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丽
当前的社会,离婚率的飙升、传统婚姻观的解体,衍生出新的族群——不婚族。他们一方面拒绝进入婚姻,一方面承受着催婚带来的压力。
社会和教会如何关怀这个群体,福音是否能够给他们提供新的生命意义,是值得思考的议题。
01
一些误区和反思
一直想写一本关于单身与信仰的书,因为这是我身边很多主内好友的处境。在31岁进入婚姻之前,单身也是我一直面对、挣扎的一个身份标记。
但大多数教会对单身群体的教导都是:上帝设立了婚姻,人独居不好,孩子是上帝所赐的产业。这些教导都假设每个人都应该结婚,若还没有遇到主内合适的对象,那就是上帝的时间还没有到,要继续预备自己,成为“清心等候的人”。
但实际上,中国教会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多数教会女性大大多过男性),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城市教会的牧者们,眼看三十多、四十多岁的姊妹一大把,很多也为单身现象头疼。
在家庭环境中,中国家长文化对单身者的压迫,也让单身现象成为基督徒中间的一个灵性危机——单身状态仿佛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单身者的价值和意义。
《单身的意义:为未来教会的一个神学异象》的作者Christina Hitchcock也在美国福音派教会的神学话语模式中,看到同样的问题。
“教会从没有鼓励我们(单身者)做不一样的梦。”因单身状态而不如意的她,后来认识了一位老年姊妹Flo,她终身未婚,却活出了一个美好、活泼的基督徒生命。
Christina认识到,单身者的生命可以因为耶稣而有不一样的风貌,而不是建立在有没有配偶的婚姻状态上。
在书中,Christina反思单身基督徒生命应怎样反映出基督的福音,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1.在基督里认识自己的身份(identity);
2.参与到真正的团契生活中(community);
3.从上帝领受大使命的权威(authority)。
作者还大胆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人的灵性而言,婚姻是不是必要的?
传统观点认为,基督徒应从婚姻中得到个人的、交往上的灵性满足,他们也被教导要看到婚姻的神学意义。所以,婚姻是一种吸引人的生活方式,也有力刻画了上帝是谁、以及他的作为。
相比之下,单身状态则不是……这一期待深深植入(福音派)家庭、教会、朋友圈、书籍中。他们不只期待会与基督徒结婚,而且还假设这是上帝给他们的旨意。……
但对于那些一直处于单身状态的人来说,这种思维不仅令人失望沮丧,而且常常触发灵性危机。
甚至一些主内婚姻辅导机构会教导说,单身是一种“非自然的”状态,是违反人性的,需要改变。久而久之,单身者成了教会里的边缘人,灵性上“未预备好”、需要继续清心等候的一群。
02
福音对单身者的意义
基督的福音,对于单身者而言,还是好消息吗?如果我们身边一些基督徒,必定一生会单身度过,难道神学对于单身本身是无解的吗?
在美国福音派教会中,有两种惧怕,让神学对单身的意义沉默。一是教会不希望自己的教导听上去像鼓励天主教的独身制度,二是惧怕世俗社会本来就弥漫了的个人主义,让年轻人推迟或远离婚姻。
但实际上,婚姻和单身都指向上帝自己、他的作为,以及人与上帝的关系。
单身者可以从圣经中找到一个最理想的榜样,就是耶稣自己。《单身的意义》一书作者以耶稣的单身状态展开神学讨论。“耶稣不仅将上帝启示给我们,他也将真正的人性启示给我们。他就是上帝希望我们所成为的那种人。”
尽管单身,主耶稣与上帝的关系是正的,他将人带入真正的团契,他也行使上帝的权威,正如上帝在创造之初所托付给人的使命。
这三个方面(身份identity, 团契生活community, 权威authority)应成为基督徒在这世上的身份标志。若一个人生命中倚靠其他事物,作为其身份标志,即便是婚姻,也有可能是一种拜偶像的信仰。
在教会历史上,很多单身基督徒活出了荣耀上帝的见证,包括很多来华宣教的女宣教士。教会应该认识到,单身者是教会的祝福。
因为他们,教会才要反思是不是建立起真正、深度、亲密、委身的团契友谊,就是主耶稣与门徒曾有过的友谊。
《单身的意义》一书作者说,“正是单身者,才让好莱坞那种‘你让我完整’的神话破灭。所有结婚人士迟早都会发现,配偶不能按他们期待的那样满足他们的需求。”
单身基督徒的活泼生命,可以指向更符合圣经的灵性,而不是浪漫爱情的神话。
教会如果可以在神学上对单身现象有成熟、智慧的反思,就会让很多人得自由。
— 完 —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