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青春的救赎在何方?——凝视“青少年杀人”事件

作者:小北

 

作者:小北

青少年杀人事件频发,所有文字似乎都是多余。它像高压被扩张的痛阈,无论你从哪个角度戳进去,都能触及一部分核心。很多人想摘除由疼痛带来的撕心裂肺。但请想象一下,一个没有痛感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2019年10月20日19时左右,13岁大连男孩蔡某杀害年仅10岁瘦弱的幼童王某;当地时间2019年11月12日下午,日本青森县八户市14岁初中生用美工刀割伤一名小学女生颈部,在其喉咙附近留下约10厘米长的伤痕后逃走。面对“很久之前就想杀人,不管是谁都行”的冷酷无情,我们迫不及待地找寻镇痛的阿司匹林。

 

 

01 

当青少年失去痛感

 

如果人生是一个比较规则的故事,那么青少年时期的“不规则”似乎显得格格不入。无法给出绝对答案的“疑难杂症”,看似平和美好宛如小溪潺潺,终要注入大海波涛的奔腾澎湃。

 

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诠释无药可救的青春期孤独之痛。这部被陆川评价为“照亮我们黑暗青春的永不熄灭的明灯”的作品,改编自1959年前后台湾首例青少年杀人案。导演杨德昌想用它让更多青少年少经历一些痛苦。然而近30年来,像小四一样被毁灭的孩子不计其数。

 

 

就算你是阅历丰富的智者,也无法看透青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每当校园霸凌流无辜人的血,他们是无法挣离的受害者;每次家庭问题分崩离析,他们是婚姻的牺牲品。撕下覆盖着社会的华丽假面,年幼的孩子茫然瞪着藏在面具后面的幽暗。这些都是困乏时代的残酷缩影,青少年伤痛处的血脉偾张,内心摇摇欲坠的自我防护,进入前所未有的野蛮荒凉。久而久之,他们变得不再疼痛。

 

事实上,青少年“无差别杀人”,自己也说不出具体的理由。冰冷的刀锋刺向幼小的身躯,他们像麻风病患者,眼中没了眼泪,心中少了同情。那时那刻,他们活着只为一个嗜血的动力。也许,我们很想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解剖他们的放浪形骸,想用社会伦理道德润物细无声。应该看到,我们无法感动一个“不会痛”的人,哪怕抽丝剥茧也不能摆正扭曲后的荒谬。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若青少年的良心不再起搏,膨胀的自我主义继续作威作福,也许人间将会变成可怕的炼狱,而你我都在其中。

 

 

02 

唤醒痛苦的感觉

 

他们曾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会为了陪伴多年的小狗生病死了而哭泣、捡到钱包第一时间交给警察,帮助拄拐杖的老奶奶过马路等等。多么柔嫩善良的心灵啊,震颤过同情心和爱心。然而所有流血事件令我们错愕。一面是清澈见底没有丝毫涟漪的眼眸,一面是披着好看的外衣隐藏诡诈凶残的本相,持续灼烧着我们的身心。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他们不缺衣短食,却因失去痛感走向另一个精神紊乱的极端。

 

众目睽睽之下,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比比皆是。未达到法定年龄的杀人者免于刑责,让无数受害者家庭因“血债不能血还”而痛不欲生。越来越多充斥惊恐色彩的事件发生,青少年“无差别杀人”背后到底能不能以儆效尤。在这点上,我比较悲观。他们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不用“死”,才敢肆无忌惮地“叫别人死”。若这颗心已经不痛了,杀再多的人,也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我们因幼小的孩子被杀害落下眼泪,仿佛为自己没能在他们生前多做一些事情感到懊恼忏悔。另一方面,对同样幼小的施暴者究竟用什么态度呢?所以,我们的无能为力正在恶性循环。因此帮助青少年找回痛觉,已经迫在眉睫。

 

倘使学校设立心灵关怀室、家人能用眼泪陪伴成长,或许能在他们心中投下一点点回响。我想在帮助青少年迈进的每一步都是有价值的,也会对更多孩子带来帮助。若多些交流可以疏通青少年的“痛管”,大概也可以找到他们精神的可疑区域吧。

 

 

03 

凝视他们的作为

 

古人常说,人不能想做就做什么。对有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也是如此。诗篇和箴言等旧约书卷都提出“错误选择必导致痛苦后果”的思想。上帝创造人类,为让其按照固定的原则管治世界,而不是放任欺骗、说谎和贪婪等欲望。

 

所以,我相信痛苦扩音器的价值,不至每次等到死亡才转向思考它。尽管它仍然是一个谜题。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透过父母活生生的模范力量,划破冰冷的亲子关系,有意识地带领他们认知“真善美”、建立美好品格等,都将助他们扎根更深入的土壤。

 

《以赛亚书》中讲到: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这个世代的孩子们也像走迷的羊群,他们需要教导与扶持,更需要用爱溶解他们的“无能”与软弱。

 

让我们超越“死亡”观察的《传道书》,重述光明已经胜过黑暗的真理。每次青少年杀人事件曝光,有人会从“反社会”、“反人类”的角度剖析。“杀人”是对伦理道德最大挑战,仍在修订的未成年法仿佛也表示无可奈何。“杀人偿命”是正当的,我很理解受害者家庭的苦难,但不得不说,活着的犯了罪的青少年又哪有真正的平安呢?

 

自该隐以来,任何威厉的惩罚制度都压不住人性中的罪。圣经的诫命“不可杀人”不仅指出别人不可侵犯自己,自己同样也不能施暴他人。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需对自己的言行完全负责,防止犯罪堕入万劫不复。

 

爱何以重要?触摸青少年破败的心灵,带着柔和谦卑,直接对准折磨我们的疼痛问题。救赎故事让我们高歌“生逢其时”,为要见证“时值此生”的重责使命。所以,我坚信爱可以让我们脱离悲惨的苦况,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完全得释放的生命之道。

 

 

 

— 完 

 

作者简介:

小北,85后,第三代基督徒,确定文字侍奉是一生圣召。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布日期:2019-11-22