拒绝这观点,现分述如下。
02
重洗派:
作主门徒是要改变社会
重先派神学代表另类的教会社群,以“另类的角度看如何作主门徒”。它强调教会的社会使命多过个人灵命塑造。
因此,它批评传统福音派注重内在的信心经验,疏忽了“生命转化”的真正意思:生命转化绝对不能单单是个人内心的“私事”,耶稣基督要求信徒在生活各层面把信仰实践出来,因为信仰与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和直接的关系。
换言之,重洗派认为,作主门徒除了公开的悔改、看得见的圣洁和自愿成为教会会友,还要回到初代教会跟随基督的方法和生活模式,例如:对世界开放、愿意服务社会、以实际的行动委身于神的带领、坚持依靠圣灵、[8] 活出基督生命的见证。[9]
这些见证包括有责任满足信徒或非信徒彼此的需要,在教会中创建具有基督教特色的社会秩序,藉此转化社会,让神的国临在世上。
重洗派认为,虽然“生命转化”的过程是缓慢、困难、甚至使人气馁的,[10] 但是作主门徒就是成为另类的“教会的斗士”,其方法是非暴力的和平主义,这是耶稣的方法。
在这转化社会的道路上,基督徒群体彼此之间要互相鼓励,以和平、爱及喜乐一起完成这异象,即使付上贵重代价也在所不计。
在20和21世纪,重洗派神学的代言人,除了尤达外,还有候华士(Stanley Hauerwas)、卡塔尔(Craig A. Carter)。
他们被称为尤达学派(Yoderian)。传统的福音派教会认为教会是“神呼召出来的群体”,[11] 成为圣洁的祭司、敬拜的群体和传福音的社群;并且,教会最重要的任务是敬拜、传福音,甚至是灵命塑造。
然而,尤达不倾向这方面的理解,又或许把这种理解看为次要。
教会应以爱参与社会
重洗派神学认为,教会是“一个公共的聚会‘奉神的名’处理社群事务”,[12] 把基督徒生命的特质在今日的处境应用出来,这特质是神应许给他们和世界的,也是他们对世界的服务。基督徒群体的存在本身就是“深刻的社会变革”。[13]
根据这理解,尤达把教会定义为“另类的政治实体或社会”,教会的角色是要向世人展示末世的神的国度的秩序是怎样的,[14] 及神对将来的社会的期望。[15]
另外,使徒保罗提及教会有自己的司法程序,他要求信徒把信仰的准则应用在社会上遭遇的各种事情上,切勿把信仰和社会或信仰和生活分隔。
因此,如果教会内部出现彼此相争,应该寻求教会的处理,而不是诉诸世上法庭的判决;并且,当事人应该“情愿受欺,情愿吃亏”去处理事情。
对于尤达而言,《使徒行传》记载初代教会的信徒尝试把信仰实践于生活之中,他们凡物公用,自愿把自己的财产变卖,照顾教会中弱势群体;他们为了有效地平均分配食物给犹太人和希腊人,重组领袖的结构。[16]
他们一同领受圣餐,并没有分种族、阶级和性别;他们接受不同种族的人受洗加入教会,成为基督的一个身体。
他们注重怜悯人和宽恕人,彼此尊重,互相运用恩赐彼此服事;并且,他们跟随耶稣,以受苦的爱和非暴力的方法参与社会,藉此抗衡社会的世俗文化,并努力影响社会各种层面的事情。
03
反对灵命塑造优先,
社会见证其次
根据教会是“另类的政治实体”的理解,尤达与传统福音派有关如何作主门徒的见解明显不同,他认为传统的福音派把作主门徒,停留在培育内在生命或属灵的经验,并且把敬拜和日常生活分隔、又把教会和政治分隔。
结果,福音派教会认为,教会事工和基督徒生活最首要和最优先关注的,是敬拜、传福音、特别是灵命塑造;[17] 敬拜比日常生活,教会比政治,个人的灵命塑造比社会责任更重要。[18]
尤达没有轻看基督徒须要注重内在生命的成长,也没有否定福音派的逻辑:个人灵命塑造能刺激教会整体在社会上作美好的见证。
然而,他只想强调以上两个层面是互相紧扣,不能分隔。因此,作主门徒并不是首先关注个人的私事,也不是把建造灵魂或灵命塑造看为优先。
作主门徒须要有整全的目光,把信仰和生活看为一个整体,这样便不会忽略在社会和公众的事情上作见证,借着爱的行动和社会参与,使神的国临到世上。
— 完 —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